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课件 课件 13 次下载
- 3.1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教学设计 教案 9 次下载
- 3.3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教学设计 教案 8 次下载
- 3.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设计 教案 9 次下载
- 4.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课件(含视频) 课件 14 次下载
2021学年第二节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道电阻定律,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形成物理观念;
经历探究决定导线电阻因素的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
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教学难点:
电流法的内外接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行完善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等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引入:
回顾初中知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反映的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
新课教学:
电阻定律:
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导线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
引导学生猜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电阻可能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也可能与导线长度的平方成正比,等等。
【实验与探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进行实验。
【思考问题】(1)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滑动变阻器可以采用分压式接法吗?
电流表为什么采用外接法?
若导线通电时间过长,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如何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通电前,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应在哪处?
实验探究:(1)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三段导线进行实验,分别测出三段导线的电阻。
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计算电阻阻值。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用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三段导线进行实验,分别测出三段导线的电阻。
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计算电阻阻值。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讨论与交流】(1)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方案吗?
电阻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均匀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表达式:
【讨论与交流】(1)为什么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电阻的大小?
白炽灯、日光灯的灯丝什么时候最容易烧断?
例题1: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如图,金属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筒上,A、B是其两个引出端,C、D是金属杆的两个端点,可在杆上滑动的金属滑片P把金属杆与电阻丝连接起来(可接触部位的绝缘漆已被刮去)。如果把A和C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当滑片P由B向A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是如何变化的?请说明理由。
电阻率
阅读教材内容。
1、物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2、单位:
例题:工业上经常用“电导仪”来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它是把两片金属放到液体中形成一个电容器形状的液体电阻,而中间的液体即电阻的有效部分,如图所示。A、B是两片面积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 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通过两根引线加上电压,当V时,测出电流,那么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课堂小结:
理解电阻定律;
准确表述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2题、第3题
物理人教版 (2019)2 导体的电阻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 (2019)2 导体的电阻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体的电阻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