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共5页。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19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学科
思想政治
学段
第二学期
年级
高二
案例名称
《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材
书名:文化生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学科指导者
信息技术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信息技术与本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理论结合起来,是基于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本着学生主体的思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理论的讲授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同时,使用学生熟悉的网络沟通手段,丰富课堂讨论和课堂展示的形式和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硬件要求:1.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电脑、投影等)
2.学生的移动上网设备(电脑或手机等)
3.网络环境(校园网、无线上网热点等)
教学背景分析
课程背景: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比较广泛,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的深度还不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司空见惯,对中华文化的力量还需要深入探究来获得感悟。
学生情况:经过高一和高二的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分析和总结能力,但同时还比较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在本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分析和归纳的表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关于中华文化的活动,体会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领会,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学生分析、联想、比较和升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并发现其与文化创新的内在关系。
4.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五大理念,提高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学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与时间安排
备注
一、
导
入
新
课
1.播放视频:《乡愁》余光中
请同学谈感受
1.倾听
分享
用诗朗诵,带学生进入中华文化独有的情感体验中
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
视频/3分钟
学生若感受不到或归纳不好,可以由教师作体会分享,带领学生进入主题学习
二、
学
习
分
享
1.请同学讲解他们对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题内容的学习理解
2.总结点评
倾听、记录、补充和点评
1.展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倾听、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2.建立知识的框架线索,为学生在后面的高质量地参与讨论、获得收获奠定基础。
PPT/
10分钟
学生课前入选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教师课前做好知识框架的示范版本
三、
体
验
探
究
问:我们做了关于自己家族姓氏的课前调查,成果怎么样?
我的祖先是谁?
从哪里起源?有什么样的发展?
任务:请同学们分享调研成果。
按照预约的同学,做同伴交流自己的美术设计作品,
分享自己家族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等内容。
感受中国姓氏的起源的久远性和姓氏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Ppt/展示
6
分
钟
可以将同学的作品课后分享到微信群中
(条件允许可以课上上传并共同分享)
四、
话
题
讨
论
请学生结合调查,谈谈对中华文化特征和原因的认识。
学生分享观点
深入理解我们中华文化
Ppt/20分钟
重难点
突破
根据情况介绍:
视频: 都江堰工程
中华文化哲学思想介绍等
观看视频
倾听
帮助学生加强对博大精深的特征中关于科学技术的特点:整体性和实用性的认识以及水利工程与中华传统思想(道家思想)的融合的理解
视频
PPT/
五
话
题
总
结
请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结合学生观点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评价小结
(点题: 特征 原因 力量)
分享
倾听
帮助学生明晰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力量究竟在哪里?
5分
七
布
置
作
业
既然中华文化是具有创新品质的,为什么近代文化却出现衰微?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什么要提出以创新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请结合文化生活的观点,写一下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300字)
记录
帮助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Ppt/1分钟
板书设计 (PPT 演示)
课后反思:
优点:课前的视频,效果很好,迅速将学生的思绪带入中华文化的环境氛围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学生家族姓氏以及演变过程的调查和分享,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和认同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特征。
对中华文化的成果的深入探讨,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包容产生感慨和共鸣,由衷地生发对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精神的敬佩,深刻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力量。
不足: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的构建部分,可以不在本节课中强化,这样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的时间可以更加充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万花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与反思,教学反馈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