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小说的意蕴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小说的意蕴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一 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
一、人物形象探究5角度角度一:情节的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角度二: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人物行为或命运所具有的价值。角度三:主题的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角度四: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特定环境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角度五:真实的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二、不同类型人物探究题的答题角度
三、答题模板×××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代表)。他……,表现了他的……品质(性格),反映了……(社会现象)。
(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抓住“性情气质上相似之处”与“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的提示,明确探究点,是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探究。
第二步,思考角度:①从人物自身的角度看,外貌上都“穿长衫”,对别人的嘲笑都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这说明二人都有书呆子气;二人在待人方面能显示出他们善良、诚挚、率真的性情;在处世、处境方面,二人都显得懦弱、落魄。
②从环境的角度看,老汪虽辗转但最后有落脚之处,并且有包容的“东家”;孔乙己则没有,这就导致二人精神困境不同。老汪周围人不理解他,与他交流上有困难,但是总体上社会氛围对他还是友好的。孔乙己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似的无情调笑。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考向二 情节类探究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无论是哪类探究,其前提是:首先是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其次是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再者是见微知著,应从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另外还要注意辨识小说的叙事方式与情节编织的结构特点。
一、不同类型情节探究题的答题角度
二、答题模板1.亮出自己的见解——从文本情节上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主题上引述论据分析——从写作时代上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主题上引述论据分析——从写作背景上引述论据分析。(总—分式)2.亮出自己的见解——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点。(总—分—总式)
2.(2017·山东卷)阅读《七岔犄角的公鹿》(原文见本专题考点一考向二“即学即练”),完成后面的题目。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从题干中“摸枪栓”“开枪”“谈谈你的看法”,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小说情节类探究题。
第二步,思考角度:①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会开枪”或者“不会开枪”。②从主题、情节、形象等角度,说明理由。③利用模板,分条作答。【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看法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着迷。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的人都服气的狩猎能力。
看法二:会再向公鹿开枪。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命。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③“我”需要通过猎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猎的大好时机。(任选一种看法作答,答对三点理由即可)
考向三 标题类探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探究标题意蕴,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还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标题类探究的两个角度1.对标题内涵的探究,要关注两点(1)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2)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2.对标题作用的探究,要注意六点(1)结合主旨看,标题是不是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2)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3)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
(4)结合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5)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6)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小说《锄》(原文见本专题考点四考向一“即学即练”),完成后面的题目。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的“全文”,整篇角度;“简要分析”,答题方式。“标题”“寓意”,指明本题考查的对象。
第二步,思考角度:①从表层含义看,显然“锄”应指六安爷带着锄坚持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这一举动,也是指六安爷手中的农具。②从深层含义看,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过瘾”,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锄地了,那么“锄”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成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③从全文的主旨看,作者表现了农业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逐渐被“锄掉”的过程,所以从社会层面讲,“锄”这一动作有“替代”的象征意义。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答出三点即可)
考向四 艺术特色类探究艺术特色类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手法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如探究情节构思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等等。
一、小说艺术特色类探究的6个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二、答题模板 运用了××手法+这种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表现(举例分析)+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
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有删改)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题干中有“探究”“表达效果”字眼,可以看出这是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结尾”限定了探究的范围。
第二步,思考角度:①从结构来说,“我的朋友”说的话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从环境来说,“树叶光光、没有小鸟”是凄凉、清冷的,这和“我的朋友”热情的话形成强烈反差;③从主题来说,作者要表达对“我的朋友”的思念和爱,赞美她的坚强、乐观、友善,但是却没有直接表达,含蓄而令人回味无穷。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考向五 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类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思想意蕴探究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探究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性。
“四角度”解答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探究题第一,从小说的题材入手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二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如《祝福》就具有双关义,“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但深层意蕴就是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旨方向。如《祝福》一文中“祭祀”“捐门槛”等事件就表现了主旨。
第二,从小说的形象和情节入手小说的形象角度是探究的最主要角度,把这个角度展开,有人物形象、物象两个角度。人物形象角度又可分为主要人物角度和次要人物角度,而从人物角度探究,却又必然与情节联在一起,应为“情节中的人物”,即人物在情节发展中所体现的经历、境遇和结局等。因此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
第三,从小说的环境入手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挖掘小说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倾向。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第四,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就是:①先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或者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5.(2014·重庆卷)阅读《东坛井的陈皮匠》(原文见本专题考点三考向一“即学即练”),完成后面的问题。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题干中有“态度”“评价”“意图”“探讨”等词,可以看出本题是考查探究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二步,思考角度:评价:①从陈皮匠角度评价,从“补鞋”“送书”两件事,表现出他对经济利益的淡然恬静的态度。人物心理描写:“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暗示出陈皮匠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心理。
②从其他古城人角度评价,文中体现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态度的词句“变得疯狂了”,要求“合伙开发”,这表现出他们对文化遗产和文化本质的态度。探讨:①从题材入手,题目中“东坛井”是老街,事件主要就是捐藏书,这两点已经暗示与传统文化相关。
②从人物入手,陈皮匠是修鞋匠,是高中生,爱藏书,与街上的其他修鞋匠不一样,作者塑造这个不一样的人物用意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③从情节入手,陈皮匠“送书”情节,是为了保护族谱,可以体现出陈皮匠是在保护传统文化。
④从环境入手,小说中“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已经暗示了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⑤从思想倾向入手,从陈皮匠与其他古城人的不同态度里,思考作者的创作目的。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分析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解题技巧1.准确理解小说内容,思路梳理清晰明了。阅读一篇小说,把握内容与思路是前提。在内容理解上,要充分融合小说形象、事件及关键词,并且在比对选项与小说原文时要仔细。
2.掌握艺术特色的类别,弄清各类手法的效果。积累艺术特色的类别及其相关知识:①表达方式,看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包括叙述顺序的安排、描写的特点等;②选材、组材,看材料和主旨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等;③结构安排,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艺术特色类别众多,如果不加以理解,就会混淆,导致答题时胡乱应对;若表达效果不清楚,就无法正确分析其效果。
3.比对信息仔细到位,概括分析解答有术。无论哪种题型,都需要将题干要求与文章信息加以比对。选择题要将选项内容在文中找到依据;主观题则要扣住题干关键词,从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并加以概括,或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6.(2016·全国卷Ⅰ)阅读《锄》(原文见本专题考点四考向一“即学即练”),完成后面的题目。(改编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3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第6节探究小说意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路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第6节探究意蕴意图课件,共5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现代文阅2小说阅读五探究小说的意蕴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