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教案(全)
- 7《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9《木兰诗》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0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0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1《老王》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木兰代父从军,奔赴征途那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后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赏析第二、三、四部分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后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极言战争时间之长、战况之烈,更突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2.面对天子的赏赐,木兰是怎样做的?
【交流点拨】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写木兰回到家乡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 这一段描写极具生活气息,写出了木兰归来时全家人的快乐心情。“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的谨慎和机敏,使木兰的形象更饱满。
(二)分析形象
再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交流点拨】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小结: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奇女子。
(三)写法探究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诗歌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形象;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迭唱,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穿“女儿装”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2.凝练生动的语言。
【交流点拨】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手法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女子顶“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几例。
【交流点拨】
1.任长霞:集中体现了当代妇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朴今淑: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她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服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文言知识积累,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