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课件:6.1 化学能与热能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课件:6.1 化学能与热能,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反应热,kJ·mol-1,kJmol,物质的量,mol二氧化碳,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要求] 1.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分析化学变化中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因。 2.能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热效应。 3.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应用。 4.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5.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反应焓变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考点一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1知识梳理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变化和____变化。(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守恒和____守恒。(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叫做反应热。(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______等于焓变。(3)符号:____。(4)单位:______或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 ΔH<0,放热反应 ΔH>0,吸热反应(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ΔH=E1(反应物键能)-E2(生成物键能)若E1
4.热化学方程式概念及意义(1)表示参加反应________和______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变化。如:C(s)+O2(g)===CO2(g) ΔH=-393.5 kJ·ml-1表示在25 ℃,101 kPa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同时放出____________。
1 ml固体碳和1 ml氧气反应
393.5 kJ的热量
5.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3)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4)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
[提醒]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2.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2对点速练练点一 化学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解析:A项,由能量—反应过程图像中状态Ⅰ和状态Ⅲ知,CO和O生成CO2是放热反应,错误;B项,由状态Ⅱ知,在CO与O生成CO2的过程中CO没有断键形成C和O,错误;C项,由状态Ⅲ及CO2的结构式O===C===O知,CO2分子中存在碳氧极性共价键,正确;D项,由能量—反应过程图像中状态Ⅰ(CO和O)和状态Ⅲ(CO2)分析,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原子反应生成CO2的过程,错误。
2.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B.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C.①→②吸收能量D.Ni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解析: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项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的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项正确;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项错误;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项正确。
练点二 催化作用与活化能及能量变化的关系3.右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该图的理解,你认为一定正确的是( )A.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B.曲线Ⅱ可表示反应2KClO3 2KCl+3O2↑的能量变化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该反应的ΔH=E2-E1
解析:曲线Ⅰ(表示没有使用催化剂)和曲线Ⅱ(表示使用了催化剂)是同一个反应的能量变化,A项错误;曲线Ⅱ可以表示使用了催化剂的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但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项错误;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C项错误;反应的ΔH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D项正确。
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反应物) ―→[A…B…C](过渡态) ―→AB+C(生成物)B.E1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正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由图可知,正反应放热,ΔH为负值;逆反应吸热,ΔH为正值,D错误。
练后归纳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E1=E2+|ΔH|。
练点三 读图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 5.已知1 g H2(g)完全转化成H2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g) ΔH=+285.8 kJ/mlB.2H2(g)+O2(g)===2H2O(l) ΔH=-285.8 kJ/mlC.2H2(g)+O2(g)===2H2O(g) ΔH=+571.6 kJ/mlD.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
解析:由图可知,1 g H2(g)(即0.5 ml)和8 g O2(g)(即0.25 ml)完全反应生成H2O(l)放出142.9 kJ能量,据此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
6.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金刚石,s)+O2(g)===CO2(g) ΔH=(E4-E1) kJ/mlB.2C(石墨,s)+O2(g)===2CO(g) ΔH=(E2-E3) kJ/mlC.C(石墨,s)=C(金刚石,s) ΔH=(E3-E4) kJ/mlD.2CO2(g)===2CO(g)+O2(g) ΔH=2(E2-E1) kJ/ml
练点四 信息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7.写出满足下列给定信息条件的热化学方程式:(1)101 kPa时,1 m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 ml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l-1
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l-1
(3)已知1 ml Na的单质在足量O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25 ℃、101 kPa下,已知SiH4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l电子放出190.0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s)+O2(g)===Na2O2(s) ΔH=-511 kJ·ml-1
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520.0 kJ·ml-1
(5)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假设该反应反应完全)。写出N2(g)和H2(g)反应生成NH3(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g)+3H2(g)⇌2NH3(l) ΔH=-2(c+b-a) kJ·ml-1
(6)下图是1 ml NO2和1 m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l-1
