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陆地生物群落中,被誉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的是
A.北方针叶林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高寒草甸
2.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通常情况下,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尿酸 B.氨基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3.人体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局部出现肿胀温度升高 B.毛细血管舒张皮肤变红
C.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病菌 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产生痛觉
4.右图是人体神经系统常见的三种神经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B.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①②③
C.a处(箭头所指)能释放神经递质
D.图中可能不止三个细胞
5.“应急”和“应激”是机体在受到伤害刺激的状态下,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该过程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控于腺垂体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的调控 D.两种激素都有升血糖的作用
6.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生态工程。研究人员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有机物积累量所占比例,结果如右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农田演替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优势种会被后出现的物种所取代
B.弃耕后的3-10年间,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有可能减少
C.引起图中不同生长型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比例变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
D.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经过30年演替已形成顶级群落
7.红细胞破裂常被称为溶血,会破坏血浆内环境稳态。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称为内环境稳态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而与有机物无关
C.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
D.毛细淋巴管盲端的瓣膜可促使淋巴液回流入组织液
8.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包括
A.Na+外流,导致外正内负 B.Na+-K+泵逆浓度运输钾、钠离子数量不等
C.细胞膜对Na+通透性低对K+通透性高 D.带负电的蛋白质难以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
9.健康人从感染新冠病毒到治愈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鼻黏膜纤毛对新冠病毒的清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或病毒无需进行识别
C.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和淋巴因子信号刺激进入细胞周期
D.患者体内能检测出抗体说明该患者还未治愈
10.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冻原的旅鼠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有可能不同
B.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性比率都接近1比1
C.给鱼塘投放大量鲫鱼苗可提高鲫鱼的环境容纳量
D.实施长江“十年休渔”计划不会改变长江江豚的环境容纳量
11.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B.乙烯利常被用于促进开花和果实的发育
C.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解除休眠
D.适当提高生长素的比例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12.右图为机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流程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细胞,①②③代表不同的过程,X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
B.③过程发生在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
C.X在细胞膜上组装形成并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
D.甲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3.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严重免疫缺乏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IV的外层有脂类膜和蛋白质故属于原核生物
B.HIV可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
C.HIV的RNA直接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实现基因重组
D.艾滋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故属于遗传病
1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列关于科学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不可以用来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是基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和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
C.在“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常用95%的酒精固定和保存体型较小的动物
D.要调查一个地区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须选择有该种遗传病的家族进行调查
15.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中,有些因素的作用会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称为密度制约因素。以下实例中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是
A.生活在加拿大的猞猁常以捕食雪兔为食,猞猁种群数量变化近似于雪兔数量的变化
B.禽流感病毒的大量增殖和快速蔓延,会导致多种候鸟大量死亡
C.东亚飞蝗在干旱年份容易大爆发,雨水多时虫卵被淹而发霉导致大量死亡
D.社群压力过大时,啮齿类动物会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生殖力下降
16.某同学在“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没有进行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4-D浓度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B.实验前插枝均需在蒸馏水中浸泡以去除内源生长素
