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解析版
展开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3分)下列各数最小的是( )
A.﹣ B.﹣π C.0 D.
2.(3分)芝麻被称为“八谷之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它作为食物和药物,得到广泛的使用.经测算,一粒芝麻的质量约为0.00000201kg,将0.0000020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2.01×10﹣8 B.0.201×10﹣7 C.2.01×10﹣6 D.20.1×10﹣5
3.(3分)2021年5月中旬,习总书记南阳行引发热烈反响,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医圣张仲景”的了解情况,分别进行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
A.从八年级随机抽取150名学生
B.从九年级每个班中各随机抽取30名学生
C.从全校随机抽取150名学生
D.从七、八、九年级各随机抽取50名学生
4.(3分)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5.(3分)计算:(x•x3)2=x2•(x3)2=x2•x6=x8,其中,第一步运算的依据是( )
A.幂的乘方法则 B.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乘法分配律 D.积的乘方法则
6.(3分)如图,将一根长2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矩形,则围成的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B. C. D.1m2
7.(3分)某班从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随机选取两人参加校乒乓球比赛,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的概率是( )
A. B. C. D.
8.(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2,∠ABC=45°,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F,作直线EF交BC于点G,连接DG,则线段DG的长为( )
A. B.2 C.2 D.2
9.(3分)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为:a※b=a2+ab﹣2,有下列命题:①1※3=2;②方程x※1=0的根为:x1=﹣2,x2=1;③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4;④点(﹣1,0)在函数y=x※(﹣1)的图象上,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10.(3分)如图①,点C是以点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一个动点(可以与点A、B重合),过点C作CD⊥AB于D,连结CA,设CA的长为x,CD的长为y,图②是点C运动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其中最高点M的坐标是( )
A.(2,2) B.(2,2) C.(2,3) D.(2,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若﹣(m﹣1)0=0,则实数m应满足的条件是 .
12.(3分)如图是利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的方法,这样做的依据是 .
13.(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D分别在x轴、y轴上,对角线BD∥x轴,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E,若点A(1,0),D(0,2),则k的值为 .
14.(3分)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点C是OB的中点,过点C作CD⊥OB交于点D,过点D作DE⊥OA于点E,连接BE交CD于点F,若OA=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5.(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AC=2,D为AB的中点,P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D,将△ADP沿直线DP折叠,得到△DPA′,当以A′、B、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线段BP的长为 .
三、解答题(共8个小题,满分54分)
16.(8分)复习备考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分式化简题的正确计算结果,随后用手遮住了原题目的一部分,如图:
(﹣a+1)÷=﹣
(1)求被手遮住部分的代数式,并将其化简;
(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3吗?请说明理由.
17.(9分)云课堂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反锁学习效果,在一次数学习题课教学上,课前,雷老师让班上每位同学做6道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类似练习题,解题情况频数统计如图1所示.课后,雷老师再让学生做6道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类似练习题,解题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已知每位学生至少答对1题.
答对题数
频数(人)
1
3
2
4
3
4
4
a
5
12
6
16
合计
b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表信息填空:a= ,b= ;
(2)该班课前解题时答对题数的众数是 ,课后解题答对题数的中位数是 ;
(3)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这节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效果.
18.(9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BAC=75°,∠ABC=45°,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BD,过点C作⊙O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1)求证:AD∥EC;
(2)若AB=3,求线段AE的长.
19.(9分)某班为参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比赛,准备购进一批跳绳,已知2根A型跳绳和1根B型跳绳共需56元,1根A型跳绳和2根B型跳绳共需82元.
(1)求一根A型跳绳和一根B型跳绳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2)学校准备购进这两种型号的跳绳共50根,并且A型跳绳的数量不多于B型跳绳数量的3倍,请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20.(9分)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古塔AB的高度,在坡度i=1:2.4的斜坡底C处测得古塔顶端A的仰角为60°,沿斜坡上行26米到达D处,测得古塔顶端A的仰角为37°(已知A、B、C、D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求古塔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7°≈0.6,cos37°≈0.8,tan37°≈0.75,≈1.73)
21.(10分)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5,0),若OB=AB,且S△OAB=.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P为x轴上一点,△AB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3分)下列各数最小的是( )
A.﹣ B.﹣π C.0 D.
