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资料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资料教案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孟子见梁惠王教案,共3页。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致力于武力征伐,醉心于霸业,孟子倡导“仁政”“王道”之说,曾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宣王、梁惠王等,但他的学说始终没有获得施行的机会。《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合著,今存七篇,每篇分上、下。篇名和《论语》相似,都是摘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作为篇名。
    孔子将“仁”作为人的最高道德规范,但他没有说明人为什么要行“仁”,孟子的“性善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为人,人生来就和禽兽相区别的地方,是人的天性中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即具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德的萌芽。本然地、充分地发展这些萌芽,足可以保有天下;而如果不发展它们,则可能连父母都不能奉养。就这样,孟子从界定“人”的特质出发,强调了勉力行“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政治学说方面,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思想。“仁政”“王道”的核心是保民、爱民,具体做法是:制定百姓的产业,并实行低赋税的政策,使百姓得以衣食无忧,上可供奉父母,下可养护妻儿;对百姓重在教化,使具备孝悌之德,而尽量少动用刑罚。孟子认为,推行“仁政”“王道”对于君主来说并不难,只要把他们本性中“仁”的因素加以发展、推广即可,即“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公孙丑上》)。后世封建王朝从汉朝开始以儒家思想立国,虽然“仁政”思想并未真正实现,但不可否认它对在位者总是一种警醒,并且是士人批评时政的重要的理论武器。
    孟子倡导“仁政”,是和他的民本思想紧密相联的。他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民”之所以“贵”,是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失民心者也会失去天下。由民贵君轻思想更进一步,孟子指出,像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君,是“残贼之人”,是“一夫”,臣子诛杀他们,不算犯上作乱的“弑君”。在孟子的逻辑里,按照孔子的“君君臣臣夫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国君而不行君道,就不能称之为君,所以诛杀桀、纣不能算是“弑君”。孟子的这种思想真可谓锋芒毕露,毫无顾忌,难怪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叹称“孟子有些英气”。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蒙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可确考。他曾做过漆园吏。楚威王曾想任他为相,派使臣去接他,他辞不肯就。《庄子》今存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学者们认为,内篇基本上出自庄子之手,外篇、杂篇则出自庄子弟子及其后学。庄子哲学的主要精神旨趣体现在内篇部分,外篇和杂篇则可视为对内篇的补充和解释。(有学者认为,外篇和杂篇基本上可以视为对《老子》的解释和发挥)就文章风格来看,内篇的文章神奇玄妙,汪洋恣肆,不可捉摸,神秘又浪漫,常给人目不暇接而又美不胜收之感,外篇和杂篇的文章则显得平实、明晰得多,其艺术美感也大为减弱了。
    《庄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也是“道”。“道”无形,可以用心去体认,而不可以看见;它是天地之母,无所不在,终古长存,万物万众都应该以它为宗,以它为师。总的来看,《庄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性质相近。《庄子》里没有花很多笔墨描述和阐释“道”,而着意描述得“道”后的表现。其表现是:“游乎四海之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求为世所用,毫不留心于人间事务;于事物没有好恶之分,齐同万物,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进而则连天下万物与自己一并忘掉;不乐生恶死,不以夭寿贫富荣辱为意,随顺自然。得“道”后的境界可以“逍遥游”名之,请看下面这段富有诗意的描述: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
    这段描述似实而虚。“大树”固然是可见可感的具体事物,“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又在何处?它们在这里其实是指无拘无束的虚无世界。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优哉游哉,“无为”,“无所可用”,而没有东西能够伤害到。《庄子》中还描绘了一些得“道”的“至人”“真人”“神人”形象。他们水淹不死,火烧不着,腾云驾雾,如神仙一般。不过,在《庄子》哲学里,他们不是神仙,只是物我两忘,泯灭生死界限,精神无限自由,进入到“逍遥游”境界而已。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中最富创见、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对于如何评价“逍遥游”,学者们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端:一种是它看似美好玄妙,不过只是心的无穷游而已,丝毫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对社会也无任何益处,在精神上只能起自我麻痹、自我陶醉的作用;一种是它要求个人从种种局限和利害关系的束缚中超脱出来,以宏阔、超然、非功利的眼光看待人生实际事务及社会现实,心灵由此获得一定的自由和解放,精神境界由此得以提升。
    内容理解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为了使孔子所说的“仁”更易理解,把孔子分开来说的“仁”与“义”合并为“仁义”一词,并加以阐扬。在《论语》里,关于“义”的阐说不多,不过它也是成就“仁”的一个重要的要素或者说方面。请看下面两则语录: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可知,“义”指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它和“利”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义以为质”,“质”是质干、根基的意思,而这里的“君子”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具备“仁”的人,所以说“义”之于“仁”极为重要。《孟子》里对“仁”“义”的解说有新的发挥,即: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
    大意是人心应该居于“仁”,人的行事则应该以“义”为准,也即是说蕴蓄在内为“仁”,而发之于外则为“义”。那么看一个人是否具备“仁”,只要看他的行为是否合乎“义”就行了。这样,就把孔子所说的“仁”的内涵和要求简明化了。
    在课文里,孟子高举“仁义”的大旗,痛痛快快地将梁惠王“利”的话头拦了回去,然后具体陈说“利”字当头的危害,再轻轻点出“仁义”的效用,最后重申梁惠王应该讲求“仁义”,而舍弃“利”。
    这则文段颇有雄辩滔滔的气势,在语言形式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善于铺排。梁惠王只是问“有以利吾国”,孟子就由此向下逐级推衍,指出大夫、士、庶人也会只关心什么对他们有利,排出三个大同而小异的并列短句;在概括性地点明一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之后,孟子大概觉得只这样说还不够清楚,也不足以震动人心,就又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复句具体说明“上下交争利”的可怕后果,两个复句在意思上也有递进的关系。短短的一段文字,主要由整饬的排比句式构成,排比项之间在意思上又紧密相联,读起来不容间歇,斩截痛快。
    其二,讲究章法。针对梁惠王对“利”的关心,孟子首先用“仁义”当头拦住;中间先指出举国上下只知道追求“利”会使国家有危险,再具体陈说危险何在,把君主求“利”的危害说足说透。所以,接下来的两个排比句虽然只是用否定句式轻轻点出“仁义”的好处,但很具有说服人的效果,一泻千里之势至此结住,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最后用和开头类似的话结束,起到首尾呼应、强化主旨的效果。
    在孔子、孟子看来,只顾追求“利”会使人忽略了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合宜的准绳。在春秋战国之际,国君失国、大夫失家、臣子犯上作乱的事情屡见不鲜,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出于对永不满足的私利的追求。“利”对于人的诱惑是巨大的,《史记·货殖列传》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利”理解得宽泛一些: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可行的,并且对社会是有益的;国家所追求的“利”也应该符合人民大众的“利”,这样也就是为人民大众谋福祉。不过,在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利”在人们心目中,多指物质利益而言,不少人沉迷于对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的追求,与此同时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完善,这样,他们虽然获取了大量财富,但精神空虚,甚至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在这种形势下,也有必要汲取孟子对“利”的理性认识,引导社会对“利”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并用适合新形势需要的道德规范和法制观念来对人们追求“利”的行为加以约束。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寂寞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寂寞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与揣摩梭罗夹叙夹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刘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2.刘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指导,作品讲解,扩展与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秋歌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秋歌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指导,作品讲解,扩展与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