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期末检测(含答案)
展开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生物必修一模拟试卷(一)
编辑教师:J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分析下表,可推测(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可能含有唾液淀粉酶
2.研究表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往往受细胞外信号特异性组合的影响,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外信号影响基因表达的情况,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受到A、B、C三种胞外信号的刺激后所表达的基因产物可能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
B.只有细胞外信号D和E作用时,细胞不一定会进行分裂
C.细胞外信号F和G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D.细胞外信号H、I和J引起细胞的反应对多细胞生物往往不利
3.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无核膜外,其余的核仁、染色体都与真核细胞相同
B.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核膜,无细胞壁,无种类多样的细胞器
C.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与遗传代谢相关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因为含有叶绿体这种细胞器,所以能光合作用,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4.图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铁离子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1运输亚铁血红素的动力是浓度差
B.蛋白2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蛋白3运输Fe2+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蛋白4运输Fe2+需要消耗能量
5.如果在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为X种,在高粱的根尖细胞中,由A、C、G、U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为Y种,则X和Y分别是( )
A.4,8 B.4,7
C.5,8 D.5,7
6.下列各组生物或细胞中,均能完成该种生物各项生命活动的一组是( )
A.大肠杆菌和变形虫 B.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草履虫
C.洋葱表皮细胞和流感病毒 D.萌发的小麦种子和白菜叶肉细胞
7.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糖、蔗糖、纤维素和糖原的元素组成是C、H、O
B.糖类在细胞内有些作为能源物质,而有些是结构成分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其中胆固醇是组成脂肪的单体
D.脂肪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可用苏丹Ⅲ鉴定呈橘黄色
8.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
B.蔗糖也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进行转运
C.筛管细胞膜上有的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作用
D.1分子蔗糖水解成的2分子单糖可逆浓度梯度运输至薄壁细胞
9.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时,视野中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B.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C.实际上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
D.实际上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10.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的是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看到的结构
B.结构①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③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动物细胞中存在结构②,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此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1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控制细胞的代谢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核膜是双层膜,含两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存在的两种形态
12.在检测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 )
A.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B.基因不能表达,代谢活动停止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D.能继续分化,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
B.通过核孔实现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性
C.某些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出
D.呼吸抑制剂会影响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1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1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d,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提取液Ⅰ、提取液Ⅱ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min,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0℃的温水浴加热2min,摇匀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D.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1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液对维持成熟植物细胞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B.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的唯一场所
16.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17.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B.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C.贮藏中的种子自由水含量减少,以保持休眠状态
D.盐碱地上正常生长的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较非盐碱地高
18.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低温、干燥、无02 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 ,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1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内存在着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所有性状
C.大分子物质从核孔进出穿越了两层生物膜
D.核孔是蛋白质、RNA、D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0.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0肽含有肽键数为20个
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5个
C.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4个
D.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二、多选题
21.图中a、b代表元素,I~Ⅳ是生物大分子,X、Y、Z、W是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分析正确的是( )
A.a、b共有的元素一定有N、P
B.肝脏细胞中的Ⅰ主要是肝糖原
C.动物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Ⅱ
D.图中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
三、实验题
22.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
组
实验
组一
实验
组二
实验
组三
实验
组四
实验
处理
温度/°C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
结果
光合速率
(mg 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四、综合题
23.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无水乙醇中的绿色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的干扰。
(3)图1 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 浓度, 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 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 min 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 ④C3 ),可推测20~25 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
24.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写出2项)。
25.图1是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所示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2)图1中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填序号),蓝细菌细胞与图1所示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_______。
(3)图2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欲分离这三种细胞器,应使用________法。为了研究图2所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_法。
(4)用台盼蓝染液对图1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5)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出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
(6)在图2所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填名称)。
26.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A是_____。E在动物内是指_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指_____。
(2)F是指_____;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和_____。
(3)物质C的结构通式是_____;G分子以_____为基本骨架,常用_____试剂鉴定G。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_____;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图中的_____和_____构成。(此题填字母代号)
(5)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人体中,单体D的种类有_____种。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分析表格:淀粉遇碘变蓝色,表中乙溶液加碘液后显色且较深,说明乙是淀粉溶液;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色,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淀粉,但颜色较浅,说明有部分淀粉已被甲水解;甲和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合以上分析可推知甲可能是淀粉酶溶液;甲乙加入斐林试剂都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乙都不含有还原性糖。
【详解】
A、甲用双缩脲鉴定呈紫色,是蛋白质,说明甲中含有蛋白质,和碘液无颜色反应说明不含淀粉,A错误;
