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3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4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5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6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7页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素养导读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整合突破,必备知识自主诊断,琼州海峡,黑河腾冲,西北西南地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中国的疆域、人口与民族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    洋,背靠    大陆。 ③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④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沿海海域中,边缘海为    、黄海、东海、南海,    、      是我国的内海。 
    (2)中国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2.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人口数量: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3.95亿。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最少的是西藏。(均不含港、澳、台)(2)分布:分布不均,以       一线为界,东南  、西北  。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少数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  ”。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二、中国的地形和气候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  。 
    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界线:      ——阿尔金山——      ——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多在1 000~2 000 米) 界线:      ——      ——    ——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2)地形特征:  。 (3)我国主要的地形及分布。山脉往往成为大的地形单元的分界线(有些还是省级行政区的分界线)。在下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的气温和降水(1)我国的气温分布。①冬季:南北温差大。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2)温度带: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3)我国的降水。①空间分布特点:分布不均,由       向      递减。 ②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很大。
    (4)干湿地区:根据          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A      、B        、C        、D      。 
    三、中国的河流与自然资源1.我国的河流(1)外流区和内流区: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2)我国河流流域范围:绝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          和    。 
    (3)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4)塔里木河:主要以         补给为主,汛期集中于   月,冬季常有断流现象。 (5)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泊群,其次为东部平原湖区。     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内流湖),     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2.中国的自然资源(1)特点:种类   ,总量    ,人均占有量    。 (2)主要自然资源。
    四、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1.种植业(1)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此线西北以     为主,东南以     为主(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      区和南方      区)。 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农作物熟制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东北平原可以      ;华北平原可以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可以         ;海南岛可以      。 
    (2)主要农作物的分布。①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北平原种植  小麦,华北平原种植  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我国东北地区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大面积种植水稻。
    2.畜牧业和林业(1)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2)林业: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东南丘陵山地)。
    3.中国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2)工业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    、南京、    、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①分布:多依附于    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4.中国的交通(1)中国的铁路。①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 
    ②主要铁路干线。南北向铁路干线:a    线,b    线,c    线,d    线,e同蒲—太焦—焦柳线,f宝成—    线。 东西向铁路干线:g    —包兰线,h    —     线,i    —浙赣—湘黔—贵昆线。 j兰青—    线。 
    ②河运:    、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考向一 中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典例】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下图为我国2010—2030年城乡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化图(图中①~④表示城镇老年人口抚养比、城镇少儿人口抚养比、乡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和乡村少儿人口抚养比,2018年后为预测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乡村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是(  )A.①B.②C.③D.④(2)造成城乡抚养比差异的主要原因(  )A.城镇人口的出生率较高B.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城镇人口机械增长率高D.乡村人口的死亡率较低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乡村和城镇抚养比变化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城乡抚养比图的判读、影响城乡抚养比差异的原因,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
    解析第(1)题,在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部分外出务工或外迁,乡村老年人口数占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图中表示乡村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是增长最快的曲线②。第(2)题,城镇经济较发达,人们的生育观念不同,人口出生率一般低于乡村地区,A项错误。乡村一般经济较落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较城镇高,B项错误。城镇经济发达,吸引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迁入,导致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率高,C项正确。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水平上升,死亡率对人口比重的影响减小,并且乡村医疗水平落后于城镇,人口的死亡率不会比城镇低,D项错误。答案 (1)B (2)C
    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时,人口流动方向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中国人口流动地图也是一幅经济地图。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区域交通状况B.政策支持力度C.自然环境状况D.区域经济差异2.相对其他地区,“三沿”地区的优势在于(  )A.环境容量大B.交通运输便利C.环境质量好D.水资源充足3.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  )A.就业压力增大B.老龄化程度加重C.空巢儿童增多D.教育资源紧张
    答案 1. D 2. B 3. D 解析 第1题,考查我国区域人口流动方向。由材料可知,中国经济的转型引起了人口流动的变化,D项正确。第2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从图中可知,“三沿”地区即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是交通运输便利,有便利的河运、海运和陆路运输,B项正确。第3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58%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居住,则青少年、儿童等受教育阶段人口会在流入地大量集聚,导致流入地教育资源紧张,D项正确;青少年、儿童还未到工作年龄,因此不易增大就业压力,A项错误;大量子女随父母居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入地人口老龄化问题,B项错误;子女随父母居住可以减少空巢儿童数量,C项错误。
    (2020山东菏泽一模)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取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对冲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的现代化宜居场所。上图示意某地区“合村并居”景观。据此完成4~5题。
    4.“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用地规模D.人口流动5.“合村并居”的实施,可以(  )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B.降低人口密度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D.促进乡村竞争
    答案 4. C 5. A 解析 第4题,考查“合村并居”对城市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合村并居”是将分散的村居集中安置,使人员集中,增加服务种类,提升服务等级,此举不会限制人口流动,但会限制乡村用地规模,可以对更多的土地进行集约管理,C项正确。第5题,考查“合村并居”的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合村并居”可以优化乡村用地结构,A项正确;“合村并居”之后人口密度加大,但没有提高乡村人口比重,只是将人口集中起来,B、C两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乡村竞争的有关信息,D项错误。
    考向二 中国的地形特征
    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2.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征。(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3)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素养解读】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局部地形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区域自然环境脆弱的表现、区域国土整治措施等,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思路导引】第(1)(2)题,
