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第7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测评
展开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7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珠是液化产生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寒冷的冬天,室内开着暖气,在室外的玻璃窗上会形成一层冰花或水珠
C.干冰升华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D.在气温零下的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升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2.周末,小明跟爸爸去餐厅,一道海鲜端上来,服务员倒一点水在容器中,立即形成大量白雾, 产生一种云雾缭绕、梦幻般的感觉。小明询问了服务员,原来容器中放了干冰。有关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白雾是干冰和水反应生成的 B.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干冰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D.加热水比加冷水效果更好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4.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6.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露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冰化成水 D.霜打枝头
7.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⑦“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⑧“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①④⑤⑧ D.③④⑥⑧
9.滑雪场会利用自然界的降雪制成滑雪道,但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会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通过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形成“人造雪”。则自然界的雪和“人造雪”的形成( )
A.都属于凝华现象
B.都属于凝固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吸热
D.都向外界放热
10.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液化而成的
C.凝华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1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分子的排列方式, 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需要放热
B.物质由乙到丙的变化叫做汽化
C.樟脑丸变小了是由甲到丙的变化
D.霜的形成是由丙到甲的变化
12.春季,深圳会出现“回南天”现象,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华
二、简答题
13.冬季的某天,阴天,气温约一 15 ℃ ,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 5~10 厘米厚的积雪,然后过了约 20 分钟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膛目。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雪为什么不见了?
(2)简单解释你的看法。
三、探究题
14.如图甲、乙是小金分别做的两个碘升华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实验甲 | 实验乙 | ||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有固态碘的碘锤,发现碘锤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 把装有固态碘的碘锤放入沸水中,发现碘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 ||
碘的熔点: 114℃ | 碘的沸点: 184.4℃ | 水的沸点: 100℃
|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500℃左右 |
(1)你认为实验______(选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蒸气是由固态碘直接升华而来的,理由是_________;
(2)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
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
③用旧的灯泡灯丝变细④冬天冷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四、填空题
15.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______,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_________?
16.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7.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喷撒在高空的干冰极易_____,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成小水滴或者_____成小冰晶(前三空填物态变化),形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的混合物——云。云越来越厚,小水滴和小冰晶下降,下降过程中小冰晶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化成水,和原来的小水滴一块落下,于是就成了雨。
18.近日,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冷到冒白烟”的现象(如图),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4.3摄氏度。“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冰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冬天,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B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C正确。
D.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这是升华现象,但是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ABC.干冰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就是白雾,故A错误,BC正确。
D.热水和干冰之间的温度差更大,放出的热量也更多,所以效果更好,故D正确。
故选A。
3.B
【详解】
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由图知道,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会是放出热量,故B错误;
C.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汗”是液态水,由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冰花”是固态的冰晶,由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
故选A。
9.D
【详解】
AB.自然界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都属于凝华现象,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说明“人造雪”属于凝固现象,故AB错误;
CD.水气凝华成雪,小水滴凝结成冰晶的过程中都要向外界放出热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
深秋季节,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即形成了霜。故选C。
11.A
【详解】
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甲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A.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是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物质由乙到丙的变化,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B错误;
C.樟脑丸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也就是由乙到丙的变化,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也就是由丙到乙的变化,故D错误。
12.A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墙壁上出水的形成过程,然后再结合相关的物态变化知识进行判断.
【详解】
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附着在墙壁、地板上,因此墙壁会出水,地板湿漉漉的。
故选A.
13.(1)雪升华了(2)由于沙漠上空气相对干燥,雪更容易升华。
【详解】
因为当时气温约为-15℃,低于冰的熔点,雪不具备熔化条件,而且沙地干爽,也就是说没有水,所以不可能是雪熔化了,所以雪只能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散发到空中去了,即雪发生了升华现象。
14.乙 见解析 ③④
【详解】
(1)[1][2]实验甲中直接用火焰加热,火焰温度高于固态碘的熔点,产生的碘蒸气有可能是固态的碘先熔化再汽化成碘蒸气;实验乙中用水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所以产生的碘蒸气只能由固态的碘升华而来的。故乙实验更能说明碘蒸气是由固态碘直接升华而来的。
(2)[3]①冬天玻璃表面的冰花是屋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②钢铁化成贴水是熔化现象;③灯丝变细是固态的灯丝在高温下升华为蒸汽离开了灯丝,所以变细;④冬天冷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了,是升华现象。
故选③④。
【点睛】
15.小水滴 见解析
【详解】
[1]此处的“烟雾”是由小水滴组成的。
[2]“干冰”在受热后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16.升华 凝华
【详解】
在加热的条件下,固体碘吸收热后直接由固体转化为气体,这种现象是升华,固体升华;
碘蒸气在冷却的条件下失去热量,直接由气体转化为固体,这种现象为凝华,故填凝华。
17.升华 液化 凝华 吸收
【详解】
[1]喷撒在高空的干冰极易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2][3]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的混合物——云。
[4]云越来越厚,小水滴和小冰晶下降,下降过程中小冰晶吸收热量熔化成水,和原来的小水滴一块落下,于是就成了雨。
18.放出 凝华
【详解】
[1][2]“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空气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迅速地放热降温凝华为小冰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太阳系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太阳系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7节 升华与凝华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7节 升华与凝华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5节 熔化与凝固精练: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5节 熔化与凝固精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