B、乙中只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说明乙中含有淀粉,而斐林试剂无颜色变化说明不含还原糖,B错误;
C、混合液中与三者都有颜色反应,说明含有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C错误;
D、由题意综合说明甲液中会含淀粉酶,将乙中的部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
分析题图: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会进行分裂;信号ABCFG同时存在时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只有信号ABC时,细胞存活;只有信号H、I和J时,细胞凋亡。
【详解】
A、图中细胞存活、分裂和分化的三种过程中都要受到A、B、C三种胞外信号的刺激,由此推测,A、B、C三种胞外信号刺激后所表达的基因产物可能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A正确;
B、图中显示在细胞外信号A、B、C、D、E刺激下细胞分裂,只有细胞外信号D和E作用时,细胞不一定会进行分裂,B正确;
C、在A、B、C、F、G信号刺激下细胞开始分化,而A、B、C是细胞存活、分裂和分化共有的信号,因此细胞外信号F和G的种类具有多样性,使细胞朝不同的方向分化,C正确;
D、细胞外信号H、I和J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
A、原核细胞的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A错误;
B、原核细胞有细胞壁,B错误;
C、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DNA分子为遗传物质,C正确;
D、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
据图分析,亚铁血红素通过蛋白1进入细胞,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Fe3+在蛋白2的作用下变成了Fe2+,说明蛋白2是酶,具有催化作用;Fe2+通过蛋白3逆浓度差进入细胞,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H+通过蛋白3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说明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蛋白4运输Fe2+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蛋白5能Fe2+将变成Fe3+,说明蛋白5为酶,具有催化功能。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蛋白1运输亚铁血红素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动力是浓度差,A正确;蛋白2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Fe2+通过蛋白3逆浓度差进入细胞,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蛋白4运输Fe2+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5.D
【详解】
豌豆细胞核酸含有DNA和RNA两种,故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有A、T、C、G、U 5种。高粱根尖细胞也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高粱根尖细胞中含有碱基A、C、G、U 的核苷酸共有7种。
故选D。
6.A
【分析】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
A、大肠杆菌和变形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均能完成该种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与题意相符,A正确;
B、人属于多细胞生物,人口腔上皮细胞不能完成人的各项生命活动,而草履虫可以,B错误;
C、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只能寄生在其它细胞中进行,洋葱属于多细胞生物,其单个细胞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D、小麦和白菜都属于多细胞生物,萌发的小麦种子和白菜叶肉细胞不能完成该种生物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
A、果糖、蔗糖、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糖类,其元素组成是C、H、O,A正确;
B、糖类在细胞内有些作为能源物质,而有些是结构成分,如糖蛋白,B正确;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甘油和脂肪酸是组成脂肪的单体,C错误;
D、脂肪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可用苏丹Ⅲ鉴定,呈橘黄色,D正确。
故选C。
8.C
【分析】
由图可知,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从伴胞运输至筛管,筛管中的蔗糖在蔗糖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单糖在单糖转运载体的作用下顺浓度梯度从筛管进入薄壁细胞中。
【详解】
A、位于筛管分子的蔗糖在蔗糖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后,使得此处的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从伴胞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至筛管,A错误;
B、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B错误;
C、筛管细胞膜上有的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作用,如蔗糖水解酶,C正确;
D、1分子蔗糖水解成的2分子单糖果糖和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运输至薄壁细胞,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移动装片,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象清晰。
2.显微镜下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物象与标本的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
3.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中异物的位置是目镜、物镜或装片,可以通过换用目镜、换用物镜和移动装片判断具体位置。
【详解】
A、可调大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A正确;
B、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B错误;
C、实际上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C错误;
D、 实际上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详解】
A、题图中能看到双层膜结构、核糖体和中心体等,所以题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A错误;
B、结构③是高尔基体,不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动物细胞中存在结构②(中心体),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
D、此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错误。
故选C。
11.B
【分析】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分裂间期是丝状的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有关,当然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会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因此核孔具有选择性。
【详解】
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分子不能进出细胞核,A错误;
B、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有关,当然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核膜是双层膜,含四层磷脂分子,C错误;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D错误。
故选B。
12.A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A正确;
B、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仍能表达,代谢活动仍能进行,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C错误;
D、衰老细胞不能继续分化,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
细胞中的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A正确;核孔具有选择性,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B正确;某些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出,如神经递质,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呼吸抑制剂不会影响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D错误。
14.C
【分析】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此时种子细胞中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不断合成,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温度下代谢强度不同, 30℃ 条件下比 20℃ 条件下代谢强,产生的淀粉酶要多,所以提取液 Ⅰ 中淀粉酶的含量比提取液 Ⅱ 中要少些,因而甲试管中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还原性糖)要比乙试管中的少,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砖红色,因甲试管中产生的麦芽糖(还原性糖)的量要少,故产生的砖红色要浅一些。丙试管中因无还原性糖,因而不产生砖红色,而是呈现蓝色。
【详解】
根据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不断合成,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温度下代谢强度不同,30℃条件下比10℃条件下代谢强,产生的淀粉酶多,加入的等量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甲试管中产生的还原糖量少,产生的砖红色要浅一些,丙试管中因无还原糖,呈蓝色。
故选C。
15.A
【分析】
细胞液是指液泡中的液体;神经元通过协助扩散使膜两侧Na+、K+的浓度趋于平衡,通过主动运输使膜两侧Na+、K+的浓度差增大;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遗传物质的表达是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详解】
A、细胞液是指液泡中的液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中央液泡,细胞液对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B错误;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C错误;
D、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拟核中,D错误。
故选A。
16.A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并通过转运载体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
A、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
B、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错误;
C、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
D、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
故选A。
17.B
【分析】
(1)水在人体内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其中自由水直接进行新陈代谢,而结合水必须转化成自由水才可以进行新陈代谢。所以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越大新陈代谢越缓慢,抗性越强。
(2)结合水无流动性和溶解性,不易散失,不蒸发,冰点较低,含量较稳定;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易蒸发。
【详解】
A、高渗环境中有些盐分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动物体内,动物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多余的盐分,A 正确;
B、植物体内水分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B错误;
C、贮藏中的种子中自由水减少,主要含有结合水,C正确;
D、适应高渗土壤溶液环境的植物,只有细胞液浓度高才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D正确。
