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8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2020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展开
2020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1.(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双方难分伯仲的实力较量中,若能赢得竞争固然是一件______的事情,然而更_______的是,贏得友谊和尊重——赢得对手的心,贏得世人的______,赢在“灵魂的卓越”。
A. 激动人心 重要 感动 B. 大快人心 关键 感动
C. 大快人心 重要 感激 D. 激动人心 关键 感激
【答案】A
【解析】(“大快人心”的前提是坏人受到惩罚;“重要”是强调重要性,“关键”是强调关键点;“感激”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产生好感,与“世人”语意不合。)
2.(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少市民特意购买首发车票,目的是第一时间感受汉十高铁带来的速度与便利。
B. 全年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让企业不但可以轻装上阵,也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C. 中国支持世贸组织进行改革,希望它在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D.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矢志不移。
【答案】B
【解析】(语序错误,“不但可以”应提到“让企业”之前。)
3.(3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不同历史、宗教、习俗彼此交相辉映、相因相生共同擘画出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B. 故事一定要贯穿节目的每一个环节:从标题、片子开场,到主持人、评论员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跟这个故事配套。
C. 灿烂的阳光一扫冬日的阴霾,天空顿时湛蓝如洗。山川河流早已解冻,泥土中散发出草芽萌发的新鲜气息。
D. 无数黑骑在远处来回驰骋,长河上,一轮浑圆的血色落日挂在天际 ;孤城中狼烟直直刺向昏黄的天空。
【答案】D
【解析】(“来回驰骋”后面为句号。)
4.(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小说的语言
我初学写作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这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张岱写两个老者去逛一处园林,一老者说:“真是蓬莱仙境了也!”另一个老者说:“个边哪有这样!”生动之至,而且一听就是绍兴话。写对话就应该这样,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一点人物性格、神态,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
可是现在不少青年同志写小说时,也像我初学写作时一样,喜欢让人物讲一些他不可能讲的话,而且用了很多辞藻。有的小说写农民,讲的却是城里的大学生讲的话大学生也未必那样讲话。
不单是对话,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入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中所见。对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写景,就是写人。
我曾经坐火车经过张家口坝上草原,有几里地,开满了手掌大的蓝色的马兰花,我觉得真是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我后来写一个孩子坐牛车通过这片地,本是顺理成章,可以写成:他觉得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但是我不能这样写,因为这个孩子是个农村的孩子,他没有念过书,在他的语言里没有“童话”这样的概念。我只能写:他好像在一个梦里。
作者对所写的人物的态度、感情,决定一篇小说的基调。鲁迅写《故乡》《伤逝》和《高老夫子》《肥皂》的感情很不一样。对闰土、涓生有深浅不同的同情,而对高尔础、四铭则是不同的厌恶。因此,基调也不同。
我觉得一篇小说的开头很难,难的是定全篇的基调。如果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把握住了,调子定准了,下面就会写得很顺畅。如果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把握不稳,心里没底,或是有什么顾虑,往往就会觉得手生荆棘,有时会半途而废。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总是有个态度的,也是有感情的,在外国叫做“倾向性”,在中国叫做“褒贬”。但是作者的态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单独表现,只能融化在叙述和描写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这叫做“春秋笔法”。
正如恩格斯所说: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说出。
(文/汪曾祺,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文中借张岱写两个老者的对话表明了写人物对话的要求,下列对这段对话的分析符合这一要求的一项是( )
A. 对话生动之至,写出园林如蓬莱仙境般美丽。
B. 对话虽然只有两句,却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
C. 对话中运用了方言,写出了绍兴的语言特色。
D. 对话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不漂亮,没有深义。
(2)下列对“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一句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
A. 叙述、描写的内容要真实反映作者眼中所见。
B. 叙述、描写的语言要和作品中的人物相统一。
C. 描写景物要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达人物感受。
D. 小说的人物形象要与整体环境气氛相适应。
(3)下列有关“小说作者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所要写的人物持有自己的态度和感情。
B.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决定了作品的基调。
C.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把握不稳会使写作受阻。
D.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不应在小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答案】(1)B
(2)B
(3)D
【解析】(1)B(ACD三项都不符合作者表明的对写人物对话的要求——符合人物特点和身份。)
(2)B(ACD都不能表明小说中的人物对叙述、描写语言的决定作用。)
(3)D(文中的意思是不要将态度和感情脱离故事单独表现,末段的“特别”也是“单独”的意思。)
5.(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过故友旧居
[唐]许浑
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绮席递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1)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 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
