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课件32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课件32张),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第一节,第二节,翻译原则,翻译的六种方法,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标准是“信”“达”“雅”1.信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2.达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字句通顺。3.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生动优美,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起 跑 线 教 育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不需要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都可以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都与现代汉语对译。例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错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正译:译句将“晋侯”和“秦伯”强行翻译,没有必要。
2.以今义当古义很多字词随着社会发展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等等。因此要根据原文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正译:“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照抄原文。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正解: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正解: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正解: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曹刿论战》)误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正解: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它”,即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而译句没有翻译出来,应该在“一定”的后面加上“把它”,句意才算完整。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例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语言才流畅。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正解: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正解: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误译: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正解: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名、器具名等,可照录不译。例如:⑴和氏璧,天下所传共宝也。(《廉颇蔺相如传》)“和氏璧”为物名,不翻译。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华山”为地名,不翻译。
2.删删去不译的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例如:(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为语气词,翻译时应该删去。(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之”为结构助词,无实义,可删去不译。
3.增即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到渔人,觉得十分惊讶,就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四. 选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7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只是,不过。
五.调即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译句也才会更加通顺。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译为: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
6.换即变换。即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变换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分别为“差役”“赋税”。
1.翻译标准2.翻译原则(直译、字字落实)3.常见翻译失误(不需要的强行翻译、以今义当古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照抄原文、词语翻译得不恰当、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省略成分没有译出、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4.翻译的六种方法(留、删、增、选、调、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试一试高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回顾,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请你评分,分小组探究尝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