C.2,4-D具有催化作用,其在插枝内相应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
D.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2,4-D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17.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的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产热增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都为氨基酸衍生物
B.①②③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cAMP可促进UCP-1基因表达
D.布氏田鼠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18.种群是一个有一定特征的、能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体。以下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动态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有生物的个体数量
B.高等动物由于生殖力较低,出生率通常低于低等动物
C.种群内个体的死亡不利于保持物种的延续和遗传多样性
D.种群可通过定向变异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来适应环境
19.植物体能对多种环境信号的变化作出反应。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光、重力等环境信号的一种生长反应
B.影响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是白天的时长而与夜长无关
C.叶片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感受光周期的重要物质
D.春化作用可帮助一些植物度过寒冷的冬季而使物种得以延续
20.关于百米赛跑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起跑是条件反射 B.快速奔跑中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速
C.肌肉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多 D.小脑的呼吸中枢活动加强使呼吸加快
21.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报告单中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检测项目 | 结果 | 参考范围 | 单位 |
甲状腺激素 | 9.8 | 3.1﹣6.8 | pmol/L |
胰岛素 | 2.3 | 5.0﹣20.0 | mIU/L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B.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C.血糖含量高于正常范围 D.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减弱
22.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从因果关系看,图中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原因,猎物数量的变化是结果
B.捕食者有多种猎物或该猎物有多种捕食者,都有可能导致两者数量变化不符合该模型
C.随着猎物逃避捕食的能力提高,捕食者将因为捕捉不到食物而导致种群衰退或灭绝
D.该模型体现的是捕食者和猎物的种间关系,模型的形成与种内竞争无关
23.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M毫秒),并发生传导。若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表1、表2分别接在a、b处)以及引起电位变化的K+、Na+流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K+外流需要转运蛋白参与并消耗ATP
B.刺激点位于a点的左侧
C.动作电位在a、b间的传导时间等于M毫秒
D.表1、表2指针将分别发生左偏和右偏
24.在1800年,人们把绵羊种群引入塔斯马尼亚岛。此后的60年间,绵羊种群的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到1860年后,岛上绵羊的数量基本保持在170万头左右。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1800年-1860年,该绵羊种群数量增长的方式是逻辑斯蒂增长
B.若环境稳定,塔斯马尼亚岛长期所能养活的绵羊最大数量是170万头左右
C.岛上绵羊种群数量达到K/2后,种群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根据“S”形曲线的加速期增长最快的特点,可预知一个草原的最大放牧量
25.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加SL,max1应能表现出顶端优势 B.max2 因SL合成受阻缺失顶端优势
C.W的根能产生SL D.SL不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含量来发挥作用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延伸的一块高山峡谷地带,海拔最高6200米最低1200米。这里山谷连绵,箭竹茂密,气候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为大熊猫提供生存环境,也为众多野生动物及珍稀物种提供栖息繁衍的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区内,在海拔2000米左右是落叶阔叶林地带,该地带春夏深绿和嫩绿相间,入秋则黄红绿诸色参杂,不同季节的景象变化反映了群落的 ▲ ;过2000米后,随着海拔升高,最不可能出现的群落是 ▲ 。
A.针叶林 B.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丛草甸
(2)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的群落往往有不同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 ▲ ,能凭借自己较多的数量和较强的生活力对 ▲ 和内部环境起决定作用。
(3)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故乡,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动物粪便中的DNA可调查大熊猫种群的数量。不同动物粪便中含有不同DNA,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根据你对大熊猫行为习性等各方面了解,以及从珍稀动物资源保护的角度,说出对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的理由(写出两点) ▲ 。
(4)野生大熊猫专吃竹子,主要生活在竹林里。但据有关研究发现,大熊猫远古时曾经是杂食的,与同域的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存在生态位重叠。在进化过程中,大熊猫种群通过食物特化、空间分离等方式来实现 ▲ ,以降低与同域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的 ▲ 强度,这是大熊猫适应环境的一种 ▲ 策略。
27.请回答以下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在高温条件下,人体需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请回答:
(1)环境温度升高时,热刺激皮肤上的 ▲ 兴奋,传导到 ▲ 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增加。
(2)大量出汗后,最好喝一些 ▲ (凉开水/淡盐水),理由是 ▲ 。
Ⅱ.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发病原因多种多样。请回答:
