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08/125278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08/125278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15课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了解17世纪巴洛克艺术、18世纪初罗可可艺术,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鉴赏。了解这个阶段欧洲美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
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历史背景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作品。
【教学思路】
首先要了解17、18世纪西方美术史的概况,这是各国在政治制度、宗教、自然科学和艺术诸方面发展和探索的时代,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倾向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其次可以把本课程内容分为17世纪意大利美术、法国美术、西班牙美术、佛兰德斯美术、荷兰美术、法国罗可可美术、18世纪英国、德国美术等几个部分来学习。每个部分流派纷呈,画家较多,教师有选择性地精讲,有些作品用预习的方式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实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本课可以设计一课时或者多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17、18世纪西方美术史中各种不同风格的特点;对不同地区美术风格流行的社会条件要做比较全面的了解。
难点:了解不同艺术风格流行的社会背景,理解社会文化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作品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美术创作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探究并解析教材外的作品,通过视觉经验的积累,对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形成清晰认知。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经典作品的创作故事,了解社会文化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制作电子课件和教学设计,计划好学习任务分工。
准备好学案。
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官网等资源查找资料,做预习准备。
指导学生预习,对17、18世纪西方美术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导入启发
情境导入:
17世纪,意大利宏伟的天顶画与荷兰生活细节的小画幅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提出本课基本问题:
17、18世纪,欧洲不同美术风格的产生与欧洲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有何关系?17、18世纪的西方美术在美术史上有什么地位?
出示本课课题: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观察作品围绕基本问题,引发思考。
识读教材经典作品,引导思考本课基本问题,在问题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对比作品。
探究发现
问题情境一:受教会支持的巴洛克美术的特点是什么?
从经典作品赏析中展开:
17世纪著名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圣德列萨的沉迷》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内容?
问题情境二:受贵族支持的罗可可美术有什么特点?
1.鲁本斯的作品与委拉斯贵支作品的异同?
2.鲁本斯的作品《玛丽•美第奇的抵达》有何艺术特点?
3.罗可可代表画家华托的作品《舟发西苔岛》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4.罗可可美术与巴洛克美术有何异同?
探究与发现:
分析里戈的作品《路易十四》,谈谈该画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问题情境三: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有什么特点?
维米尔与伦勃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问题情景四: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特点。
1.法国普桑的油画作品《我也在阿卡迪亚》与洛兰的《有羊群和牧人的风景》有何特点?
2.大卫作品有何特点?
3.为何在不同时期与地区会流行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艺术?
探究与发现:尝试解读《马拉之死》中那些细节的含义。
归纳:17、18世纪,欧洲美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一方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为19世纪美术的变革做出了准备。
问题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根据教师的问题要求,按主题研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发表小组意见。
分析贝尼尼的雕塑作品。
分析委拉斯贵支作品的特点。
分析鲁本斯作品的特点。
分析华托作品的特点。
分析里戈作品的特点。
分析维米尔作品的特点。
分析伦勃朗作品的特点。
分析普桑作品的特点。
分析洛兰作品的特点。
交流分析大卫作品的特点。
认知这个时期美术特点,提升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理解伦勃朗为什么被称为光与影的大师,他的作品所做的美术探索发挥了怎样的社会功能。
理解这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多样性。
课堂总结
对各研究学习小组的观点总结与评价:在认识17、18世纪西方美术时,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认识美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
理解17、18世纪西方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变革的意义。
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
学习评价
1.请从技法、题材、创作背景等方面比较分析委拉斯贵支的《宫娥》、鲁本斯的《玛丽•美第奇的抵达》、伦勃朗的《夜巡》三位画家的作品的异同?
2.比较分析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
自评与同学互评,依据教材附录中本课的“学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肯定学习态度。
对应本课“评价量规”落实核心素养。
拓展学习
课后拓展学习:
请比较分析16至18世纪西方美术各个流派风格的不同。
将对16至18世纪西方美术创作和时代变迁关系的思考写下来,并整理成评论文章。
用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路径,尝试解决“拓展学习”中的问题。
美术美术鉴赏第17课 实验与多元——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美术鉴赏第17课 实验与多元——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图片导入,解惑识质,新授课程,独思共议,探究交流,实践升华,综合评价,承上启下,拓展凝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15课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15课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基本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美术鉴赏第16课 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美术鉴赏第16课 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基本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