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2 找春天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2 找春天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歌曲导入,初识春天,字词闯关,学知练能,再读课文,朗读沟通,把握规律,练习写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找春天》是一篇优美的,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未完全显露出来,告诉我们这是早春时节。文章以儿童的视角,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写出了孩子们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
语文要素
阅读训练要素:朗读课文,注意重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脱、袄、寻”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姑”等10个字,正确读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文中感叹句、问句的语气和句子的重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出课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体会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课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体会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音频、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脱、袄、寻”等14个生字,会写“冲、姑、娘、仔、吐、柳、桃”7个字,正确读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文中感叹句、问句的语气和句子的重音。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初识春天
1.唱歌曲,说春天。(课件播放歌曲)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跟唱。
(2)春天到了,谁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3)谁能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4)今天,让我们跟着经绍珍爷爷一起去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5)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聆听朗读,走进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边圈画不认识的字。
(2)学生交流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创设情境,调动各方面感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紧扣“春”,注重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字词闯关,学知练能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
2.随文识字,认读字词。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师生评议。(课件出示会认字)
脱 袄 寻 羞 姑 遮 掩
②开火车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教师点拨,提示学生“遮”是翘舌音。
③交流字形,加强记忆。如,顺口溜识记:羞——一只丑丑的小羊害羞了。“寻”是一个朝左横躺着的“”加“寸”组成的。
(2)指名读第4~8自然段。
①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学生互评。(课件出示会认字)
探出头 嫩芽 音符 解冻 叮叮咚咚 触到 杜鹃
②小组齐读去掉拼音的词语,教师评议。
③字谜识记:一只虫子长了脚。(触)
④认识杜鹃花。
3.归类呈现,理解词义。
(1)交流识记加点字的方法,并理解词义。(课件出示“棉袄、嫩芽、音符”等词语)
(2)提示:这是一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袄”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多与衣服有关,如“被、裙、衫”。
(3)观察图片,发现相似点。
把嫩芽和音符的图片放到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嫩芽和音符的图片)
指导朗读“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句话。
交流识记加点词的方法,并理解词义。(课件出示句子)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我们触到了她。
(6)提示:这是一组动词。教师先做慢慢“探出”的动作,再用手指轻轻地触一触自己的脸颊,感受“探”的样子和“触”的轻、快。学生照样子做动作。
(7)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较多,而且字形复杂,很容易读错。本环节的随文识字和归类解词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朗读沟通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巩固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找春天的“愉悦”。(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读出了什么?
点拨:读出孩子们喜悦的心情,读出他们寻找春天的急切与快乐。
①指导读第1自然段。提示:连用两个感叹句,以欢呼起笔,饱含着惊喜。
②圈出第2自然段的动词:脱掉、冲出、奔向、寻找。
③指导多音字“冲”。用“冲”的两种读音组词造句。(课件出示多音字辨析)
(2)继续思考:那怎么才能读出“我们”寻找春天的急切和喜悦呢?【阅读要素训练】
点拨:朗读第1自然段,语速稍快,后面一句“春天来了”要读得更响亮一些。读第2自然段,关键要重读“脱掉、冲出、奔向”,语速要稍快,注意节奏。
(3)教师范读,学生自主练读,同桌点评。
(4)指名读,分组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找春天的喜悦和急切,为第2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四、把握规律,练习写字
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冲、姑、娘、仔、吐、柳、桃”。
1.指名说生字的笔顺,重点指导“柳、桃”右边部分的笔顺,“柳”的右边是“卯”,不是“卬”,笔顺为:撇、竖提、竖撇、横折钩、竖;“桃”右边是“兆”,笔顺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换偏旁、编儿歌、生字扩词”等。
(1)编儿歌:中字旁边两点水(冲)。
(2)加一加:女+古=姑;女+良=娘。
3.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应写得左窄右宽。
4.老师范写,提示书写要领,学生跟着书空。(课件出示书写指导)
(1)姑:左右相平。注意“女”字作偏旁时字形的变化。
(2)娘:女字旁的提收笔在横中线。“良”的最后一笔在书写时要收敛一点,不宜太舒展。
(3)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变成点。“卯”的第三笔是撇。
(4)桃:左窄右宽。“兆”字先写撇再写点、提。
5.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认写与识记相结合,观察字形,寻找规律,把握要领,然后范写、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随堂练习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已学的字词,会写“寻、荡、杏”这3个字。
2.朗读课文,能读出文中感叹句、问句的语气和句子的重音。
3.能说出课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体会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走进春天
1.巩固词语。
(1)听写“春天、寻找、姑娘、野花、柳枝、桃花、杏花”这7个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教师点评。
(3)齐读词语。
2.填空感知。(课件)
春天来了!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
孩子们找到了春天吗?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以便落实上节课的词语书写目标,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的词语重点。
二、品读重点,感受美好
1.朗读第3~7自然段,感受早春的“害羞”。
(1)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小朋友们是怎样找春天的?
