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展开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 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大拇指宽度约10cm B. 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1s
C. 步行的速度约 D. 正常交谈时的声音响度约为60dB
- 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 测量误差可能与测量者有关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A. 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 A物体作变速运动
C. D. B物体运动通过的距离是3m
- 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则物块的长度为
A. B. C. D.
- 一辆汽车以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无法判断
- 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 用声波武器震慑海盗,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
B.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
C. 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D. 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 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变大
C. 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
D. 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
- 发光二极管灯现在被广泛用作生活照明光源。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1993年日本科学家又发明了另一种LED,使人们得以用LED凑出足够亮的白光,大大提高了人类照明的效率。那么日本科学家发明的是
A. 紫光LED B. 黄光LED C. 蓝光LED D. 橙光LED
- 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大于30 cm B. 小于15 cm
C. 等于30 cm D. 大于15 cm小于30 cm
- 1kg的铁块与1kg的棉花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块所含的物质较少 B. 两者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C. 棉花所含的物质较少 D. 物质不同无法比较
-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 要想一次比较准确地用量筒量出120g煤油,应选用下面哪一个量筒煤油
A. ,5mL B. ,2mL
C. ,5mL D. ,5mL
- 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球是
A. 铜球 B. 铁球
C. 铝球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在平面镜中的像。
|
-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_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在范围内,水具有______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
②当蜡烛距凸透镜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乙图所示中的______ 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______,调节好天平平衡.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乙.
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
若操作第步骤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______的杯子.
- 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
隧道的长为多少米?
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
- 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7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4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如图丙所示,求:
金属球的体积;
金属球的密度;
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中学生大拇指宽度约1cm。故A不符合实际;
B、平静状态下,人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交流时声音响度在60dB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C
【解析】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测量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即测量者有关,故C正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3.【答案】B
【解析】解:
A、乙图是B物体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图是A物体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B物体的速度,所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物体运动通过的距离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解答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4.【答案】B
【解析】
【分析】
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解答】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注意,从读数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也需要四舍五入到。
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设A、B两地的路程是s,
,
汽车的运动时间:
,,
往返的平均速度:
;
故选:A。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求出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的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6.【答案】C
【解析】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A错误;
B、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如超声波,故B错误;
C、声音是有能量的,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就是利用声波的能量;用声波武器震慑海盗,也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故D错误。
故选:C。
我们判断出不同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7.【答案】C
【解析】解: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液化现成的,故B错误;
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后上升是因为蒸发结束后,又回到室温,故C正确;
D、“雪”、“霜”、“冰雹”中,雪和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冰雹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C
【解析】解:A、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因此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射到黑板上,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C正确;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不是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
为了能使教室每个角落中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黑板表面做成粗糙的表面,这样在其上面发生漫反射,才能满足各个同学的要求。。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小孔成像现象,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太阳的实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1993年日本科学家又发明了另一种LED,使人们得以用LED凑出足够亮的白光。因为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所以日期本科学家发明的是蓝光LED。
故选:C。
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三者混合可得到白光。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还可得到多种色光。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光的三原色的理解,同时也包含的物理学史的知识,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凸透镜的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光学器材都是利用凸透镜制成的:如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只不过是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像。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即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大于30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的本质,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引导学生区别物体和物质两个概念。
【解答】
1kg的棉花所含棉花的多少是1kg,1kg铁块所含铁的多少也是1kg,所以两者所含的物质一样多,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
【解答】
A.根据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密度小,故A选项错误;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B选项正确;
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C选项错误;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膨胀将水管冻裂,由公式知,水变成冰密度变小,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解:由得,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故选:B。
由得,计算出煤油体积,选取规格的量筒。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空心、实心的判断和学生对密度公式变形的灵活运用,从公式可直接得出三个实心球的体积大小,从而判断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解答】
已知铜、铁、铝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半径相同即体积相等,且,
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可知,铝球中铝的实心体积最大,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小,则三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关系为,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答案】解: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④用虚线连接,,,就是在平面镜MN中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依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别做出A、B、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就是在镜中的像。
作平面镜成的像,注意留下的作图痕迹,对应点连线要用虚线,像要用虚线,连线与镜面之间一定要垂直。
16.【答案】解: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则入射角为:,则反射角也为,根据反射角等于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来作出入射光线;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作;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会作图。
17.【答案】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
【解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8.【答案】;;乙;
【解析】
【分析】
据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2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平行,带有刻度线的一侧紧靠被测物体;
图中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本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刻度尺读数及使用方法等问题,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测量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在初中阶段,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解答】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物体左侧示数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
由图2所示可知,甲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乙刻度尺的刻线紧靠被测物体,所以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图乙。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乙;。
19.【答案】4 热缩冷胀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在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在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
故答案为:4;热缩冷胀。
在图象中找出密度最大的位置,看对应的温度是多少;
根据图象找出水密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是一道重点题。
20.【答案】;同一高度上;放大;投影仪;右
【解析】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把平行光线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指的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①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因为物距,即,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倒立、放大、实像这一特点的应用是投影仪;
③当物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并且虚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所以应从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
故答案为:;①同一高度上;②放大;投影仪;③右.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题目中的操作方法是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
①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和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判定成像的性质;具体的应用根据成像特点确定.
③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不能成实像,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物同侧.
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当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当时,不成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21.【答案】零刻度处 偏大 牛奶
【解析】解: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要移到最左端的零刻度相处,再移到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由图甲可知,倒入量筒中的牛奶的体积:;
由图乙可知,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
则倒入量筒中的牛奶的质量:;
牛奶的密度:;
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会使牛奶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则水和牛奶的体积相同,根据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由于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总质量较大的是装牛奶的杯子。
故答案为:零刻度线;;偏大;牛奶。
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要移到最左端的零刻度相处,再移到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由图甲可以读出牛奶的体积,由图乙可知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根据原来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可以求出倒入量筒的牛奶的质量,根据可以算出牛奶的密度;
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会使牛奶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根据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本题考查的液体密度的测量,主要要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是一道基础题。
22.【答案】解:
已知,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
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隧道的长为:;
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时,则列车通过的路程为:
,
由可得,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
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通过的路程为,
需要的时间为:。
【解析】已知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火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减去车身长;
明确列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知道列车速度和通过隧道列车所需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已知列车长度和乘客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得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的意义,明确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减去车身长;再者注意火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
23.【答案】解:再向杯内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
,
由可得,所加水的体积:
;
金属球的质量,
金属球的密度;
金属的体积:;
则金属的密度:。
答:金属球的体积;
金属球的密度;
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
【解析】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装有部分水的杯子的总质量,即为加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金属球的体积;
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金属球的体积减去空心体积可得金属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是本题关键,属于易错题目。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