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1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557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1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557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11)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557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提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阅读
1. 课外阅读。
倒飞的鸟
蜂鸟的家族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只准向前不准退后,如果有胆小的蜂鸟临阵退缩,就会遭到很多蜂鸟的围攻,最终被自己的同类啄死。
那时,蜂鸟并不像如今的蜂鸟只吃蜂蜜,只要是它们想吃的东西,它们就一定能吃得到。在整个热带雨林,没有哪种动物没有遭到过蜂鸟的围攻,也没有哪种动物是不怕蜂鸟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种局面被改变了。那是一次森林火灾,由于蜂鸟天生敢于搏斗,不怕牺牲,所以容不得比它们更厉害的东西存在,它们看见烈火熊熊地在丛林中飞舞,大片大片地占据了它们的领地,便愤怒了。在蜂鸟王的指挥下,蜂鸟们一群群地向烈火扑去。
蜂鸟一群群地死在烈火中,但蜂鸟们不能退缩,它们前仆后继地向烈火发起进攻,结果死伤惨重。眼看蜂鸟家族就要全军覆没了,这时,蜂鸟群中有一只蜂鸟动摇了,它试图往后退,蜂鸟王一眼就看见了那只临阵退缩的蜂鸟,当它狂怒地指挥其他蜂鸟向那只临阵退缩的蜂鸟扑去时,其他蜂鸟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向这个背叛者扑去。
令蜂鸟王不解的是,还有一部分蜂鸟也跟着那只蜂鸟一起向后飞去。
蜂鸟王和众多的蜂鸟成了那次烈火的牺牲品,而那一小部分蜂鸟则活了下来,并延续了蜂鸟的生命。后来的蜂鸟便一直倒着飞翔,并且不再动辄(zhé)攻击其他动物,它们变得性情温和,只吃蜂蜜。如今,尽管它们弱小,但在那片丛林中也有一处它们的生存空间,它们与整个丛林的生灵同在。
如果当初没有那只肯退一步的蜂鸟,蜂鸟的生命就不可能得以延续。很多时候,人们会陷入一种盲目的追求中而不知醒悟。如果人人都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坎坷过不去呢?
(1)蜂鸟一群群地死在烈火中,但它们为什么不退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的蜂鸟和以前的蜂鸟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意思填空。
在整个热带雨林,没有哪种动物没有遭到过蜂鸟的围攻,也没有哪种动物是不怕蜂鸟的。
①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变成陈述句是:________
②这个句子说明了________。
(4)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知难而退,保全性命
B.我们不能陷入一种盲目的追求而不知醒悟
C.遇事要根据情况决定自己的进退
(5)你想对蜂鸟王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左思与《三都赋》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要撰写一部《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jīn jìn)(抚 扶)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sú gú)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 废)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1)用“√”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 。
(4)左思为了完成《三都赋》都做了哪些努力,在短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
(5)你认为左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成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装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他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着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约而同:________。
②突如其来:________。
(2)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升阅读
4. 阅读理解。
秦将军俑
我曾托人从成阳捎回秦俑的复制品,保存至今。
这是一尊站立着的将军俑,长约20厘米,宽约8厘米,一只铁皮铅笔盒大小。将军四方脸,浓眉大眼,唇上有一丛浓密的胡子,修剪得十分整齐,且微呈八字状,上翘,为他的脸平添了一种成武。他微皱双眉,紧闭嘴唇,像在思考着什么重大问题,也许是在斟酌一项作战计划吧! 将军的双手平直地放在腹前,紧提着,虽然显得略带激动却仍不失成竹在胸的风采。这大约是一场激战前从容不迫的将军们所特有的神情吧。
将军头戴云冠,冠中间插着一根束发的簪子,身着一件长过膝盖的衣服。这衣服有些像长枪,只是下摆比较宽大。衣脱外面革了一件短袖甲,前甲过后腰收为三角形,遮挡住膝盖,后甲齐腰。铠甲十分厚,大约是用于保护人体主要部位不受敌方武器伤害的吧。虽然钯甲看上去显得家重,却十分漂亮,前甲上还装饰着祖矿的“菱格纹”和“云涡”。将军的颈上有一个装饰结,系在脖子上,胸前和背上也有几个,系在铠甲的各个突起的圆扣上将军的前胸、后背和肩上共有大小八个装饰结,这仿佛是将军们佩戴的勋章,可能表示他们官职的大小。
秦俑衣冠齐整,神态相相如生,线条清晰、凝重,就连宽大的长袍上也无一个衣褶,加上那厚厚的锐甲和四方鞋,以及他满身的泥褐色,更给人一种沉稳古朴的感觉。看上去,那将 军仿佛是钢铁铸造成的。
(1)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栩栩如生(AAB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方面来介绍将军俑。
(3)将军的铠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下划线的“可能”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pū pù)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 sāi sài)到枕边,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tì tī)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zhōng zhòng)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小心点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她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是(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________ 。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我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摘抄下来并说明为什么。
