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 认识厘米和米(1) 北京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 认识厘米和米(1) 北京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内容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效果分析,研究与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主题内容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是《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 上册)中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经过学习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而学会了测量对我们的生活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测量出铅笔的长度有什么用?测量门的高度有什么用?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去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测量的用处在哪里呢?因此,本节课通过与学生一起来探讨石板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是多少这个问题展开实践活动,学生经过测量、统计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小路中两块石板之间的合适的距离,亲身感受到测量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生活中需要测量这件事。
    二、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比赛走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总结失败原因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能深入思考一定要了解两块石板之间的合适距离走起来才安全、舒适这个关键性问题。
    2.在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自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测量和统计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测量这种应用技能的重要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4.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研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积累活动的经验。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设计
    本课是室内外结合完成。
    教师准备:欣赏石板小路的图片,需要设计学生所用的记录单,以及课前调查学生两脚之间适中的距离,准备纸作为石板路。
    学生准备:测量所需要的卷尺和记录所用的笔,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体验,提出问题
    室外:
    1.游戏:比赛走步。(你为什么选择这条小路?)
    规则:自主选择一条小路(教师调剂每组人数同样多),用接力赛的形式,看哪组走得又稳又快。每只脚必须踩在方纸上,不踩即犯规。
    2.分析失败、胜利的原因。(采访同学)
    学生得出结论:看来走这样的小路,找到合适的距离很重要。
    室内:
    3.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小路?(欣赏小路照片)
    好处是:美观 防积水 节省材料 最大限度增加草地面积……
    4.确定要解决的任务。
    看,我们的教学楼旁边,要为我们低年级孩子修建一个小花园,里面就要修一条这样的小路。(示图)
    5.修建小路,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在设计小路的过程中,,你想对设计师说些什么呢?
    (颜色、形状、石板之间合适的距离……)
    你认为什么最关键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石板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是多少?
    (二)议一议,分析问题
    制定方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想清楚应该怎样去做,也就是先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如:需要做哪些准备?先干什?后干什么?请同学们先商量一下。
    1.组内讨论
    2.汇报(材料 方法介绍)
    (1)先干什么?测量两脚之间的距离,做好记录。
    (2)再干什么?统计数据,得出答案。
    (三)做一做,解决问题
    1.分组测量,填表格。
    2.说一说测量方法,并介绍数据。
    评价小组合作情况。
    3、统计,得出答案。
    以谁的距离为标准呢?接下来,我们要怎样做?(统计出哪个距离的人数最多)
    根据同学们的测量数据,分出三段数据,你的数据在哪个范围里面?由学生主持统计工作。
    ①19厘米以下②20—30厘米③30厘米以上
    现在你想对设计师说些什么?(得出答案)
    室外:
    4、验证结论。
    大家一起动手拼接一条最合适距离的小路,请同学试一试合不合适。
    室内:
    四、回头看,说收获
    看来我们铺的这条小路特别舒适,适合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走。让我们来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做的。首先,我们玩了一个比赛走步的游戏,提出了一个问题石板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是多少?然后我们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测量、统计我们得到了合适的距离,最后我们还铺了一条小路来验证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复习了测量、厘米的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测量这个数学知识。(学生举例:什么事必须得测量)
    (3)解决问题前先想清楚怎么去做很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事,都需要用到我们学习的测量知识。通过测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更科学健康。
    (五)拓展。
    设计一幅小花园的画。
    五、教学效果分析
    1.通过比赛走步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赛结果,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深入思考一定要了解两块石板之间的合适距离走起来才安全、舒适。提出问题后,经过在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自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测量和统计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到了测量这种应用技能的重要性,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2.本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学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经验,如小组合作的经验,测量的经验,统计的经验等。
    3、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成,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复习和能力上的锻炼,更多的是让学生感悟、体验数学应用,全方位的锻炼。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研究与分析
    1、活动的参与度。
    在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全程活动,但在这其中也有个别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参与,包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主动的思考、交流,参与度不高。有些孩子还是习惯于听老师的或者同学的要求,让干什么干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研究问题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感受成功感。
    2、活动的深度。
    用纸代替石板铺一条小路让学生去上面走一走、试一试,就是要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石板之间的距离太重要了,舒适不舒适?安全不安全?这和我们的数学应用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能感受到测量和统计这些数学知识有着怎样的重要性。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让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的融为了一体,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小组合作的默契度。
    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能够说得头头是道,思维敏捷,表述清楚,但也有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没有完全进入到讨论之中。在小组合作操作时,有的小组成员默契度高,分工合理,能够很快地完成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提高默契度,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磨合,不能一蹴而就,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意义。

    相关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共7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统一认识,合作探究,认识厘米,实践应用,练习巩固,总结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合作探究,认识厘米,认识米,巩固练习,实践运用,总结,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