【分析】根据实数的大小关系解决此题.
【解答】解:根据实数的大小关系,得.
∴在、﹣π、0、中最小的数为.
故选:A.
2.(3分)芝麻被称为“八谷之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它作为食物和药物,得到广泛的使用.经测算,一粒芝麻的质量约为0.00000201kg,将0.0000020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2.01×10﹣8 B.0.201×10﹣7 C.2.01×10﹣6 D.20.1×10﹣5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负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n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00201=2.01×10﹣6.
故选:C.
3.(3分)2021年5月中旬,习总书记南阳行引发热烈反响,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医圣张仲景”的了解情况,分别进行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
A.从八年级随机抽取150名学生
B.从九年级每个班中各随机抽取30名学生
C.从全校随机抽取150名学生
D.从七、八、九年级各随机抽取50名学生
【分析】如果抽取的样本得当,就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否则抽样调查的结果会偏离总体情况.
【解答】解:A、调查不具代表性,故A不合题意;
B、调查不具广泛性,故B不合题意;
C、调查不具代表性,故C不合题意;
D、调查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3分)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分析】根据三视图,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以及俯视图可确定该几何体共有2行3列,故可得出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解答】解:综合三视图,我们可得出,
这个几何体的底层应该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层应该有1个小正方体,
因此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4+1=5(个),
故选:B.
5.(3分)计算:(x•x3)2=x2•(x3)2=x2•x6=x8,其中,第一步运算的依据是( )
A.幂的乘方法则 B.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乘法分配律 D.积的乘方法则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解决此题.
【解答】解:由题意得:(x•x3)2=x2•(x3)2=x2•x6=x8,第一步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运算.
故选:D.
6.(3分)如图,将一根长2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矩形,则围成的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B. C. D.1m2
【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求其最值即可.
【解答】解: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m,所以另一边长为(1﹣x)m,矩形的面积为Sm2,
其面积为S=x(1﹣x)=﹣x2+x=﹣(x﹣)2+,
∴周长为2cm的矩形的最大面积为m2.
故选:A.
7.(3分)某班从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随机选取两人参加校乒乓球比赛,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的概率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情况数和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的情况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共有12种等可能数,其中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的有2种,
则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的概率是=.
故选:B.
8.(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2,∠ABC=45°,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F,作直线EF交BC于点G,连接DG,则线段DG的长为( )
A. B.2 C.2 D.2
【分析】连接AG,如图,利用基本作图得到EF垂直平分AB,则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GAB=∠B=45°,所以∠AGB=90°,AG=2,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BC=2,∠DAG=∠AGB=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DG的长.
【解答】解:连接AG,如图,
由作法得EF垂直平分AB,
∴GA=GB,
∴∠GAB=∠B=45°,
∴△A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GB=90°,AG=AB=,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AD=BC=2,
∴∠DAG=∠AGB=90°,
在Rt△ADG中,DG===.
故选:A.
9.(3分)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为:a※b=a2+ab﹣2,有下列命题:①1※3=2;②方程x※1=0的根为:x1=﹣2,x2=1;③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4;④点(﹣1,0)在函数y=x※(﹣1)的图象上,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分析】①根据新定义计算得1⊗3=1+1×3﹣2=2,可对①进行判断;
②根据新定义先得到方程x2+x﹣2=0,再利用因式分解法解得x1=﹣2,x2=1,则可对②进行判断;
③先根据新定义得到不等式组,然后解不等式组,则可对③进行判断;
④把x=﹣1,y=0代入解答即可.
【解答】解:1※3=1+1×3﹣2=2,所以①正确;
由x※1=0得x2+x﹣2=0,解得x1=﹣2,x2=1,所以②正确;
③不等式组化为,解集为:﹣1<x<4;,所以③正确,;
④y=x※(﹣1)=x2﹣x﹣2,
把x=﹣1,代入y=x2﹣x﹣2=1+1﹣2=0,故④正确;
正确的①②③④,
故选:A.
