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
展开[合格过关练]
右面是一张宣传海报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
2.图中反映的问题会造成全球 ( )
A.陆地面积增大 B.各地降水增多
C.酸雨危害加剧 D.海平面上升
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北极熊生存范围缩小,是由于全球变暖,极冰融化,B对。大气污染与北极熊生存范围缩小关系不大,A错。臭氧层破坏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含量减少,与北极熊生存环境关系不大,C错。酸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导致的降水酸性增强,一般会腐蚀建筑物、危害水环境等,与极冰融化关系不大,D错。第2题,由于全球变暖,极冰融化,陆地面积减少,A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但是不会导致各地降水增多,B错。图示环境问题与酸雨关系不大,C错。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D对。]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是著名的具有滋补作用的奇异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的珍品,有着“一物竟兼动植两性”之说。近年来,虫草价格一路飙升,最贵时,每千克价格高达4万元以上。这刺激了大批的人进行采挖,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此完成3~4题。
3.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三江平原B.内蒙古高原
C.吐鲁番盆地D.青藏高原
4.过度采挖冬虫夏草,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湿地减少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D.草场退化、沙化
3.D 4.D [第3题,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第4题,青藏高原过度采挖会导致草场退化、沙化。]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聚落位置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6.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5.A 6.D [第5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且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说明图示区域气候干旱,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A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北部为季节性河流,因此河流自南向北流,古城遗址位于河流的下游,当代城镇位于河流的上游,因此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
8.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7.C 8.A [第7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类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8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我国限制开发区域。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域。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荒漠化B.②—生物多样性锐减
C.③—水土流失 D.④—湿地减少
10.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 )
A.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
B.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D.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
9.C 10.C [第9题,生态问题的分布有区域性的特点,①三江平原—湿地退化,②云贵高原—水土流失,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④大兴安岭北部及其附近山区—森林减少。第10题,④地是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附近山区,长期的重采轻育导致森林减少,针对该问题应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山区农业的多种经营。]
1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读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市2008年酸雨pH值及各级酸雨频率逐季平均值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指出该市酸雨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出该市酸雨pH值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酸雨频率有三条线,分别是酸雨频率、弱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三者在季节上有高低差异,需要分别进行描述。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降水对大气中的酸性气体起到稀释作用,故夏季该市酸雨pH值高于其他各季。
[答案] (1)季节变化特征:酸雨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弱酸雨频率,夏季和冬季高,春秋季低;强酸雨频率,春季高于其他季节。
(2)夏季pH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季。原因:夏季降水量大,稀释了酸度。
[素养培优练]
(易错题)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13.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12.C 13.A [本题组易错是由于不能把影响大气PM2.5浓度的因素和时空特征结合起来分析。第12题,10时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上升气流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城市上升气流增强,与10时以后交通繁忙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增强密切相关。第13题,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排放出的SO2多,大气污染较重;华东地区煤炭分布较少,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大,且近年来核电比重上升较快,因此排放出的SO2相对较少。]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
C.海洋污染、全球变暖、海水入侵
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15.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和近岸泥沙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14.D 15.B [第14题,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造成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第15题,由示意图可知,该海岸带侵蚀后退是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作用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解析] 第(1)题,由于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农田土壤疏松,泥沙入湖量大,造成污染。第(2)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此应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严格执行废水排放标准;加大宣传教育及执法力度等。
[答案] (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练习题,共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复习练习题,共7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