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区片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4048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区片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4048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区片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4048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区片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区片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区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10题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1-12题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8分。多项选择题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3分)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可以尽量减小的
B.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减小
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2.(3分)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C.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3.(3分)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
4.(3分)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5.(3分)下面是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4次记录,其中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A. B.17.5 C. D.
6.(3分)用一支示数是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一甩体温计,若当时的气温是,则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为
A. B. C. D.
7.(3分)歌词“月亮走,我也走”,其中“月亮走”和“我也走”的参照物依次是
A.月亮、我 B.我、月亮
C.天上的云、路边的景物 D.路边的景物、天上的云
8.(3分)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有真有假。关于它们真假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在雷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②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③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内壁凝结出大量的水珠
④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液体加热到时就会沸腾。
A.①②为真、③④为假 B.②③为真、①④为假
C.①③为真、②④为假 D.③④为真、①②为假
9.(3分)广州在“回南天”的时候,房间里“湿气”很大,地砖上湿漉漉的。小明打开空调,调节到制冷模式,观察到空调出风口喷出“白气”,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空调吹出来的冷空气
B.“白气”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D.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主要是因为空气温度低,加快了水的放热
10.(3分)2017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17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更快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11.(4分)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5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乙物质有固定的熔点
D.乙物质在段处于固态,段处于液态
1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甲、乙的平均速度均为
B.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时,乙在甲前方处
D.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2分)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测定地震。
14.(2分)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 运动,小李向 运动,(填向北或向南),小明处于 状态(填运动或静止)。
15.(2分)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是利用干冰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的“雾”。
16.(2分)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7.(3分)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
18.(3分)液体温度计的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特性制成的。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同一地点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19.(2分)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就驶过6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相距,则汽车的速度是 ,汽车 (选填“已经”或“没有” 超速。
20.(2分)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 ,但它示数是,放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但它的示数是,若它的示数是时,实际温度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1.(6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段距离 ,小车在段平均速度 。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后半程平均速度为,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用字母和表示)。
22.(6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表1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1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2)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
(3)在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2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表2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23.(5分)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多选)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 弹起,原因是 。
四、计算题(24题8分,25题9分,共17分)
24.(8分)一列火车长,以的速度通过长为的隧道,求:
①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
②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
25.(9分)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求:
(1)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1-10题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1-12题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8分。多项选择题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3分)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可以尽量减小的
B.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减小
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解答】解:、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故正确,错误;
、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故错误;
、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不是错误,故错误。
故选:。
2.(3分)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C.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解答】解:、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错误;
、雷声是高空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故错误;
、狗贴着地面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错误。
故选:。
3.(3分)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
【解答】解:
、一支粉笔的长度在左右,中学生食指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教室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左右,故符合实际;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则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故不符合实际;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一般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4.(3分)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解答】解:、在路程相同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错误;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错误;
、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错误;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故正确。
故选:。
5.(3分)下面是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4次记录,其中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A. B.17.5 C. D.
【解答】解: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其最后一位的单位是毫米,故错误;
、17.5其结果后面没有单位,记录结果错误,故错误;
、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记录正确,故正确;
、,估读到毫米的下两位,记录错误,故错误。
故选:。
6.(3分)用一支示数是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一甩体温计,若当时的气温是,则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为
