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7)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7),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综合性学习,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悼.念(diào) 醒豁.(huò) 博.(bó)爱 积攒. (zǎn) B、真挚.(zhì ) 厌腻.(nì) 舐.(shì)干 分歧.(qí) C、晦涩.(sè) 堕.落(duò) 桑梓.(zì) 颟.顸.(mān hān) D、重荷.(hé) 同僚.(liáo) 反诘.(jí) 情愫.(sù)2、下边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2 分) 洗耳恭听下车伊始炉火纯青离经判道叹为观止血气方刚片言只语无卸可击趁热打铁交头结耳哄堂大笑纹丝不动万贯家私不屑置辨力挽狂澜乘风破浪 误 正 4、下列文言加点词读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ān) 妇抚儿乳.(喂奶)B、期.年之后(jī)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C、荷.担者三夫(hè) 一厝.朔东(座)D、不敢稍逾.约(yù) 年且.九十(将近) 5、请从下面给出的两组作家中任选一组,完成下表(3 分)A 组:吴敬梓 臧克家 契诃夫 B组:林嗣环 鲁迅 泰格特 作家国籍(朝代)作品(一部或一篇) 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6个空完成默写(不能多选,一空一分)(6 分) ①、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写别后相思,用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诗句是 , 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能体现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而表现出豁达胸怀的诗句是 ,
③《送东阳马生序》作者 朝代 。家贫,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天大寒, , , 。录毕,走送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既加冠,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先达 ,门人弟子填其室, 。余立侍左右, , ; , 色愈恭,礼愈至, ;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 ,大雪深数尺, 。至舍, , ,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 , , ,左佩刀, , ; , 。以中有足乐者,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 ,父母 ,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有司 业 、 博 士 为 之 师 , , ; 凡 所 宜 有 之 书 皆 集 于此, , 。 , , ,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 余朝京师, 。 , 辞甚畅达。 ,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其将归见其亲也, 。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 ⑥、 ,各领风骚数百年。7.完成下列成语:(4 分)坦荡如 夸夸 谈争 斗艳忍 不禁心无旁 海市 楼 轻怕重全神 注 8、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2 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 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250004000015000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 (2) 三、综合性学习(共 7 分)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工具,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 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应成为我们青少年深入思考的问题。针
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二(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 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2 分) 【材料一】 对某中学 150 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用途玩游戏 听歌 攀比发短信 聊天便于和父母 联系问同学 作业所占比例38%20%39%2%1%【材料二】 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 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 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9 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80 字以内,3 分)10 为了解决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研究出几条解决方案,请你找出其中不.恰.当.的两 项,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 分)①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家长签个名,证明确实是因特殊原因为了家长与孩子间联系及沟通。 ②教育学生,当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不必带手机。 ③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 ④告诉学生,手机里面有闹钟装置,早晨起床时可以使用。 9、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 分)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让我经受磨练;给我一次失败,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10、《水浒传》 这部小说家喻户晓,你能说出以下人物的绰号吗? 请你任选 4 个作答。 (2 分) 史进 李逵 鲁智深扈三娘 林冲 孙二娘 宋江 杨志 石秀 燕青第二卷 理 解 感 悟(共 35 分)二、 阅读下面一篇短小说,完成后面的题 病 人
(1)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2)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 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 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5)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 字 7 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 8 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 8 层走到 7 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 真多事。(6)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 12 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7) 电梯到了 14 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 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8)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 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9)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1、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答:1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分) 答:1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2 分) 答:四个场景: 14、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 分)
答: 15、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 分) 答: 四、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1、解释加线的字。(2 分) (1) 录 毕 , 走 送 之 ( ) (2) 腰 白 玉 之 环( )(3) 父 母 岁 有 裘 葛 之 遗 ( ) (4) 皆 被 绮 绣( )23、“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分) 24、(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太学生”如果没有成就的原因是 (2 分) 25、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是可谓善学者矣。这样评价的依据是(用原文回答):(2 分) 26、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2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4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现将自己的姓名,答题时需字体工整,根据提示填空,“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4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14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