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81)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81),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在古典的阅读中, (huí móu)每一个雪霁初停的黄昏,我仿佛蓦然 (líng tīng)到那来自遥远的古典的雪中的歌吟,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却在同一个自然场景下以各自不同的姿态体现出人文的自我情怀。在古典的雪中凝望这些生命的真实和坦荡,你会从内心里感受到人文的
(mèi lì)与思想在黑暗中飞扬。他们不一定要长剑倚天,壮士不归,却可以一路风尘,芒鞋踏歌□他们不一定要江湖雨夜,笑傲红尘,却可以一览青山,独步古今;他们不一定要轻车华盖,流苏百转却可以风来盈袖,水横画卷。他们深怀着对自然的感恩和崇拜,相信生命的 (chuán chéng)不在于生命之本身,而在于体现生命价值之精神。(选自湄子《古典的雪》片段)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在文中“□”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 分) “□”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此段文字是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一篇文章节选。向学生推荐之时,窗外朔风凛冽,骤然雪花飞扬,王老师见此情景,顺势上了一堂关于“雪”的课。下面是王老师此课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
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①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③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④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⑤ 《< 论语> 八则》 中表明“ 学与思” 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 诗句是: , 。
二、(62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5—6 题。(6 分)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描绘的情景,并分析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景描绘:
表达情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结合诗歌后两句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7—11 题:(18 分)
程门立雪①
杨时字中立,剑南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③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④,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年盖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⑥侍立不去,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选自《宋史·杨时传》。②属(zhǔ):撰写。③翕:统一或协调之意。④寝门:内门。
⑤瞑坐:打瞌睡。⑥游酢:字定夫,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 分)
①讲 孔 孟 绝 学 于 熙 丰 之 际
②时 与 游 酢 侍 立 不 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其归.也,颢目送之②时年盖.四十矣
③侍立不去.④德望日.重
下面选项和“四年而颢死”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 分)
①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②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1、这则文言文写了“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文中哪些语 句能具体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3 分)
阅读《江南落雪》,回答 12—15 题:(14 分)
江 南 落 雪古清生
①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坳上的小镇, 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哗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②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你是北方人,怕也会 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一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
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溶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③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 日前读到评论家雷达先生的一篇文章,提到我们是从浮躁时代进入一个缩略时代了,什么都在缩略, 变得只剩主题而无转折。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④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是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雪 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到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 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 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 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大,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那山间的农 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低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 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拗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让人心 里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 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 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 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悠然而飘渺。
⑤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 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 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 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 鸣, 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⑥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 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12、文章第①段写江南山坳上小镇的一场落雪,有什么作用?(4 分)
文章第③段中说“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江南山坳上的小镇落雪, 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3 分)
如何理解第⑥段中“(江南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这句话?(3 分)
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作简要赏析。(4 分)
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溶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 不知进入何境。
我选()句,赏析:
。阅读《雪是最薄的玻璃》,回答 16—21 题:(24 分)
雪 是 最 薄 的 玻 璃山 鬼
由于老板没完没了的加班,我在年三十晚上才登上返回杭州的火车。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 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看着报纸,
不知到了哪个车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个小女孩,拿着车票仔细寻找座号,辨认清楚 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里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都行。一看便知,他们不是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只是他的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又干又细的手。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脑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是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 好像说:“打扰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找着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报纸。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在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要了一瓶啤酒, 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摆着手,说不吃,不吃。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大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 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家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坐过火车,带她坐火车。” “喔!”我嘴里应着,心里不屑地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 你看见过雪吗?”“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您给我说说吧,说说吧。” 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池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我听到压
抑的哭泣声。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母亲在她 4 岁去世了,9 岁的时候她得了白血
病,到今天已经拖了四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她想看看
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到过雪。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
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山那边下雪是什么模样。
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
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在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们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有一场大雪。
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眼眶内一阵热。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黄灰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 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 我拿了 300 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我送他们上了杭州会新安江的中巴,
在车旁拼命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到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一夜无雪。
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而我还在想着那父女俩,不知他们现在在哪里,是不是 像我一样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家人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是下雪了吗?” 我没出声,径直走向窗边,拉开窗帘—
雪像细小的雨丝一样轻轻地落下,细细的,轻微的,那些声音像很薄的玻璃破碎时发出的极小的 声音。渐渐地,变成大片大片的雪花,顷刻间给大地掩上了一层被子,被子下熟睡着一个个善良而有 苦难的灵魂,那些雪花飘下来的样子,就像怕惊醒他们似的……
阅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概括填出表现“我”对父女俩感情的变化过程的词语。(4 分) 不屑——()——()
文中划线的段落属于哪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
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我”看似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感情?(4 分)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结合文章分析。(4 分)
文章的最后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请你谈谈对文章题目“雪是最薄的玻璃”的理解。(4 分)
三、写作(65 分。其中作文 60 分,书写 5 分)
(特别提醒:下.面.题.目.,.任.选.其.一.作.文.).
1、阅读下面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和有关赏析,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诗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 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 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 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 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赏析】《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 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
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 明和自觉的结果。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重复出 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而诗 中的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是诗 人眼中美的象征。这一首诗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美的追求,风流酝藉,是现代诗歌史 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请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进冬天,雪是一场盛开的心事。有雪的日子,我们观赏着那潇潇洒洒漫卷天宇的皓皓之白,游目于皑皑天地,灵肉俱澄澈。雪是生命的一种惊奇。当我们与雪相遇,那雪中的人,雪中的事,雪中的物,分明变得异常美好起来,它净化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使我们的生命变得纯净。是的, 我们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场雪在下着,它给我们惊喜,给我们感动,给我们很多很多。忘不了生命中的那场雪,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请以“忘.不.了.那.场.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叙写事情要具体,抒发感情要真挚。
③不少于 600 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七年级语文答卷纸
1.(4 分)
2.( 1 分)“□”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3.①积累成语:(2 分) ;
②背诵古诗:(2 分)A , 。 B , 。
③(2 分)
④(4 分)
A
B
4.(8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
5.情景描绘:(2 分)
表达情感:(2 分)
6.(2 分)
7.(4 分)①讲 孔 孟 绝 学 于 熙 丰 之 际②时 与 游 酢 侍 立 不 去
8.(4 分)
①其归.也,颢目送之 (
)②时年盖.四十矣(
)
③侍立不去. (
9.(3 分)【】
)④德望日.重 (
)
10.(4 分)
①
②
11.(3 分)
12.(4 分)
13.(3 分)
14.(3 分)
15.(4 分)我选()句,赏析:
16.(4 分)不屑——()——()
17.(4 分)
18.(4 分)
19.(4 分)
20.(4 分)
21.(4 分)
题目:
600
参考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81),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81),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8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