10.(3分)如图①,点C是以点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一个动点(可以与点A、B重合),过点C作CD⊥AB于D,连结CA,设CA的长为x,CD的长为y,图②是点C运动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其中最高点M的坐标是( )
A.(2,2) B.(2,2) C.(2,3) D.(2,3)
【分析】先根据图象得出AB的长度,然后求出圆的半径,当点C到点O的正上方时,CD最大,求出此时的x和y的值,即可确定点M的坐标.
【解答】解:由图象得AB=4,
∴圆O的半径为2,
当点D和点O重合时,CD最大,
此时CD为圆O的半径,
∴y=2,
当y=2时,x=,
∴点M的坐标为(2,2),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若﹣(m﹣1)0=0,则实数m应满足的条件是 m≠1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和零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求解.
【解答】解:∵﹣(m﹣1)0=0,
∴1﹣(m﹣1)0=0,
∴(m﹣1)0=1,
∴m﹣1≠0,即m≠1,
故答案为:m≠1.
12.(3分)如图是利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的方法,这样做的依据是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分析】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有满足同位角相等,才能得到两直线平行.
【解答】解:由图形得,有两个相等的同位角存在,
这样做的依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D分别在x轴、y轴上,对角线BD∥x轴,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E,若点A(1,0),D(0,2),则k的值为 5 .
【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任意两点纵坐标相同,可设B(x,2).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出E为BD中点,∠DAB=90°.根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得出E(x,2).由勾股定理得出AD2+AB2=BD2,列出方程12+22+(x﹣1)2+22=x2,求出x,得到E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
【解答】解:∵BD∥x轴,D(0,2),
∴B、D两点纵坐标相同,都为2,
∴可设B(x,2).
∵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E为BD中点,∠DAB=90°.
∴E(x,2).
∵∠DAB=90°,
∴AD2+AB2=BD2,
∵A(1,0),D(0,2),B(x,4),
∴12+22+(x﹣1)2+22=x2,
解得x=5,
∴E(,2).
∵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经过点E,
∴k=×2=5.
故答案为5.
14.(3分)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点C是OB的中点,过点C作CD⊥OB交于点D,过点D作DE⊥OA于点E,连接BE交CD于点F,若OA=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分析】连接OD、BD,先证得△BO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OD=60°,即可得出CD=,∠AOD=30°,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得DF=CF=,根据S阴影=S扇形AOD﹣S△EOD+S△EDF即可求得.
【解答】解:连接OD、BD,
∵点C是OB的中点,过点C作CD⊥OB交于点D,
∴OD=BD,
∵OD=OB,
∴△BOD是等边三角形,
∴∠BOD=60°,
∵∠AOB=90°,
∴∠AOD=30°,
∴CD=OD=,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EOCD是矩形,
∴ED=OC=1,OE=CD=,
∵ED∥OB,
∴==1,
∴DF=CF=CD=,
∴S阴影=S扇形AOD﹣S△EOD+S△EDF=﹣+=﹣,
故答案为:﹣.
15.(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AC=2,D为AB的中点,P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D,将△ADP沿直线DP折叠,得到△DPA′,当以A′、B、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线段BP的长为 或 .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四边形A'BPD是平行四边形时,可得BP=A'D=;当四边形A'BDP是平行四边形时,设BP=x,则CP=2﹣x,在Rt△ACP中用勾股定理可得BP=.
【解答】解:当四边形A'BPD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ACB=90°,BC=2AC=2,
∴AB==,
∵D为AB的中点,
∴AD=AB=,
∵将△ADP沿直线DP折叠,得到△DPA′,
∴A'D=AD=,
∵四边形A'BPD是平行四边形,
∴BP=A'D=;
当四边形A'BDP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设BP=x,则CP=2﹣x,
∵四边形A'BDP是平行四边形,
∴A'P=BD,
∵D为AB的中点,
∴A'P=BD=AB=,
∵将△ADP沿直线DP折叠,得到△DPA′,
∴AP=A'P=,
在Rt△ACP中,CP2+AC2=AP2,
∴(2﹣x)2+12=()2,
解得x=或x=(大于BC,舍去),
∴BP=,
综上所述,BP为或,
故答案为:或.
