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三《图片两组》分层精练637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78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三《图片两组》分层精练637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78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永恒的瞬间*图片两组当堂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永恒的瞬间*图片两组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归结这篇小说的主题,鉴赏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三《图片两组》分层精练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瞬(shùn)间 摄(shè)影 震撼(hàn) 撤(chè)离
B.溃(kuì)逃 模(mú)样 勾(gòu)当 庇(pì)护
C.愤(fèng)怒 臭名昭(zhāo)著 奴役(yì) 杳(yǎo)无音信
D.苑囿(yòu) 场(cháng)景 抚(wǔ)慰 振聋发聩(kuì)
解析:B.“庇”应该读“bì”;C.“愤”应该读“fèn”;D.“场”应该读“chǎng”,“抚”应该读“fǔ”。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吴研究员在__________古代字画、文物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2)李老师在暑假期间对这个专题进行了__________的研究。
(3)为了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厂领导__________,决心从自身做起,与职工同甘共苦,做好表率。
A.鉴赏 悉心 改弦更张 B.欣赏 细心 改弦更张
C.欣赏 悉心 改头换面 D.鉴赏 细心 改头换面
解析:“鉴赏”,有鉴别的意思;“悉心”,用上全部精力;“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和变更方法。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虽然让人难以相信,但他还是凭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览厅的大门。
B.尽管我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他们在电话中一听我的来意,几乎都是一口答应接受采访,其当仁不让之情溢于言表。
C.这首诗已经融入了历史和文学,此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D.近年来,在香港由《苹果日报》引发的报业大战,杀得人仰马翻、昏天黑地、风声鹤唳。
解析:“风声鹤唳”形容非常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程度,句中夸张不当。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这次访问日本,是要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
B.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南斯拉夫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C.有了英雄人物,而不知崇仰、宣传、拥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D.光明中学中的两位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校秋季运动的筹备工作。
解析:A.缺少宾语“的问题”;B.“对于”这个介词位置错,应放在句首;C.语序不当,应是“宣传、拥戴、崇仰”。
答案:D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墨尔本的机械师劳艾格制造了一架古怪的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空飞行时,有可能被人误认为UFO。
①用玻璃纤维一类的原料做这种飞机外壳。
②它的外壳是用玻璃纤维一类的原料制成的,
③然后用纯白色涂在外壳上,
④制成后涂上纯白色,
⑤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一道道的白光,
⑥一经太阳光的照射便发射出一道道的白光。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解析:根据语境来判断、选择。由“墨尔本的机械师劳艾格制造了一架古怪的飞机”一句,从①②句中选择句②,并承前以“它”作该句主语,接着从③④句中自然选择句④。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德军剩下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的口气对他说:“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以前的恋人。”他回头看了女人一眼,两个人走到路灯下。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了起来。
6.这篇小说情节很简单,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和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那女人为什么“突然嚷了起来”?当“他”发现对面的“女人”和自己的关系后,作者着重写了“他”的一些动作,所用的动词是____________;通过这些动作,写出了他怎样的心理?
7.读完这篇小说后,你认为“德军留下的东西”应包括哪些内容?
8.归结这篇小说的主题。
9.鉴赏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6.解析:紧扣小说即可找到问题的答案。
答案:对话、动作。因为她发现对方是自己的恋人。抓住、嵌进、抱。吃惊,痛苦,怨恨而又亲昵。
7.解析:揭示“被德军践踏的灵魂”正是这篇小说的深刻性所在。
答案:除被德军践踏的废墟、瓦砾外,还有被德军践踏的灵魂。
8.解析:作者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只是通过客观的描写,却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悲剧的主题。
答案:作者通过一个悲剧故事,启示人们: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医治战争的创伤,不仅要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医治那堕落的灵魂。
9.解析:这篇小说符合微型小说的一般特点,是典型的微型小说。
答案: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跌宕起伏,出奇制胜,令人回味无穷,取得了深化主题的良好效果。
走近高考
语言运用
10.(2006重庆高考,22)简要说明下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1)寓意: (2)标题:
解析:要含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词语,标题要切中要害。
答案:①寓意:揭露现实中那些打着集体利益的旗号干着牟取私利勾当的人的丑行。
②标题:《坐收“鱼”利,暗饱私囊》。
11.(2006山东高考,22)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0字左右。
解析:要含有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词语。先概括画面内容,再说出含义。
答案:一把利斧,一个脚踩树桩的没有头颅的人,一片被砍伐过森林,一个个的树桩构成了整幅画面寓意: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存,对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
12.(2006辽宁高考,23)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30字以内)。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摘自《工人日报》卢军作)
解析: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从小就有父母在后边呵护,甚至到了谈恋爱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还是不能放心地让子女自己去飞。
答案:《可怜天下父母心》
感想:儿女自立离不开长辈扶持,但过度的呵护势必会成为儿女自立的障碍。
13.(2006全国高考卷Ⅱ,19)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答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还要答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与图中三处标志物的位置关系。用语要富于变化。
答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图片两组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图片两组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列词语,按课文内容填空,请你总结这几幅图所反映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