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美版七下 7.树石画法 教案

    浙美版七下 7.树石画法 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山石画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人美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树石画法》之二 山石画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石的基本规律及形态特征,理解山与石的内在关系及山石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传统山水画山石的画法步骤及基本皴法,体验应用笔墨技法塑造山石结构与自然物象造型之间的关系。 3、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态度能力,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二、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没有接触过国画,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用笔墨来塑造物象还是不好把控,传统山水画的山石画法步骤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体会用传统笔墨来表现物象的方法,达到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石的传统皴法,体会山水画笔墨造型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传统笔墨技法来表现石的形态。课前准备:(学生)国画常规用具毛笔、墨汁、生宣纸、水杯、墨盘等。          (教师)国画常规用具,山水画作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教学活动 一,【导入】观看作品、感受山水意境、出示课题1、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原作,让学生体会到原作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从所展示的山水画分析,一般山水画表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山、石、树、云雾、水、房子等等,2、简要复习上节课树的画法,展视表扬学生作业,转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揭示课题。二、【讲授】感受山石特点、体验笔墨皴法表现方法及画法步骤1、出示九龙璧(华安玉)图片,体会九龙璧奇石艺术特点:造型奇特、光洁度高,进一步说明山与石的关系,石头放大可以看成山,山缩小可以看成是石头,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山石中体会美的原则。激起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情感。2出示南北方山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不同山石形态,分析纹理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要表现不同形态的山石要用不同的表现方法。3、理解皴法的概念以及皴法的主要种类1)古人用笔墨线条来标示山石的不同纹理的画法为皴法2)皴法大体分为三大类:线形皴法、面形皴法、点形皴法4、分析各种皴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及其特点1)列举五代董源《潇湘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南宋马远《踏歌图》等历代名家之作来说明皴法的表现力2)教师示范披麻皴和斧,边画边讲解,强调注意事项。3)归纳皴法为表现各种石质纹理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的形式语言4、一般山石步骤有“勾,皴,擦。染,点”5、教师示范山石画法步骤,学生观察6、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临摹披麻皴和斧披皴的画法 【练习】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练习要求:        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临摹山石结构。          2.鼓励学生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应用好不同的皴法来表现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表扬优秀的作业,指出不足。【课堂拓展】出示本地风景图片,鼓励学生进行写生活动,激起学生更加热爱家乡。 

    相关教案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共4页。

    美术第7课 树石画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美术第7课 树石画法教案及反思,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