摘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修车老汉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于车祸。
一个生命的离去,再平常不过。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在桥下找不到修车的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那天,正奋力骑行在桥上的我,忽然感觉脚上使不上劲了——轮胎破了。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修车档。
“赶紧帮忙补一下!”我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路上长钉了!”看到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拿话横老汉——我看过这方面的报道,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似乎听出了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低头继续干活。
“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我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垱。当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时,我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看着他。我断定他就是撒钉子的人——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一早,我上桥时远远见到一个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靠近了,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干吗( )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 )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他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
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可老汉却死了。老汉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报道还说,老汉的儿子在桥上开车时,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那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垱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1)给文章第10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株待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过自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对老汉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由老汉第一次给“我”补车胎时的________,到老汉第二次给“我”补车胎时的________,再到看到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时的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怀念、内疚。
(4)“老汉似乎听出了我的话外音”,这里的“话外音”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鸵的腰背”这是对老汉的外貌描写,相似的描写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阅读
1. (1)蜂鸟的家族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只准向前不准退后。如果有胆小的蜂鸟临阵退缩,就会遭到很多蜂鸟的围攻,最终被自己的同类啄死。
(2)以前的蜂鸟总是围攻其他蜂鸟,是热带雨林所有动物都怕的对象。后来的蜂鸟很弱小,倒着飞翔,性情温和,只吃蜂蜜,不攻击其他动物,与其他生灵和谐相处。
(3)双重否定;所有动物都遭到过蜂鸟的围攻,所有动物都怕蜂鸟。;以前的蜂鸟是异常凶狠的
(4)A
(5)蜂鸟王,鸟群是斗不过烈火的,你一味地指挥它们往前冲,只会让蜂鸟族群灭亡。
2. (1)jīn 、抚、sú、费
(2)专心致志;五体投地
(3)承上启下
(4)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5)勤奋、努力的人。左思成功是因为他的勤奋和认真。
3. (1)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2)"抢钱"二字加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抢钱,而是人们急于帮老大爷把钱从地上捡起来。
(3)由于"我"不小心撞到了老大爷,钱掉在了地上,"我"担心钱被风刮走或被过路人抢走,后来从人们还钱中,看到了当今社会人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掉钱;抢钱;交钱;数钱。
(5)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本以为钱会找不回来没有想到都回来了,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好人。
二、提升阅读
4. (1)亭亭玉立;欣欣向荣;彬彬有礼
(2)外貌;神态;动作;穿着
(3)看上去显得笨重却又十分漂亮。
(4)不可以,因为这只是作者的猜测,并不确定是不是这样。
(5)对将军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 (1)pū;sà;tī;zhōnɡ
(2)C
(3)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掉。
(4)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识母亲的关心,信任与爱
(5)“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因为“我”在一瞬间仿佛明白了许多,也是全文感情线索的升华。
6. (1)“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2)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意思是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3)怀疑、心悸;冷淡,冷漠;厌恶,憎恨;对老汉歉意、内疚
(4)修车老汉明白了“我”的话外音——误解(冤枉)修车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
(5)“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艰辛。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提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提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提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