三、解答题(共8个小题,满分54分)
16.(8分)复习备考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分式化简题的正确计算结果,随后用手遮住了原题目的一部分,如图:
(﹣a+1)÷=﹣
(1)求被手遮住部分的代数式,并将其化简;
(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3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被除式=商×除式,其中的一个加式=和﹣另一个加式,列出表示被遮挡部分的算式,然后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2)根据原式值为3列出分式方程求解,然后结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被遮挡部分可表示为:
﹣+a﹣1
=﹣+a﹣1
=﹣
=
=,
∴被遮挡部分的代数式为,
(2)不能,理由如下:
当原式的值为3时,
﹣=3,
解得:a=﹣1,
经检验:a=﹣1是分式方程的解,
又∵a+2≠0,a+1≠0,
∴a≠﹣2且a≠﹣1,
∴原式的值不能为3.
17.(9分)云课堂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反锁学习效果,在一次数学习题课教学上,课前,雷老师让班上每位同学做6道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类似练习题,解题情况频数统计如图1所示.课后,雷老师再让学生做6道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类似练习题,解题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已知每位学生至少答对1题.
答对题数
频数(人)
1
3
2
4
3
4
4
a
5
12
6
16
合计
b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表信息填空:a= 11 ,b= 50 ;
(2)该班课前解题时答对题数的众数是 3道 ,课后解题答对题数的中位数是 5道 ;
(3)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这节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效果.
【分析】(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总人数,再进一步求解可得a的值;
(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即可;
(3)可从平均数及中位数的角度分析求解即可.
【解答】解:(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知b=6+9+12+10+9+4=50,
则a=50﹣(3+4+4+12+16)=11,
故答案为:11、50;
(2)该班课前解题时答对题数的众数是3道,课后解题答对题数的中位数是=5(道),
故答案为3道,5道;
(3)课前答对题数的平均数为×(1×6+2×9+3×12+4×10+5×9+6×4)=3.38(道),
课后答对题数的平均数为×(1×3+2×4+3×4+4×11+5×12+6×16)=4.46(道),
课前答对题数的中位数为=3(道),
∴课后答对题数的平均数量明显多于课前.
从中位数看,课前答对题数的中位数为3题,课后答对题数的中位数为5题,即课前答对3题及以下的人数有一半以上,而课后有一半以上的人答对5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
18.(9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BAC=75°,∠ABC=45°,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BD,过点C作⊙O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1)求证:AD∥EC;
(2)若AB=3,求线段AE的长.
【分析】(1)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E=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OC=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
(2)过点A作AF⊥EC交EC于F,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AD,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AF,根据余弦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OC,
∵CE是⊙O的切线,
∴∠OCE=90°,
∵∠ABC=45°,
∴∠AOC=2∠ABC=90°,
∵∠AOC+∠OCE=180°,
∴AD∥EC;
(2)如图,过点A作AF⊥EC交EC于F,
∵∠BAC=75°,∠ABC=45°,
∴∠ACB=60°,
∴∠D=∠ACB=60°,
∵AD是⊙O的直径,
∴∠ABD=90°,
∴sin∠ADB==,
∴AD==2,
∴OA=OC=,
∵AF⊥EC,∠OCE=90°,∠AOC=90°,OA=OC,
∴四边形OAFC是正方形,
∴CF=AF=,
∵∠BAD=90°﹣∠D=30°,
∴∠EAF=180°﹣90°﹣30°=60°,
∴AE===2.
19.(9分)某班为参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比赛,准备购进一批跳绳,已知2根A型跳绳和1根B型跳绳共需56元,1根A型跳绳和2根B型跳绳共需82元.
