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3.科学知识
1)知道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知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突破:
淀粉遇碘变蓝,这一知识点,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大部分的人也知道米饭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对于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却知之甚少。所以,本课让学生细细咀嚼米饭,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口腔中会慢慢出现甜味,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由于米饭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的有甜味的物质。通过阅读教材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接着让学生观察淀粉,并进一步验证淀粉与碘酒的变色反应,并理解所发生的变化——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白纸、淀粉液、碘酒、米饭、培养皿、滴管、梨子、马铃薯、面包、胡萝卜、饼干等
教学设计:
一、趣味实验导新课
教学谈话:上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变一个魔术:出示两张白纸,然后向白纸上喷洒一些碘酒,白纸上慢慢显示出图样。
教师谈话:刚才的白纸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而我向白纸上喷洒液体以后一张出现了字,另一张却没有出现字。针对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
教师谈话:老师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一张纸会出现科学二字,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科学探究之旅。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第一站:探究会变味的米饭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米饭都很熟悉,可你们留意过米饭的味道吗?
学生回答。
教师谈话:米饭到底是什么味道呢?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一起仔细品尝米饭的味道。但是老师要求的可不是一般的吃饭,而是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按顺序取米饭品尝,取完米饭后,请把保鲜膜放进桌子上的纸篮里。
2.品尝时,闭上眼睛,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讲,做到安静的研究。
3.品尝过程中,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米饭刚入口时是什么味道?
(2)咀嚼一会儿后又是什么味道?
分发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品尝。
时间到,教师喊停: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各自的发现。
学生对品尝的结果进行发言。
教师提问:同学们最后都尝到了米饭的甜味,那么,你们认为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学生回答。
教师谈话:同学们都有各自的猜测,其实米饭在口中变甜的原因,科学家早已为我们解开了其中之谜。请同学们翻开书本30页,阅读材料中的资料。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阅读过程中你们明白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致使我们感觉米饭变甜了。板书:米饭+唾液→甜的物质
教师提问:这甜味的物质还是米饭吗?
学生讨论:不是!这种甜味的物质是一种新的物质,科学上,我们把米饭的这种物质变化称作化学变化。
第二站: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过渡:刚刚我们探究了米饭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那碰到其他的液体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呢?今天老师带来了碘酒,请同学们也来实验,你们猜想米饭遇到碘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在培养皿中放入少量米饭,然后在米饭上滴几滴碘酒,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碘酒遇到什么物质会变蓝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学谈话:碘酒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米饭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米饭不是纯净的淀粉,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纯净的淀粉。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淀粉。你们将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淀粉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以通过用手摸,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等方式来观察淀粉。
学生分组观察淀粉,并交流汇报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教学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这一理论,下面我们将来验证下,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蓝吗?你们将利用桌子上的哪些材料来进行实验呢?
出示滴管使用注意事项:
1.滴管不可以碰到淀粉。
2.也不可以把滴管倒过来,使用滴管后,直接把滴管插在瓶子里。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各组组长领取碘酒,滴管,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蓝色的物质还是淀粉吗?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吗?
蓝色的物质不是淀粉,而是一种新的物质
那也就是说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知道 板书:淀粉+碘酒→蓝色物质(并相机明示大括号)最后揭示课题,并板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师谈话:还记得老师上课之前给你们变的那个魔术吗?现在谁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解释。
学生交流讨论。
第三站:寻找淀粉的踪迹
教师提问: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接下来刘老师将带同学们运用这一知识来寻找淀粉的踪迹,看看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几种食物。你先来认识他们:梨子,土豆,面包,胡萝卜,饼干。
教师谈话:同学们先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学生预测并记录。
教师提问:你们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回答:使用碘酒检验。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碘酒检验,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1.每次检验,滴管不可以碰到食物。
2.不同的食物不要碰到一起,避免相互污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对有争议的食物,可以重复多做一次或多次。
4.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表,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又快又好的完成。
寻找淀粉的踪迹
学生分组检验,试验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刚刚的实验结果,你们在饮食方面有什么想法吗?相机渗透生健知识,培养学生均衡饮食的习惯。
三、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所学并总结。
师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米饭在口中咀嚼时间长了会变甜,就是因为生成的一种有甜味的新物质。此外,我们还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征,检验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四、拓展延伸
1.用淀粉调剂的液体在纸上写字,给妈妈写一封神秘的信。
2.设计一份营养食谱。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唾液——甜味的物质
化学变化
淀粉+碘酒→蓝色物质
预测
实验结果
含有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含有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小学教科版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互动引入,会变味的米饭,米饭,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