故选B。
18.C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光照强弱的控制;(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
A、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体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无法吸水,最终因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
B、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C、种子在入库贮藏以前,都要晒干,并且把种子贮藏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C错误;
D、“露田,晒田”,增加土壤的通气量,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19.A
【详解】
【详解】
A、细胞核内存在着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即染色质, 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但遗传信息还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细胞核不能控制所有生物性状,B错误;
C、核孔是核膜不连续的结构,因此大分子物质从核孔进出穿越了0层膜,C错误;
D、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D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20肽,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用其中肽酶Y处理,会断开4个肽键。
【详解】
某多肽应是一条肽链,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故20肽含有肽键数目应是20-1=19个,A错误;多肽链形成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的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门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故该20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氨基数目至少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4+1=5个,B错误;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多肽链,其形成3个多肽,其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少了4个,C错误;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6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19个氨基酸,D正确。
21.BCD
【分析】
根据信息分析:Ⅰ是多糖,Ⅱ是DNA,Ⅲ是RNA,Ⅳ蛋白质,X是单糖,Y是脱氧核糖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W是氨基酸;a与C、H、O组成核苷酸,因此a是N、P,b与C、H、O组成氨基酸,b是N元素。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a是N、P,b是N元素,二者共同的组成元素是N,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因此肝脏细胞中的I主要是肝糖原,B正确;
C、动物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是图中的Ⅱ,C正确;
D、Z是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碱基组成,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有A、C、G、U4种,因此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D正确。
故选BCD。
22.相对湿度(或湿度)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增加 四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不需要 不需要
【分析】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对小麦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探究对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说明湿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详解】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推知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并可推测,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比较实验组二、三、四可知小麦光合速率在31 °C时高于另两组,由此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1 ℃左右,而第四组的25 ℃低于最适温度,所以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
(3)C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叶肉细胞的,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
23.
(1) CaCO3 光合色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 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溶解氧
(3) 提供CO2 增大后稳定
(4) 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①②③ 负值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
3、分析图2:图中1~15min氧气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1)
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由于光合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因此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
(2)
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浴)、CO2(NaHCO3)浓度。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
(3)
图1中NaHCO3分解可产生CO2,因此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O2,根据图2分析,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后稳定。
(4)
15~20min氧气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放氧为0;光照直接影响的是光反应,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C3增多,而C5减少,综合以上可知,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①②③;20~25min停止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24.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为生命活动供能 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暗反应 1、2 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跨膜运输、信息交流等
【分析】
1、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4、分析题图: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真核细胞中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原核细胞中该生物膜是质膜;
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其中上面有糖蛋白,说明上面是细胞膜的外侧;
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详解】
(1)图1中H+与生成且有ATP的生成,可以推测此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图2体现了生物膜上的受体蛋白能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
(3)图3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主要参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过程。
(4)图1、2、3中的膜结构可分别表示线粒体内腰、细胞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肉细胞和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的是图1、2所示的膜结构。
(5)题图中生物膜含有的蛋白质不同,因此功能不同。
(6)图1和图3都可以体现H+的跨膜运输过程,图2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5.①⑥ ②④⑥⑦⑧ 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①④⑦ 差速离心 同位素标记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内质网、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
【分析】
分析图1:图1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核糖体,②为细胞膜,③为中心体,④为内质网,⑤为细胞质基质,⑥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⑧为细胞核。
分析图2: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
【详解】
(1)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该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①核糖体(含有RNA)和⑥线粒体(含有DNA和RNA)。
(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②)、细胞器膜(④⑥⑦)和核膜(⑧)组成。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图1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分析可知,图2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④⑦;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4)用台盼蓝染液对图1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5)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出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
(6)在图2所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的结构是高尔基体。
26.葡萄糖 糖原 淀粉 脂肪 磷脂 固醇
碳链 双缩脲 F G H C、H、O、N、P 4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E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多糖,A是葡萄糖;F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G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C是氨基酸;H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D为核苷酸。
【详解】
(1)E是多糖,在动物内是指糖原,在植物体内主要指淀粉,A是葡萄糖。
(2)物质F是脂肪,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
(3)C是氨基酸,结构通式是,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则G是蛋白质,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呈现紫色。
(4)由分析可知,E是糖类,F是脂肪,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脂肪中的能量比糖类多,故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脂肪;染色体主要由DNA(H)和蛋白质(G)组成。
(5)物质D是核苷酸,其元素组成是C、H、O、N、P;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则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含答案,共28页。
高中生物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期末检测 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期末检测 二(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