方法总结“五审”法突破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考点二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 ΔH=-57.3 kJ·ml-1。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4.能源(1)能源分类(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②开发新能源。
[思考]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7.3 kJ/ml
[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 kJ·m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 kJ·ml-1( )(2)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l-1,若将含0.5 m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3)NaHCO3+H2 HCOONa+H2O反应中,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4)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
(5)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 )(6)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空气中PM 2.5的含量( )(7)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解析:A项,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正确;B项,生成物中的水是气体,属于不稳定氧化物,错误;C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 ml可燃物氢气燃烧放热,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错误;D项,HCl不是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错误。
2.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l-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 kJ·ml-1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l-1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l-1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 kJ的热量
解析:反应①没有生成稳定氧化物,因此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l-1,故A项错误;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l-1,故B项错误;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l-1,故C项错误;20 g NaOH的物质的量n(NaOH)=0.5 ml,则Q=0.5 ml×57.3 kJ·ml-1=28.65 kJ,D项正确。
练点二 中和热的测定3.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2)实验时环形玻璃搅拌棒的运动方向是 。a.上下运动 b.左右运动c.顺时针运动 d.逆时针运动
(3)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和热为57.3 kJ·ml-1)。(4)该同学每次分别取0.50 ml·L-1 50 mL NaOH溶液和0.50 ml·L-1 30 mL硫酸进行实验,通过多次实验测定中和热ΔH=-53.5 kJ·ml-1,与57.3 kJ·m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溶液的温度
解析:实验测定中和热ΔH=-53.5 kJ·ml-1与57.3 kJ·ml-1有偏差,是因为实验过程中热量有散失。此实验中硫酸过量,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使NaOH的量偏多,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大。
方法总结中和热测定实验误差分析50 mL 0.50 ml·L-1盐酸与50 mL 0.55 ml·L-1 NaOH溶液反应的误差分析:
练点三 能源问题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能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 D.⑤⑥⑦⑧
解析:新能源要符合污染小,可再生性强等特点,选D。
5.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C.2 ml 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l H2和1 ml O2的能量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
解析: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A错误;氢能源由于受贮存和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还未普遍使用,但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的价值,B、D错误。
6.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海洋科学研究引起全球关注。“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甲烷中存在的化学键为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通过“可燃冰”进一步获得氢气的反应如下:Ⅰ.CH4(g)+H2O(g)===CO(g)+3H2(g)ΔH=+206.2 kJ·ml-1Ⅱ.CH4(g)+CO2(g)===2CO(g)+2H2(g)ΔH=+247.4 kJ·ml-1反应Ⅱ中,每得到1 ml H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甲烷和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CH4(g)+2H2O(g)===CO2(g)+4H2(g) ΔH=+165 kJ·ml-1
考点三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1知识梳理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 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 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 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
[提醒]反应热大小比较的“四看”法(1)看物质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下: (2)看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3)看化学计量数。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化学计量数越大,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4)看反应的程度。对于可逆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2.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l-1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l-1S(s)+2K(s)===K2S(s) ΔH2=b kJ·ml-1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l-1,则x为( )A.3a+b-c B.c-3a-bC.a+b-c D.c-a-b
解析:由题可得C(s)+O2(g)===CO2(g) ΔH1=a kJ·ml-1①S(s)+2K(s)===K2S(s) ΔH2=b kJ·ml-1②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l-1③由盖斯定律得①×3+②-③为所给方程式,即x=3a+b-c,选A。
3.(1)已知C(s)+H2O(g)===CO(g)+H2(g) ΔH=a kJ·ml-12C(s)+O2(g)===2CO(g) ΔH=-220 kJ·m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l-1、496 kJ·ml-1和462 kJ·ml-1,则a为( )A.-332 B.-118C.+350 D.+130
解析:(1)已知①C(s)+H2O(g)===CO(g)+H2(g) ΔH=a kJ·ml-1,②2C(s)+O2(g)===2CO(g) ΔH=-220 kJ·ml-1①×2-②得:2H2O(g)===O2(g)+2H2(g) ΔH=(2a+220) kJ·ml-1,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2)将已知中3个反应依次记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得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111×2+75+394) kJ·ml-1=+247 kJ·ml-1。
