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成语涉及物理知识。如图所示,下列成语故事与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的是( )
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
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
2.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墙壁上竖直放置了一块高1.2m的平面镜,小宇同学身高1.6m,当他以1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平面镜,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宇在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小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镜中的像身高1.6m,相对于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镜中的像身高1.2m,相对于小宇同学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3.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功,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
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不变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苹果的影子B.茶杯的倒影
C.水中筷子“变弯”D.海市蜃楼
5.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
A.甲B.乙C.丙D.丁
6.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B.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C.若将该平面镜切去上半部分,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7.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
A.上升B.下降
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
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是30°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小丽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纸板ABCD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实验过程中,她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到反射光线也随之转动;②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线呈现。关于以上操作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
B.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角越来越大
C.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反射光线与AO、ON在同一平面
D.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反射
二、填空题
10.涪江三桥景本美,夜灯相映更添美。每到夜晚当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l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5m,则该彩灯在涪江江面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该“倒影”距江面______m。若涪江水上涨lm,则彩灯距新的“倒影”______m。
1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 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如果只改变A纸片上孔的形状,则B纸片上的像形状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2.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等边三角形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的距离为1m,用一张卡片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光透过小孔,移动卡片,当小孔足够小时,光斑形状是______(选填“圆”或“三角”)形,地面上的像是太阳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3.如图所示,图a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b),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度,使箱底的方格纸与它的像夹角为____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则是因为光具有沿_______的性质。
14.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而获取食物的景象,射水鱼寻找、观察到昆虫靠的是光从 ______(选填“空气进入到水”或“水进入到空气”)的折射原理。
三、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在探究活动中玻璃板要与桌面______;
(3)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明最好在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4)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5)在图c中,撤去蜡烛B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记下E和F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A. 几乎无光的实验室 B. 有阳光的实验室
(2)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___________;用两个相同的棋子E和F,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棋子E有两个像,为了让这两个像靠得更近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4)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___________方法使看到的像亮些。
A.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
B.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F
C.换用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5)实验中,小明改变___________,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小明放学乘地铁时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看到了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粗略测量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小明站在站台上,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______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______上;
小明记录下自己的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___________的距离;
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原理,上述步骤中量出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
(7)测量结束后,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小明在原地等候,此时小明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所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2)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______(棋子A/棋子A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3)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应将光屏放在______(棋子A的位置/棋子B的位置),眼睛______(透过玻璃板观察/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棋子A的像;
(4)小红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到两个像,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她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______(物距/像距)测量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mm。
18.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
(2)纸板B沿着向后翻折一定的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见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
(3)在图中,如果入射光线沿的路径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能与重合,说明_________;
(4)本实验要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将整个纸板倾斜,如图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平面镜,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D
6.B
7.B
8.C
9.C
10.反射 虚 15 28
11.同一直线 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 不变
12.圆 实像
13.45 90 直线传播
14.空气进入到水
15.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垂直 较暗 大小 等效替代法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没有 虚
16.B 像的位置 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A A 棋子E的位置 虚 广告牌 该位置到门 C
17.垂直 大小 等效替代法 棋子A 棋子B的位置 直接观察 像距 5
18.漫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 在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