C. 本诗颔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 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1)D
【解析】(“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三国,蜀将诸葛亮帅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征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①,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②,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③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
懿弟孚④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节选自《百战奇略·安战》)
[注释]①武功:武功县,地名。②五丈原:地名南靠秦岭,北临渭水。③长星:巨星,古人认为长星坠地预示重要人物死亡。④孚: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 拒:抵御 B. 背水为垒 垒:营地
C. 好兵而无权 权:权变 D. 懿以归师不之迫 迫:急迫
(2)下列对文中斜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A.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B.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C.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D.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懿认为渭南是必争之地,否决了将领们提出的驻守渭北的建议。
B. 司马懿认为如果诸葛亮向西登上五丈原,那么魏军就平安无事了。
C. 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百余日后兵败病死,蜀军随即烧掉营帐逃走。
D. 杨仪在面对魏军的追击时调转旗帜,作出要回头反击司马懿的样子。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
【答案】(1)D
(2)A
(3)C
(4)虽然率领十多万军队,不过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了。
【解析】(1)D(“迫”为动词,指迫近、追赶。)
(2)A
(3)C(诸葛亮于两军对峙中病死,不是战败之后病死。)
(4)共6分。“提卒”“坠”“画”“破”各1分,整体语意准确通顺2分。
【参考译文】
三国时期,蜀将诸葛亮率领十多万兵马从斜谷出兵(攻击魏国),在渭水南岸扎下营地。魏国派大将司马懿(领兵)抵御蜀军。魏国一些将领想到渭水北面等着蜀军,司马懿说“民众和军资都在渭水南岸,这是必夺之地。”于是领着部队渡过渭水,背靠渭水扎下营地。于是他对将领们说:“要是诸葛亮是有勇气的人,应该从武功县出兵,沿着山势向东进军。要是向西登上五丈原,我们便没有危险了。”诸葛亮果真西上五丈原。此时正好一颗巨星坠入诸葛亮军营中,司马懿料定蜀军必败。当时魏王根据诸葛亮领着部队远道而来速战速决才有利的情况,一再命令司马懿谨慎稳重,等着蜀军出现变化(再出击)。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应战。(诸葛亮)于是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饰(嘲笑司马懿像妇人一般怯懦,企图以此激怒他出战),司马懿始终不出兵应战。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询问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看不清形势,多于谋划但缺少决断,喜欢用兵但不懂权变,虽然率领十多万军队,不过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了。”同诸葛亮对峙一百多天后,恰逢诸葛亮病死,蜀军将领烧了营垒逃走,当地民众跑来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赶蜀军。诸葛亮手下长史杨仪(见魏军追来)调过旗帜,擂响战鼓,作出要向司马懿反击的样子。司马懿认为对于撤退回归本国的敌军,不能穷追不舍,在这种情况下,杨仪才得以率领蜀军有序退走。
7.(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吴用智赚玉麒麟
卢俊义开言道:“我夜来算了一命,道我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非出去东南上一千里之外躲避。我想东南方有个去处,是泰安州,那里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帝金殿,管天下人民生死灾厄。我一者去那里烧柱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李固,你与我觅十辆太平车子,装十辆山东货物,你就收拾行李,跟我去走一遭。燕青小乙看管家里,库房钥匙只今日便与李固交割。我三日之内便要起身。”李固道:“主人误矣。常言道:‘贯卜卖卦,转回说话。'休听那算命的胡言乱语,只在家中,怕做什么?”卢俊义道:“①我命中注定了,你休逆我。若有灾来,悔却晚矣。”燕青道:“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言。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到敢有场好笑。”卢俊义道:“②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赚我!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什么紧!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
说犹未了,屏风背后走出娘子来,乃是卢员外的浑家,年方二十五岁,姓贾,嫁与卢俊义,才方五载。娘子贾氏便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你且只在家内,清心寡欲,高居静坐,自然无事。”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③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节选自《水浒传》)
(1)文中三个画线句,写出了卢俊义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吴用扮“作算命的”,让“玉麒麟”卢俊义去东南一千里外躲避血光之灾,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 轻信/迷信 自负/盲目自信
(2)哄骗卢俊义前往梁山泊。
【解析】略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无目的的玩
假期在福州外婆家,两个孩子每天都在过节的气氛中。这样几天下来,妻子略有点抱怨地和我说:“天天玩,哥俩都要玩疯了。”我笑笑说:“那又怎样?让他俩玩开心也很重要。本来这年纪就是应该多玩,他们毕竟还只是八岁和四岁的孩子。”妻子也认同我的想法,但依然还是焦虑——担心他们只是在“瞎玩”,也没学到什么。
在这一刻,我意识到家长的潜意识中有一个隐含的教育理念:长大了以后,“玩”都是有目的的。在放学后、假期里,我们常常想着怎么让孩子“玩中学”,带他们去上围棋课、游泳课,让孩子体验陶艺、去植物园跟着活动组织者看昆虫、或在自然博物馆……这些固然都是“玩”,但其实我们潜藏的目的并不是“玩”本身,而是期望由此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体格体魄、动手能力,或激发他们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乃至锻炼社交能力,如此等等。就像是把苦的药丸外面包着糖衣,只是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进去。