(1)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 ▲ 分泌胰岛素,同时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 ▲ 神经的双重支配。
(2)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的过度活化也可导致糖尿病。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 ▲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已知抗体药物REMD-477能作用于相应的受体阻断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但不能阻断胰岛素的信号通路,究其原因是 ▲ 。
28.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得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部分机理可用下图表示。图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了内环境稳态的 ▲ 调节机制,神经递质、激素和某些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可作为 ▲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这同时也体现了细胞膜的 ▲ 功能。
(2)抗体是具有一定 ▲ 序列的蛋白质,一个抗体分子可同时结合两个含有同种抗原的细胞,是因为每个抗体分子都具有两个相同的 ▲ 。
(3)精神因素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调节相应激素的分泌。激素通过 ▲ 的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受体结合起作用后将被 ▲ 。
(4)结构③是 ▲ ,它释放的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囊泡转运的方式运输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 ▲ (多选)
A.避免在运输时被酶降解 B.释放时不需要能量消耗
C.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D.可定点转运并释放
29.1952年,科学家用单色光处理莴苣种子时发现,红光(波长在660nm左右)促进种子萌发,远红光(波长在730nm左右)抑制种子萌发;如果用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处理,则两种波长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处理 | 萌发率% | 光处理 | 萌发率% |
R | 70 | R﹣FR﹣R﹣FR | 6 |
R﹣FR | 6 | R﹣FR﹣R﹣FR﹣R | 74 |
R﹣FR﹣R | 76 | R﹣FR﹣R﹣FR﹣R﹣FR | 6 |
(1)温度、水分是该实验的 ▲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处理时,种子萌发率的高低取决于 ▲ 。
(2)后来的研究发现,上述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是一种叫光敏色素的蛋白质。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Pr和Pfr实际上是同一色素的两种存在形式,它们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箭头代表转化关系)。
综合以上信息推测:Pr和Pfr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本质是蛋白质 ▲ 的改变,它们中能促进种子萌发的是 ▲ 。
(3)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光敏色素会导致细胞内部分mRNA发生选择性剪辑,使产生的mRNA比通常时多了一段序列,据此推断光敏色素调控基因表达的 ▲ 阶段。
30.已知甲状腺激素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大部分由甲状腺素(T4)转变而成。高脂膳食条件下,甲状腺激素代谢会发生紊乱。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和槲皮素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高脂膳食带来的不利影响。现请利用所给材料探究高脂,白藜芦醇,槲皮素及这两种植物提取物的联合对甲状腺激素(TH)代谢的影响。
实验试剂及仪器:充足数量的雄性健康小鼠,正常日粮,猪油,迷药,0.1%槲皮素,0.1%白藜芦醇,针筒,移液枪(一种精确测量液体的仪器),总T3 、T4的酶联反应测定盒。
(1)实验分组编号:选取 ▲ 成年雄鼠50只,平均分成五组。请完成以下表格中处理方式
| 正常日粮 | 猪油 | 0.1% 槲皮素 | 0.1% 白藜芦醇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E | ▲ | ▲ | + | + |
(“+”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
(2)研究显示高脂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 ▲ 调控轴遭到破坏。为了进一步探究原因,科研人员对T4含量进行测量,发现其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在对不同时期脱碘酶(T4转化成T3的主要酶)mRNA含量的测量结果如下:
据图推测高脂组促甲状腺激素高的原因 ▲ ,且白藜芦醇效果 ▲ (填选项)槲皮素。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C | D | D | A | D | C | A | C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D | B | B | C | D | D | B | B | D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A | B | B | D | B |
|
|
|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时间结构 C
(2)适应性 群落结构
(3)遗传多样性
①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少
②大熊猫是珍稀动物,对其种群数量的调查需要比较精确
③野生大熊猫行踪诡秘,对人警惕性高,被捕过后难以再捕
(类似以上合理的点答出2个得2分,少答或答错不给分)
(4)生态位分化 竞争 生存
27.(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热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
(2)淡盐水 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补充无机盐(合理即可,2分)
(3)胰岛β(B)细胞 交感和副交感(写“植物性神经”不给分)
(4)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REMD-477只作用于胰高血糖素受体而不能作用于胰岛素受体(或“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等合理即可,2分)
28.(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神经-体液-免疫 信号分子 信息传递
(2)氨基酸 抗原结合位点
(3)体液(写“血液”不给分) 灭活
(4)突触前膜 ACD(2分)
29.(每空2分,共10分)
(1)无关变量 种子最后一次暴光的波长
(2)空间结构 Pfr
(3)转录
30.(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生理状况 相同(合理即可)
B组:+ + C组:+ + - D组:+ + - E组:+ + (每组1分,共4分)
(2)①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②高脂膳食导致脱碘酶合成减少,T3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合理即可,2分)
③A (2分)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PDF版,共10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