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
(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
(1)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1.新课导入 | 【师】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 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地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 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带入 |
2.探索新知 | [板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氨和铵盐 【师】展示一瓶氨气,观察氨气的颜色,一名同学闻其气味,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氨气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总结】[板书]1.氨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思考讨论】 ①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②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③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归纳原因】①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②引发“喷泉”实验 ③水溶液呈碱性,有OH-离子存在
【师】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那么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吗?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 【学生】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 【师】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 [设想推测] 假设NH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NH3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实验验证] 方法一: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方法三:若是氨气则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常用于检验氨气)。 [学生讨论小结]氨水中的粒子:NH3、H2O、NH3·H2O、NH、OH-
[拓展]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700 L NH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则氨水的浓度为( ) A.18.4 mol·L-1 B.20.4 mol·L-1 C.34.7% D.52.2%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 [解析]氨水的溶质是NH3·H2O,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3 分子计算。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18.4 mol·L-1 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 故选择A、C。
【总结】[板书]⑵化学性质: ①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 +OH- 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H3·H2O △ NH3↑+ H2O。
【师】: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那么它与酸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接近。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②与酸反应 浓氨水遇浓盐酸时,挥发出的NH3和HCl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NH3+HCl=NH4Cl(白烟) ③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师】: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含NH4+的盐我们称之为铵盐。铵盐又有哪些性质呢? 演示实验:加热盛有氯化铵固体的试管,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铵盐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 △ 2NH3↑+CO2↑+H2O NH4Cl △ NH3↑+HCl↑ ②遇碱有氨气放出:NH4++OH- △ NH3↑+H2O 【思考与交流】:如何检验一种无色液体里是否含有铵根离子? [板书]:的检验:取少量试液,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 【思考与交流】: 回忆加热氯化铵固体的实验现象,思考能否用加热铵盐的方法制取氨气?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师】:加热铵盐生成的氨气很容易又和其他生成物反应,故不用该方法制取氨气。 【师】: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的氨气。 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装置要求、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等。 [板书]: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装置:固 + 固 △ 气。 (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4)干燥剂:碱石灰。 (5)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6)棉花团的作用:减少对流,防止氨气散逸。 讲述:不用NaOH和NH4Cl反应制氨气,是因为加热时NaOH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并且NaOH遇水易结块,不利于氨气的逸出。 知识拓展:演示氨气的另一种实验室制法:用浓氨水与CaO、NaOH 或碱石灰制取少量NH3。 【思考与交流】:用这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是什么? 讲述:因为CaO、NaOH 或碱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水受热分解放出氨气。(由于化学平衡知识还没有学习,只解释这些即可。) 过渡: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工业上制取氨气是用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合成的。 板书: N2+3H2 2NH3
4.NH3的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硝酸 、铵盐、纯碱的原料。可以做致冷剂。
|
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辩证思维的能力
|
3.小结作业 |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 |
|
四.板书设计
一、 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
(2)氨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
(3)氨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3、氨的用途:制冷剂、制尿素、制硝酸、制纯碱等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
(NH4)2CO32NH3↑+CO2↑+H2O NH4ClNH3↑+HCl↑
(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三、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 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验满:①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及反思,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52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教案doc、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案doc、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52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案docx等3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氮气,氮的氧化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