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九章 第二节 中国地理分区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九章 第二节 中国地理分区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规律•深化整合,思路•典题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一线。 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 、 。 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二、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三、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比较
考向一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典例】 (2018江苏卷,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图1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2)7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
【素养解读】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角度1 北方地区(2020河南六校联考)读松嫩平原地理简图,完成1~2题。
1.白城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主要是因为白城( )A.接近冬季风源地 B.海拔低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D.纬度低2.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 )A.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C.蒸发旺盛 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答案 1. C 2. D 解析 第1题,白城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方向,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哈尔滨,故年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第2题,图示年降水量线总体呈南北走向,且数值由东向西减少,说明夏季风的强弱是影响年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角度2 南方地区(2020福建厦门期末)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B.屋顶缓——防暴雨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4.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季免遭台风灾害
答案 3. D 4. B 解析 第3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有石头压瓦、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D项正确、C项错误;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A项错误;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B项错误。第4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了夏季风,A项错误;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游业,风力强劲可发展风电产业,B项正确;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C项错误;台湾山脉对台风阻挡作用较弱,该地夏、秋季易遭台风灾害,D项错误。
考向二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分析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时要围绕“干旱”展开,如下图所示。
2.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下图所示。
【典例】 (2015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原因。(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素养解读】本题以河套平原地区图文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地势的判读、水污染及其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角度1 西北地区1.(2020四川巴中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分析图中伊宁年降水量较多的原因。(2)说出图示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分析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3)简析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
答案 1. (1)伊宁所在地区是南北天山夹峙向西敞开的喇叭状河谷地带,来自大西洋暖湿的西风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2)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分布: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有利自然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较丰富的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水源较充足;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新疆邻国多,对外口岸众多,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优势明显;新疆农产品丰富,有丰富物产优势。
解析 第(1)题,伊宁位于天山西部,所在地区是南北天山夹峙向西敞开的喇叭状河谷地带,来自大西洋暖湿的西风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年降水量较多。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降水、土壤等方面考虑。第(3)题,新疆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位置、政策、交通、物产等方面分析。
角度2 青藏地区2.(2020重庆八中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6年建成通车,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于2014年建成通车。目前正在兴建的川藏铁路计划于2026年全线通车,沿线约305万人将会受益。图甲为进藏铁路路线图,图乙为拉萨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1)青藏地区可划分为三个次一级自然区(图甲),请结合图乙的气候资料,描述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气候特点。(2)已经修建了通往西藏的青藏铁路,但现在仍然要修建川藏铁路,请指出修建该铁路的必要性以及修建这条铁路的支持性条件。(3)与青藏铁路相比,指出修建川藏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难题。(4)在西藏地区修建铁路的工人每天上班需要涂抹唇膏和防晒霜,在工地上工作的工人还要戴着墨镜,请说明其原因。
答案 (1)气候较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较少,且多集中在夏季;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2)必要性:拉萨—林芝一带是西藏的经济活动和人口集中地区,急需一条快速连接的大运量运输线;川藏铁路建成后,能够改善藏东和川西的交通状况;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促进当地对外开放;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支持性条件:建设资金充足;筑路技术先进;医疗保障条件良好。(3)难题:地形高差显著(或地势起伏更大);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更强烈;山地多,地质灾害频发。(4)原因:风力大,蒸发强,空气干燥;太阳辐射强(或紫外线强)。
解析 第(1)题,图乙显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 ℃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6 ℃左右,说明气候较温和,年较差小;图乙显示,年降水量约500毫米,降水量较少,且多集中在夏季;图甲显示,川藏铁路经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说明相对高度大,导致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第(2)题,修建川藏铁路的必要性,应该从运输需求和建成后的意义两方面进行分析,支持性条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分析。第(3)题,青藏铁路主要穿过高原面,平均海拔较高,但起伏不大,川藏铁路要穿过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很大;川藏铁路的位置更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更强烈,地质条件更复杂;川藏铁路要越过重重山岭和峡谷,地质灾害频发。第(4)题,青藏高原海拔高,天气多变,风力大,蒸发强,空气干燥;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或紫外线强)。
规范答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答题思路
【典例】 (2020江西南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生长期70~80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 ℃,生长适宜温度11~18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宜。黑龙江省兰西县是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成功引种亚麻,目前已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原料加工、纺纱织布、针织编织、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1)从气候和土壤角度分析兰西县能成功引种亚麻的原因。(2)说出兰西县亚麻产业的发展特点。(3)简析亚麻产业成为兰西县主导产业的有利条件。【素养解读】本题以黑龙江省兰西县亚麻产业为情境,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考查。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要结合亚麻的生长习性和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分析。“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生长期70~80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 ℃,生长适宜温度11~18 ℃”,体现了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体现了对土壤、地形的要求。即气候方面从气候特征、热量条件、生长期方面思考,土壤方面从土层厚薄、肥力大小等方面思考。第(2)题,兰西县亚麻产业的发展特点从产业起步和发展时间、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提取信息,归纳答案。第(3)题,亚麻成为该地主导产业的有利条件从生产历史、种植面积、制作工艺、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纬度较高,地处半湿润区,气候凉爽湿润,有利于亚麻生长;纬度较高,夏季高温天气少,有利于亚麻生长;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适宜引种生长期较短的作物;地处松嫩平原,土层深厚肥沃。(2)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注重产品开发,产品丰富多样。(3)适宜亚麻种植,亚麻种植面积大,原料充足,有利于亚麻产业发展;麻纺织生产的历史长,产业基础好;制作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有利于亚麻产业发展;亚麻纤维品质高,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生产规模扩大;生态环境优良,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纤维品质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生产规模扩大。
思维建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答题思路1.题型解读通过某区域图,结合图示经纬度或相关地理事物判断区域的发展方向,其分析思路如下:
根据考查区域的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
分析区域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交通、劳动力、科技、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下图)作为“中国棉都”,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其棉纺织工业的深加工环节主要在内地完成,棉产品再运回新疆销售或出口。浙江省援疆项目“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正式成立后,吸引了大批浙江棉纺、印染、服装企业进驻,已建设成为国家西部面向中亚的重要纺织品出口基地。
(1)分析阿克苏地区成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2)说出阿克苏地区吸引浙江棉纺织企业入驻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3)分析阿克苏地区发展棉纺织产业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阿克苏地区降水少,光照强,日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高温天气多,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2)靠近棉花产地;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政策扶持力度更大,基础设施改善;邻近中亚市场。(3)棉花种植耗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可能造成生态破坏;棉纺织生产过程排放大量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厂房等基础设施改变自然景观,形成城市聚落景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编第二十章中国地理第二节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气候,温带季风,寒冷干燥,高温多雨,松花江,小兴安岭,人文地理特征,辽中南,京津唐,2华北平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中国地理第二节中国地理分区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气候,温带季风,寒冷干燥,高温多雨,松花江,小兴安岭,人文地理特征,辽中南,京津唐,2华北平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1章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