家长们苦心孤诣为孩子规划的成长历程,是一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道路。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要想孩子将来不被人踩在脚下,就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家长应让他为此做好准备,而不能浪费在别的事物上。如果他们最终没能实现,或许有些家长也能坦然接受,但他们真正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因为不够“尽责尽力”,而在后半辈子成天“自怨自艾”。
可是,只有小孩子才比较懂得玩的乐趣。今年春天去日本,原想带哥俩去小仓城那边,了解下城堡、日本庭院什么的,但他们到了那儿之后,整个三小时都在樱花树下撅着屁股捡小树枝,尝试去搭一座松果屋,认为这才是“最好玩”的,这让我和妻子感到莫名其妙。
不过孩子这样投入地玩耍,使我更加深信:无论我们试图让孩子学哪些、学到多深,那最终都要依靠他们自身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吸收。正因此,我最担心的不是他们一时没学会某个知识点,而是他们丧失了探求的兴趣,乃至彻底厌学;而“玩”,正是孩子最有主动性自发去做的一件事,毕竟你无须哄骗或逼迫他们去玩。
至于他们的“玩”到底有没有用,这不必着急。导弹之父冯布劳恩有句名言:“基础科学就是:在我在做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孩子在玩、在游戏的时候,其实最接近于这种精神。事实证明,很多伟大的发明,最终都是这样的产物,因为全新的事物在事先是无法预料到的,更何况很多新发明在起初看起来都没多大用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创造力,但创造力恰是在一个人自由的时候才能最好地释放出来。传说草圣张旭性情放达,每每在醉后挥毫,此刻他不是为了写给谁看,甚至也没想“我要把它写好”,反而能达到忘我的自由境界,以至于清醒时反倒写不出这么好的书法。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看法,人们在无目的的游戏中更为自由。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被逼迫后通过学习擅长了某一技艺,但可以想想,如果他们自身喜欢,即便未必能学得更好,至少也更能乐在其中吧。在经历了自己的人生之后,我们理应意识到,除了掌握技能之外,这些快乐本身也很重要。
(文/维舟,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读第①段,简要概括妻子在与“我”交流时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2)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说说“药丸”和“糖衣”在文中的意思。
(3)阅读第③段,概括家长不让孩子“无目的”地玩的原因。
(4)阅读④-⑧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主张让孩子“无目的”地玩。
【答案】(1)一方面同意小孩子应该多玩(2分),一方面担心孩子只顾玩而耽误了学(2分)。
(2)共4分,每点2分。以下面语意为核心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①“药丸”指提高能力/学到东西。
②“糖衣”指玩这一形式/玩这件事。
(3)共4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①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实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②家长希望自己将来不会因为未对孩子的教育尽力而悔恨。
(4)共8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①小孩子才知道玩的乐趣在哪里,而大人并不了解。
②小孩子“无目的”地玩,可以保持主动探求事物的兴趣。
③小孩子“无目的”地玩,能够充分地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④小孩子“无目的”地玩,即便只是得到纯粹的快乐,也是很有意义的。
【解析】略
9.(5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近几年文学界、娱乐界,甚至学术界的抄袭行为层出不穷,人们在围观、批判之余,都在呼吁诚信的回归。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讲诚守信,杜绝抄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抄作业”也是一种抄袭行为,这种行为会给同学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危害?请从不同方面分条列举,不少于三条。
(2)在班级讨论会上,大家在探讨一种现象:在日常习作中,有同学喜欢借鉴他人优秀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答案】(1)共3分。每条1分。
要求:围绕学习成绩,人际关系,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不同方面分条表述“抄作业”的危害,言之成理即可。
(2)共5分。观点2分,理由能恰当支撑观点3分。要求:表达观点时,赞同、否定或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均可。
【解析】略
1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孤独地寄居他乡,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诸葛亮却常常自比贤相管仲、名将乐毅。二十七岁那年,自信的他迎来了茅庐三顾、隆中一对,走上通往千古名相的道路。
对于一个深知自己价值的人,生活是支配不了他的。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答案】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题意的表述和题意的支撑。题意应源自作文题的整体语意,题意应鲜明,但表达上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文中材料的价值在于能恰当而完美地支撑题意。
题意表述分为“正确”和“错误”两个层次,题意支撑分为“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次。依据题意的表述和题意的支撑两个指标的不同层次,作文可分为下面七类文。
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
二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
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
四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
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
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
【解析】略
2013年武汉市初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13年武汉市初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0页。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共24页。
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四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四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