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
展开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在表达主题过程中的作用.
3,拓展鉴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教学难点】
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
【教学指导思想】
本单元阅读侧重小说结构问题.结构为表达主题服务,因此理解小说主题是理解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以赏析小说结构为重点目标,在对主题进行挖掘探索过程中赏析结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询问了解学生预习感受,引出作者介绍.
幻灯展示:
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金·奥尼尔.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奥尼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什么要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呢
幻灯展示作者相关知识.
瑞典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作品,这篇世界著名的微型小说《半张纸》肯定也不是随意之作.
三,探究小说结构和主题
(一),检查预习
用简要的语言复述小说情节.
开头"房客"即将离开,用倒叙的手法借助纸片上号码回忆刻骨铭心的两年生活.
提示: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我们称之倒叙.
◆问:如果这里先叙述所有故事,再写主人公的离开好不好
不好,这样叙述形式过于单调.倒叙手法可以使情节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二),对"半张纸"的探究
1,形象感知"半张纸"外形等特点
◆问:本文名字是《半张纸》,那我们就从这"半张纸"入手,来欣赏这篇小说.这"半张纸"是一张怎样的纸
用文中的话填写下列表格:
色泽
大小
字迹
内容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问:这是"半张小纸头" 纸很小,可内容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涂满字迹"说明纸头上已经记的条目很多,非常丰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说明其包含的内容不但丰富而且时间跨度很长.
问:纸头上笔迹有很多种,有的写得很工整,有得是草草写成的,颜色也不一样,由此能看出什么
纸头的内容在不同时候写成,写字的人也不一样,因而它就记录了不同时候发生的故事,也从侧面反应其内容丰富.
2,深入探讨"半张纸"上的内容
学生三分钟默读中间部分.
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在课本上划出"半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
请一个学生将自己划的部分读出来.其他学生补充.
幻灯展示:
艾丽斯
银行
出租马车行
鲜花店
……
◆问:第三段写的艾丽丝是谁 为什么名字"最美丽"
真心相爱,三个字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流露出相恋时的甜蜜.
◆问:新婚后的蜜月生活如何
"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说明他们新婚非常幸福.
讨论分析"常""最""静静地""沉醉":
"常"写他们可以经常去看戏,长久地停留在幸福之中;"最"字突出了那时主人公的幸福;"静静地"是他们在享受这惬意而幸福的一刻;"沉醉",沉浸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醉在这如梦般柔美的爱河中.
问:故事继续发展,发生了什么事情
需要找女仆来照顾,去药房买药,订消毒牛奶,用电话解决家务事,这些是因为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这个年轻的房客快要当父亲了.内心应该感到喜悦.再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说明艾丽丝和肚中的孩子都不幸失去了生命.
◆问:为什么都失去生命了 知道原因吗
活动设计:同组探讨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说得很有道理.假如作者就按照某位同学的推理,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妻儿的死因,这样好吗
作采取素描式勾勒方式,点到为止.篇幅虽小,却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问:大家可以告诉我当时年轻房客回忆到这里的感受吗
"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表现出回忆到这一幕人生不幸,悲痛欲绝.
讨论分析"溺死之人":把自己看成将死之人,体现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
幻灯展示:
相爱的甜蜜
蜜月的幸福
为父的喜悦
失亲的悲恸
总结:作者享受过爱情的甜蜜和即将当父亲的喜悦,也承受了妻儿丧亡的不幸.
◆问:纸头上还写了银行,这是他工作的地方,银行是他生活的基础,那银行倒闭意味着什么
经济来源的丧失,生活漂泊不定.
◆问:没钱怎么娶妻呢
"他后来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手头很宽裕".
◆问:现在呢
搬出房子,可能意味着生活的困顿.
总结:除了爱情不幸,生活上也起伏不定.
◆问:纸头上还写到了朋友,这个朋友有什么样的经历
曾经飞黄腾达,后来穷困潦倒."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
◆问:大家看看,黑板上展示的这三方面回忆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回答,预计能说到此类观点:"人生变幻莫测""生活总是起伏不定"等.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问:"过眼云烟"我觉得意思是"眼前如云烟一样迷惘",对吗
意思是"从眼前飘过的云烟".
也就意味着曾经见过现在却消逝了,主人公也是从享受幸福到失去幸福.
我觉得作者要表达的就是失去幸福后的痛苦,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眷恋当然是有的,但这一切都表明一个生活常态:"有"终究会变为"无",好景不常在.用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意思,就是"人生无常".
◆既然"有"终究会变为"无",我不由得感到一种悲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更让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展示幻灯片
"人生如同上好发条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叔本华
◆思考:如果你是斯特林堡,你怎么回复叔本华的观点.
学生思考发言
分析: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他拿起这淡黄的小纸,吻了吻,小心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作者情感并未消极下去,相反更加昂扬,"吻了吻"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直面现实的生活态度.
展示作者一段原话与学生发言进行比较:
人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在他看来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欢乐呢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分析:他既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体现出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则是他区别于其他悲观主义者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品质宝贵之处.
(三),水到渠成总结结构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问:我们理解了小说主题,那我们回头思考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半张纸"作为线索呢
因为两年刻骨铭心经历的回忆都是用这张记录了各种电话号码的纸联系起来.原本杂乱的回忆,通过这个故事的焦点,巧妙地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维系在一起,浓缩的"半张纸"上,杂而不乱,承载起表达主题的任务.
◆提升:有些小说采取的是层层推进的结构,情节随着时间或空间转换而发展,每一步都扣人心弦.而《半张纸》则截取了生活的横断面,借助"半张纸"以小切口,做出大文章.情节简单,却含义丰富.
四,能力拓展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法] 哈巴特·霍利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 是不是上我那里 "
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
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
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 能力拓展:试用100-200字,从小说结构的角度给下面一则短评加一个结尾.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战争结束了,主人公"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在路灯昏黄的街上,"他"与沦为娼妓的"情妇"邂逅相遇.
结尾出人意料.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洗礼后的人,生死,名利,荣辱恩宠似乎都已经看透,人也似乎变得透明而单纯,当苦苦思念的人儿就在眼前又怎能不让人激动 "他不由自主地抓住了女人的肩头……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眼里放光""把女人抱起来了".
五,作业
课后"思考与实践"栏目第三题.如果有兴趣可以将你写的文字发到我的邮箱.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课文赏读, 结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共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比较阅读,感受虚构的魅力,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