    第(3)题,将“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措施主要从恢复植被、开辟水源、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的典型特征是高原地形和沟壑纵横的地表,在图中找出对应的依据即可。第(2)题,解题关键在于依据材料中的“过渡地带”和“水土流失”确定答题方向,再结合题干中的“穷山恶水”来确定答案。“穷山”指的是土地生产力较低,“恶水”指降水与河流带来的灾害。第(3)题,与“穷山恶水”的原因对应,找出主要措施。
    答案 (1)海拔为1 000~2 000米,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等高线错落、弯曲,说明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2)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降水较少且集中,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河流含沙量大。(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平整土地、打坝淤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生态移民;兴修水库等。
    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8°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3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柴达木盆地C.③为汉水谷地D.④为喜马拉雅山脉
    2.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B.有“坝子”农业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D.喀斯特地貌广布3.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C.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本组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各大地形区的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名称。第1题,由经纬度与海拔可知,①为云贵高原,②为四川盆地,③为汉水谷地,④为秦岭,故C项正确。第2题,“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表特征;“坝子”农业不属于地形特征;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该区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故D项正确。第3题,⑤地为渭河谷地,属地堑构造,为岩层断裂陷落形成。
    考向三 中国的气候特征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2.锋面雨带的推移(1)正常年份锋面雨带所在位置及时间
    (2)非正常年份,如果夏季风势力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则容易造成北涝南旱;反之,如果夏季风势力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则容易造成南涝北旱。
    【典例】 (2013全国Ⅰ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下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素养解读】本题以中国区域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天气状况的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等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解析 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图中显示攀枝花北部、西部有较高大的山脉,我国冬季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很大,北部高大山脉对攀枝花起到了阻挡冬季风的作用,使其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另外,攀枝花市位于河谷中,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不断增温而使冬季气温较高。第(2)题,天气特征一般从气温、降水和风等角度描述。注意文字材料中攀枝花与昆明、成都1月平均气温数值的差异,同时攀枝花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可推知多晴天、气温高。第(3)题,注意审题,“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可理解为“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反对意见”。材料表明攀枝花有“百里钢城”之称,则大气中污染气体含量大;河谷地形相对封闭,气流下沉易出现逆温,大气不易与外界交换,从而导致污染气体的浓度增加。
    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当强冷空气经过渤海上空时,受海水加热加湿作用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形成“冷流云”,继而在山东半岛北部形成“冷流雪”,12月是“冷流雪”量最多的月份。据此完成1~2题。1.山东半岛南部“冷流雪”量远少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B.地形阻挡C.气温较高D.地势低平
    2.冷空气南下时,山东半岛北部12月比2月更易产生“冷流雪”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气温差异较大B.南下冷空气较频繁C.渤海表层水温较高D.半岛上空尘埃较多
    答案 1. B 2. C 解析 第1题,“冷流雪”是强冷空气流经渤海加热加湿后遇地形阻挡而成的,山东半岛北部处于强冷空气的迎风坡,南部处于背风坡,降水量要少于北部。第2题,“冷流雪”的强度与渤海的加热加湿能力呈正相关,渤海表层水温12月比2月高,对冷空气的加热加湿能力更强,故更易出现“冷流雪”。
    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典例】 (2019全国Ⅰ卷,9~1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黄河中游堆积性游荡河道为背景,主要考查形成游荡河道的水文特征、影响河道摆动的因素、支流对干流水文的影响,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思路导引】1.材料信息:(1)“冲淤变化剧烈”→河流水量季节变化    。(2)“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含沙量    。 2.图示信息
    [尝试解答](1)    (2)    (3)    
    (2020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该段时间内(  )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2.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
    3.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第1题,图示7—9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高,而11月至次年4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低,说明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该图仅能体现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不能体现数量多少。第2题,输沙量与径流量、含沙量密切相关,而含沙量又主要取决于水土流失情况。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区域水土流失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故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第3题,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3月降水较少。2003年以来,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成,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1—3月长江水量增多,该时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典例】 〔2016全国Ⅰ卷,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素养解读】本题以茉莉种植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比较、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旨在考查综合运用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思路导引】第(1)题,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 ℃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2020浙江高三月考)下图为2018年6月13日我国某种粮食作物收割进度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粮食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冬小麦D.春小麦2.影响该作物收割进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
    答案 1. C 2. C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长江以北的南方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是我国冬小麦分布地区,冬小麦秋播夏初收,与题意相符,C项符合题意。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玉米属于秋收作物,我国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夏末收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第2题,图中显示,6月13日,纬度较低的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收割进度达到100%,说明冬小麦成熟较早,而纬度较高的山西、河北收获进度仅60%,说明冬小麦成熟较晚,由此推断影响该作物收割进度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造成的热量差异,C项符合题意。地形、水分、土壤对该作物成熟影响不大,排除A、B、D三项。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
    【典例】 (2018江苏卷,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 990美元和8 836美元。图2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3为我国2010—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       ,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  。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                       。 
    【素养解读】本题以钢铁产业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特点、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答案 (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2)先升后降。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2020江苏卷,15~16)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2.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编第二十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编第二十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西高东低,大兴安岭,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祁连山脉,贺兰山,喜马拉雅山脉,塔里木,冬季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中国地理第35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中国地理第35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湘教版,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考点呈现,中国的地形,2干湿地区,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②时间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5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5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共3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