归纳总结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时的注意点(1)参照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为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或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可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ΔH之间的换算关系。(2)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4)在涉及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解析:由于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四个反应的ΔH都小于0,即B、D错误;①、②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相同,①×2=②,即2ΔH1=ΔH2,2a=b,又H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2a=b<0,C正确;③-①得:H2O(g)===H2O(l),由于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水要放热,故其ΔH=ΔH3-ΔH1=c-a<0,c5.已知室温下,将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将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则下列能量转化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ΔH1>0 B.ΔH2>ΔH3C.ΔH3>ΔH1 D.ΔH2=ΔH1+ΔH3
解析:A项,CuSO4·5H2O(s)受热分解生成CuSO4(s),为吸热反应,ΔH1>0,正确;B项,ΔH2>0,ΔH3<0,则ΔH2>ΔH3,正确;C项,ΔH3<0,ΔH1>0,则ΔH3<ΔH1,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2=ΔH1+ΔH3,正确。
方法总结反应热大小比较法——盖斯定律“矢量三角”(1)同一个反应,生成物的状态不相同有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1和2H2(g)+O2(g)===2H2O(l)ΔH2(ΔH1和ΔH2都小于0),请比较ΔH1和ΔH2的大小。结合反应本身的特点,设计如下的“矢量三角”:依据盖斯定律得ΔH1+ΔH3=ΔH2,即ΔH2-ΔH1=ΔH3<0,故ΔH1>ΔH2。
(2)同一个反应,反应物的状态不相同有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1和S(g)+O2(g)===SO2(g) ΔH2(ΔH1和ΔH2都小于0),请比较ΔH1和ΔH2的大小。结合反应本身的特点,设计如下的“矢量三角”:依据盖斯定律得ΔH3+ΔH1=ΔH2,即ΔH2-ΔH1=ΔH3<0,故ΔH1>ΔH2。
解析:反应②×4可得③4P(红磷,s)+5O2(g)===P4O10(s) ΔH=-2 954 kJ·ml-1。可见等质量的白磷比红磷含有的能量高,物质含有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弱。由①-③整理可得: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 kJ·ml-1,A正确。
7.阅读信息,写出指定条件的热化学方程式。(1)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已知:4NO(g)+4NH3(g)+O2(g)⇌4N2(g)+6H2O(g)ΔH=-1 745.2 kJ·ml-1;6NO(g)+4NH3(g)⇌5N2(g)+6H2O(g)ΔH=-1 925.2 kJ·ml-1。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2 kJ·ml-1
(3)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已知: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5.4 kJ·ml-12C(s)+O2(g)===2CO(g) ΔH2=-220.9 kJ·ml-1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45.5 kJ·ml-1
(4)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25 ℃和101 kPa时,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 ml化合物的焓变。已知25 ℃和101 kPa时下列反应:①2C2H6(g)+7O2(g)===4CO2(g)+6H2O(l)ΔH=-3 116 kJ·ml-1②C(石墨,s)+O2(g)===CO2(g) ΔH=-393.5 kJ·ml-1③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1写出表示乙烷标准摩尔生成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石墨,s)+3H2(g)===C2H6(g) ΔH=-86.4 kJ·ml-1
解析:(1)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从上到下依次标记为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5-②×4得: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2 kJ·ml-1。(4)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乙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由单质C和单质H2生成1 ml C2H6的焓变。根据盖斯定律,(②×4-①+③×3)÷2得:2C(石墨,s)+3H2(g)===C2H6(g) ΔH=-86.4 kJ·ml-1。
本讲真题研练 1.[2020·全国卷Ⅱ,28(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一般还含有C2H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 ΔH1,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所示:①ΔH1= kJ·ml-1。
解析:将题给反应过程依次记为①、②、③,则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②×2+①×2可得到4HCl(g)+O2(g)===2Cl2(g)+2H2O(g) ΔH=2ΔH3+2ΔH2+2ΔH1=-116 kJ·ml-1。
解析:将已知中3个反应依次记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得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111×2+75+394)kJ·ml-1=+247 kJ·ml。
4.[2020·天津卷,10]理论研究表明,在101 kPa和298 K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N比HNC稳定B.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3 kJ·ml-1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过程的能量图分析,考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HNC的能量比HCN高,则稳定性较好的是HCN,A项正确;该异构化反应的ΔH= +59.3 kJ·ml-1,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C项正确;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但是不影响反应的反应热,D项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知识,考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形成化学键要放出热量,ΔH1<0,第二个反应是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2>0,A项错误;ΔH1是负值,ΔH2是正值,ΔH1<ΔH2,B项正确;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3<0,ΔH4<0,C项错误;第四个反应(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第三个反应,但ΔH3和ΔH4都是负值,则ΔH3<ΔH4,D项错误。
6.[2019·浙江4月,23]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MgCO3)>ΔH1(CaCO3)>0B.ΔH2(MgCO3)=ΔH2(CaCO3)>0C.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D.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由于r(Mg2+)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精品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讲授,ClCl,HCl,吸收能量Q吸,放出能量Q放,请思考,分析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吸收能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6.1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