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庖丁解牛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庖丁解牛导学案,共3页。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2.诵读课文,研读文本,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天天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释义:
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莫不中音:
批大卻: 导大窾: 族庖月更刀:
新发于硎: 怵然为戒: 肯綮:
2.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出自本课的成语典故:
(1)游刃有余:
(2)目无全牛:
(3)踌躇满志:
(4)深中肯綮(shēn zhòng kěn qìng):
[文本研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何意思?
2.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庖丁是个怎么样的厨师?
(二)再读课文,粗通大意
1.划出文中1、2段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庄子从那2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2.庄子、梁惠王怎样评价庖丁解牛?
(三)三读课文,精通义旨
1.在文段的结尾以及视频的最后我们都看到,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
2.一般来说,人一旦成名之后都喜欢出书,用他的亲身经历教给世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庖丁要写一本——《庖丁论人生》,那从这本书中我们应该可以读到那些人生道理呢?
[问题探究]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促使庖丁成为“名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测评]
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①依乎天理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因其固然
④虽然,每至于族
⑤视为止,行为迟
⑥所见无非牛者
2.通假字
①砉然向然
②技盖至此乎
③善刀而藏之
④技经肯綮之未尝
3.重点虚词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乎
①技盖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然
①奏刀騞然
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为戒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6.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如土委地
(3)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4)技经肯綮之未尝
(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6)合于《桑林》之舞
6.翻译语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西门豹冶邺学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大铁椎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段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羽之死学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