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185)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185),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名著阅读,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省略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shǔ ▲ 光 ②tián ▲ 淡 ③临风飘 jǔ ▲ ④yà ▲ 苗助长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眼前只有那一池碧绿如翡翠样的湖水,浓到化不开。水面平静安祥,只有几尾嫣红的鲤 鱼,在嘻戏间若隐若现地展开漂逸的尾巴,在翡翠的表面,画出一道道红色的、转瞬既逝的 纹。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相见欢》)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③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④ ▲,于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
⑤登斯楼也,则有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夫战,勇气也。 ▲, ▲, ▲。(《曹刿论战》)
⑦邹忌修八尺有余,而 ▲。(《邹忌讽齐于纳谏》) 4.名著阅读。(5 分)
①阅读下面选自《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的内容,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题目。(3 分)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
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 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
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 也这般啰唣!”
选段中的加点词“那汉”、“这客人”和“一个客人”分别指谁?(3 分)
▲
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二次出游到达人人国,在大人国他有许多遭遇,请写出在格 列佛被主人卖给大人国皇后前,他经历的遭遇(只要写出其中的两次)。(2 分)
▲
“游园网师,惊梦天堂”被“姑苏晚报杯”网师园形象宣传语大型征集评选活动定为唯一的大奖,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其获奖原因。(3 分)
▲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6-9 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2 分)( ▲)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闻.寡人之耳者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桃花源记》)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省略句?(2 分)(A)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2 分)
▲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 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 丸操弹,游于后因,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 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③,欲取蝉而不顾 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少孺子:年轻人。③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④务: 一心,一定。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
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1-13 题。
(甲)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
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 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绿》)
(乙)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 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 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 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
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 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 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 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陆蠡《囚绿记》)
若将(甲)段划线句改为“她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 的心”,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3 分)
▲
12.(乙)段中,为什么要细致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后的颜色变化?(2 分)
▲
有人说:“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爱恋,但爱‘绿’的方式却不同。”你 赞同吗?请试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 分)
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正能量”多多益善
肖荻
《论语·为政》有言:“见义不为,无勇也。”自古以来,见义勇为的侠义心肠,总是受人崇敬。传统戏曲《除三害》里对周处劝善规过的时吉老汉、《锁麟囊》里扶危济困的薛湘灵、《秦香莲》里慷慨赴死的韩琪、《赵氏孤儿》里舍己为人的程婴……还有众多正史、野史里大义凛然的忠良豪杰,代代相传,感人至深。时至今日,见义勇为的“仁义礼智信”,在凸显民族精神,凝聚万众信心上,更被认为是社会上最美的“正能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真诚、公道的人,具有一种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 与这样的人交往,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让你也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而那些阴
鸷、猥琐、贪婪之徒,则刚好相反。当今社会,既有英雄辈出,亦有沉渣泛起。一切见义勇 为者,他们那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理应有更高的“见报率”和“出镜率”,从而增强激浊 扬清的“正能量”。
如今,只要出现见义勇为者,公众莫不希望当面向他表示一份诚挚敬意。许多时候,一 些不顾一己安危,或乐于伸出援手的人,往往事毕就悄然离去。如继青岛“微尘”公益群体 之后,广州也有位化名“微尘”的老先生,每月匿名给许多需要救助的人寄去捐款……但助 人者隐去,使被救助者受人滴水之恩,难以涌泉相报,尤为可惜的是,社会最需要的一种“正 能量”,往往不能得到大力弘扬。
人心是向善的。不断涌现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农民张永楠,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他们那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怀,使人不仅感动肺腑,而且精神为之一振,进而会悄悄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人民日报》仅 7 月 6 日这一天, 就有烟台开发区“周江疆生命诠释高富帅…、广西北流“八方爱心涌向英雄谢强华”、广东佛山“打工妹舍身救女童”、四川遂宁“激流中,他伸出生命的手”四篇报道,几位勇士中,既有 14 岁年轻的中学生,也有事业有成的“富二代”。他们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个崭新而可亲的榜样!
由是观之,见义勇为者留下美名,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有助于扬善抑恶,蔚然成风。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绝非什么“作秀”。就个人而言,要低调做人,但也要重视名节,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向认为,人生在世,不能欺世盗名, 更不能骂名千载,但应向往流芳百世。美名善事,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
瘤的白血球。我们要表扬那些救人于危难的勇敢者,而且要表彰那些在监督滥用公权、蝇营 狗苟上不畏专横的爱国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正能量”应该多多益善。
(选自《人民日报》2012 年 8 月 27 日)
文中的“正能量”具体指什么?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4 分)
▲
文章开头列举古代戏曲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 分)
▲
说说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 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 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分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 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 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 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 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 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 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 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 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 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 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 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 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 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
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 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有改动)
文中第②段写了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要先写“想念一个人”?(3 分)
▲
文中第④段说“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用“讨好”一词形容城市的变化,有何作用?
(3 分)
▲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3 分)
▲
文中第⑦段说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为什么?(4 分)
▲
文章结尾强调“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为什么?(4分)
▲
第三部分(60 分) 22.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伍尔芙) 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泰戈尔)
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周国平) 请以“微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2)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学校校名;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85),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85),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185),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