(1)求一根A型跳绳和一根B型跳绳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2)学校准备购进这两种型号的跳绳共50根,并且A型跳绳的数量不多于B型跳绳数量的3倍,请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分析】(1)设一根A型跳绳售价是x元,一根B型跳绳的售价是y元,根据:“2根A型跳绳和1根B型跳绳共需56元,1根A型跳绳和2根B型跳绳共需82元”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首先根据“A型跳绳的数量不多于B型跳绳数量的3倍”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得到有关总费用和A型跳绳之间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确定函数的最值即可.
【解答】解:(1)设一根A型跳绳售价是x元,一根B型跳绳的售价是y元,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答:一根A型跳绳售价是10元,一根B型跳绳的售价是36元;
(2)设购进A型跳绳m根,总费用为W元,
根据题意,得:W=10m+36(50﹣m)=﹣26m+1800,
∵﹣26<0,
∴W随m的增大而减小,
又∵m≤3(50﹣m),解得:m≤37.5,
而m为正整数,
∴当m=37时,W最小=﹣26×37+1800=838,
此时50﹣37=13,
答:当购买A型跳绳37只,B型跳绳13只时,最省钱.
20.(9分)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古塔AB的高度,在坡度i=1:2.4的斜坡底C处测得古塔顶端A的仰角为60°,沿斜坡上行26米到达D处,测得古塔顶端A的仰角为37°(已知A、B、C、D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求古塔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7°≈0.6,cos37°≈0.8,tan37°≈0.75,≈1.73)
【分析】过D作DE⊥AB于E,DF⊥BC于F,则DE=FB,BE=FD,先由坡度的定义和勾股定理求出BE=FD=10米,CF=24米,再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B=BC,设BC=a米,则AB=a米,AE=AB﹣BE=(a﹣10)米,DE=FB=BC+CF=(a+24)米,然后由锐角三角函数求出a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过D作DE⊥AB于E,DF⊥BC于F,如图所示:
则DE=FB,BE=FD,
∵CD的坡度i=1:2.4=5:12,
∴=,
设FD=5x(x>0)米,则CF=12x米,
由勾股定理得:(5x)2+(12x)2=262,
解得:x=2,
∴BE=FD=10米,CF=24米,
∵∠ABC=90°,∠ACB=60°,
∴tan∠ACB==tan60°=,
∴AB=BC,
设BC=a米,则AB=a米,AE=AB﹣BE=(a﹣10)米,DE=FB=BC+CF=(a+24)米,
在Rt△ADE中,∠ADE=37°,
∵tan∠ADE==tan37°≈0.75,
∴≈,
解得:a≈28.57,
∴AB=a≈49.4(米),
答:古塔AB的高度约为49.4米.
21.(10分)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5,0),若OB=AB,且S△OAB=.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P为x轴上一点,△AB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分析】(1)先求出OB,进而求出AD,得出点A坐标,最后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结论;
(2)分三种情况,①当AB=PB时,得出PB=5,即可得出结论;
②当AB=AP时,利用点P与点B关于AD对称,得出DP=BD=4,即可得出结论;
③当PB=AP时,先表示出AP2=(9﹣a)2+9,BP2=(5﹣a)2,进而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如图1,过点A作AD⊥x轴于D,
∵B(5,0),
∴OB=5,
∵S△OAB=,
∴×5×AD=,
∴AD=3,
∵OB=AB,
∴AB=5,
在Rt△ADB中,BD==4,
∴OD=OB+BD=9,
∴A(9,3),
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m=9×3=27,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将点A(9,3),B(5,0)代入直线y=kx+b中,,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
(2)由(1)知,AB=5,
∵△ABP是等腰三角形,
∴①当AB=PB时,
∴PB=5,
∴P(0,0)或(10,0),
②当AB=AP时,如图2,
由(1)知,BD=4,
易知,点P与点B关于AD对称,
∴DP=BD=4,
∴OP=5+4+4=13,∴P(13,0),
③当PB=AP时,设P(a,0),
∵A(9,3),B(5,0),
∴AP2=(9﹣a)2+9,BP2=(5﹣a)2,
∴(9﹣a)2+9=(5﹣a)2
∴a=,
∴P(,0),
即: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0,0)或(10,0)或(13,0)或(,0).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