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 弹力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弹力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方法与原则,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作业布置与练习处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弹 力教学时课时安排:准备1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性形变?要求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定要求学生了解压力、支持力、绳子拉力的方向的判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压力、支持力、绳子拉力的方向的判定难点:1、如何理解弹力的定义及从定义挖掘其产生条件 2、如何从弹力的定义出发得出压力、支持力、绳子拉力的方向的判定教具及多媒体素材的准备:1、1–7、1–8的动画2、小车、弹簧、砝码 、装水的扁玻璃瓶等五、教学方法与原则: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 1、形变、弹性、弹性形变 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竹竿受力可以变弯,弹簧受力可以伸长或缩短。 图1-7甲 图1-7乙 图1-8 结论:物体受力作用后发生形状改变,叫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必须想点特殊的方法才能察觉到. 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书中图1–15的实验 图1-15 要求学生观察:在手的压力下发生形变的瓶子,除去压力后 又恢复了原状。 (板书):弹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仔细分析图1-7甲 (一边演示一边分析):被压缩的弹簧,可以使跟它接触的小车受到力的作用,小车从静止变运动。 仔细分析图1-7乙 (一边演示一边分析):被拉伸的弹簧,可以使跟它接触的小车受到力的作用,小车从静止变运动。 结论: 会对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 甲物体 产生力的作用 乙物体 这 个 叫 力 弹力 2、弹力的定义和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的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 ⑴直接接触弹力产生的条件: ⑵ 发生弹性形变3、利用弹力的定义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与桌面间的弹力情况。 ⑴、 产生了 弹力 书对桌面的压力 产生了弹力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结论:可见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4、利用弹力的定义分析“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电线与电灯间的弹力情况。 产生了 弹力 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产生了弹力 电线对电灯的拉力结论:可见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子拉力是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七、作业布置与练习处理: 1、课堂作业见练习二﹝3﹞、﹝5﹞。 2、家庭作业见练习二﹝1﹞、﹝2﹞、﹝4﹞。 3、补充作业如下:如图,半圆形物体固定在水平面上,ab分别为斜靠在半圆柱上保持静止的均匀直木棒两个端点,棒与半圆形物体接触于c点,试作出棒的受力示意图。 物理组:周正保 2001年9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2 弹力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具,主要教学过程,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弹性形变和弹力,弹力的大小,实例探究,课余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