a.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动作理解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仿写训练。(课件)
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摇晃——( ) 蹦跳——( )
c.联系上下文理解“害羞”。
d.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害羞”。说说什么时候你会害羞。
e.抓住“仔细”一词体会孩子们留心观察大自然的特点。
②指导朗读。【阅读要素训练】
a.点拨:朗读时头脑里要有“害羞的小姑娘”的画面,“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要读得轻而缓。“找哇,找哇”,重音落到“找”上,语气词“哇”要读得气息深长,读出期待之情。
b.教师范读,学生自主练读,同桌点评。
c.指名读,分组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4~7自然段。
①读中思。
A.学生快速默读第4~7自然段,并回答问题。(课件)
我们找到了( ),它就像是春天的( )。
B.学生回答。
我们找到了(探出头的小草),它就像是春天的(眉毛)。
我们找到了(早开的野花),它就像是春天的(眼睛)。
我们找到了(点点嫩芽),它就像是春天的(音符)。
我们找到了(叮咚的小溪),它就像是春天的(琴声)。
C.思考:孩子们仔细找哇找,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D.学生交流。“眉毛”“眼睛”“音符”“琴声”分别指的是什么?
E.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a.引导学生发现“小草”和“眉毛”的共同点。
b.启发学生理解“野花”是春天的“眼睛”。(课件出示春天野花图)
c.观察“嫩芽”和“音符”。(课件出示音符图片)
d.听流水声,引导学生想象。(课件播放流水声)
②读中品。
A.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B.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阅读要素训练】
根据疑问句句式的特点,这四句话的重音分别落在“眉毛”“眼睛”“音符”和“琴声”上,要读出孩子们找到春天后又惊奇又喜悦的心情。
a.用温柔绵长的声音把“眉毛”轻读、轻吐出来,“眉”的读音拖长,“毛”读得轻而短,表现出小草稀稀疏疏的样子,给人美好、亲切的感受。
b.“眼睛”的“眼”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尾音上扬,突出找到野花的喜悦之情。
c.“符”的读音可拉长,尾音上扬。
d.“声”的读音拉长,尾音上扬,表现小溪的欢快。
C.师生对读、男女生合作读、配乐齐读。
D.思考品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拨: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多媒体动画,以体现“探、开、吐”的动态美,以及“叮叮咚咚”的音乐美。
③读中说。
a.比较句子,学习句式。
b.读一读课文第4~7自然段,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相关段落内容)
引导学生用春风、柳枝、春雨等春天的景物,仿照这种句式练习说话。
句式:(什么事物)(干什么),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预设:柳枝在河边随风起舞,那是春天婀娜的腰肢吧?
迎春花在阳光下灿烂地开放,那是春天的笑脸吧?
燕子在空中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2.朗读第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顽皮”。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们”是怎么找到春天的?
点拨:“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四个动词告诉我们寻春的时候不光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
朗读指导:要读得越来越快,音量越来越高,表现不断地发现春的美好的喜悦之情。【阅读要素训练】
(2)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继续思考:看着、听着、闻着、触摸着,孩子们又找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幅图)
提示:找到了“柳枝”“风筝”“鸟儿”“花儿”。
(课件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①“她”是谁?读了课文,你觉得她是什么样子的呢?
点拨:她是春天。她像个小孩子,调皮、可爱、活泼、美丽……
②这些句子把春天当成了人来写,你能把春的活泼读出来吗?
朗读点拨:朗读时,要根据文字内容变化节奏与音调。“荡秋千”要读得轻快,“摇哇摇”要读得舒缓。【阅读要素训练】
③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试着用“她在……”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她在小溪、池塘里游哇游;
她在柳枝上荡哇荡。
3.自由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与作者一起走进春的美妙世界,读说结合,让学生读进去又跳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书写指导,拓展延伸
1.学写生字“寻、杏、荡”。
(1)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异同。(课件出示会写字)
点拨:都是上下结构。但是,“寻”是上窄下宽,“杏”是上宽下窄,“荡”是上扁下宽。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课件出示书写指导)
“寻”,第四笔是长横,下面的“寸”要托得住上面的“ヨ”;
“杏”,上面“木”的竖画要稍短,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口”;
“荡”,上下结构,第七笔要一气呵成。
(3)学生练习,师生评议。
2.迁移拓展。
以“春天的校园”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仔细观察春天的校园,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处春景说出来。
(2)同桌互评,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落实了生字书写的目标,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随堂练习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并结合第一课学习的古诗,再让学生说说有关春天的古诗,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朗读课文,侧重引导学生掌握要点,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如“脱掉”“冲出”“奔向”“寻找”。这时适时引导: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注意重读,体会文中孩子们找春天的那份无比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回顾总结,指导写字,总结升华,指导写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12 找春天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