A. B. C. D.
【解答】解: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来,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的体温低于,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不会自动下来,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
故选:。
7.(3分)歌词“月亮走,我也走”,其中“月亮走”和“我也走”的参照物依次是
A.月亮、我 B.我、月亮
C.天上的云、路边的景物 D.路边的景物、天上的云
【解答】解: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和云朵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月亮是运动的;以路边的景物为参照物,路边的景物和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是运动的。
故选:。
8.(3分)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有真有假。关于它们真假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在雷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②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③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内壁凝结出大量的水珠
④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液体加热到时就会沸腾。
A.①②为真、③④为假 B.②③为真、①④为假
C.①③为真、②④为假 D.③④为真、①②为假
【解答】解:①雷声与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雷声的传播速度,传播相同的路程,闪电用的时间短,雷声的传播时间长,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①是真的;
②这是因为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所以气泡变大,②是假的;
③冷的空调房内空气温度较低,热水杯外壁的温度较低,杯中水蒸气遇到冷液化成水珠,③是真的;
④在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但不是所有液体沸点都是100摄氏度,所以④是假的;
故选:。
9.(3分)广州在“回南天”的时候,房间里“湿气”很大,地砖上湿漉漉的。小明打开空调,调节到制冷模式,观察到空调出风口喷出“白气”,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空调吹出来的冷空气
B.“白气”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D.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主要是因为空气温度低,加快了水的放热
【解答】解:
、空气中水蒸气遇到空调吹出来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错误,正确;
、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主要是因为空调吹出的风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故错误。
故选:。
10.(3分)2017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17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更快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
、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故错误;
、二胡演奏中,演奏者拉动弓的力度越大,弦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错误;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比女低音快,故正确;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故选:。
11.(4分)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5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乙物质有固定的熔点
D.乙物质在段处于固态,段处于液态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错误;
、乙物质在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用的时间为,故错误;
、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其熔点为,故正确;
、乙物质在段处于固态,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则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段处于液态,故正确。
故选:。
1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甲、乙的平均速度均为
B.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时,乙在甲前方处
D.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解答】解:、由图可知,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内,乙处于静止状态,
内,乙的平均速度:
,故正确,错误;
、时,甲运动的距离:
,
时,乙运动的距离:
,
时,乙在甲前方:
△,故正确;
、时,甲的速度是,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错误。
故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2分)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测定地震。
【解答】解: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次声波测定地震的位置和等级。
故答案为:能量;次声波。
14.(2分)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 向南 运动,小李向 运动,(填向北或向南),小明处于 状态(填运动或静止)。
【解答】解:小芳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和小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旁的树木是向后运动的,即路旁树木向南运动;
小李同学骑得最快,因此小李在小芳的前方,并且与小芳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小李相对于小芳向北运动;
小明和小芳的速度、方向均相同,因此小明和小芳之间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改变,即小明相对于小芳处于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向南;向北;静止。
15.(2分)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是利用干冰 升华吸热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的“雾”。
【解答】解:“干冰”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液化。
16.(2分)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 振动 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解答】解: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7.(3分)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3.00 ;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
【解答】解:
(1)由图1可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物体的长度是;
由图2可知,甲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乙刻度尺的刻线紧靠被测物体,所以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图乙;
(2)由图3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3.00;乙;337.5。
18.(3分)液体温度计的是利用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 的特性制成的。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同一地点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由图知:在甲乙温度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
甲温度计液柱最高处在以上,说明温度高于,为;乙温度计上液柱最高处在以下,说明温度低于,为.所以甲温度计显示的是白天的气温,乙温度计显示的是晚上的气温。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
19.(2分)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就驶过6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相距,则汽车的速度是 22.5 ,汽车 (选填“已经”或“没有” 超速。
【解答】解:汽车驶过6根电线杆通过5个间隔距离,
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
汽车行驶的速度:
,
所以该汽车已经超速。
故答案为:22.5;已经。
20.(2分)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 0 ,但它示数是,放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但它的示数是,若它的示数是时,实际温度是 。
【解答】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将温度计放入其中,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是;
对应温度之差的比值相等:;
解得。
故答案为:0;4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1.(6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段距离 ,小车在段平均速度 。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后半程平均速度为,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用字母和表示)。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则
间的长度:;间的长度:;
段所用的时间:;
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短,而路程不变,由可得,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图中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速度大小不变,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图中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符合题意;
图中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车位置相对于点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图中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5)由可知,前半程所用时间:,后前半程所用时间:,
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2)40.0;0.3;(3)偏大;(4);(5)。
22.(6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表1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1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2)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
(3)在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2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表2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解答】解:(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酒精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铁圈的高度;
(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由表2知,当温度到达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为;当时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小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4)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故答案为:(1)水银;(2)铁圈;(3)96;98;低于;(4)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
23.(5分)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多选)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 弹起,原因是 。
【解答】解:(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故答案为:(1)转换法;(2)大;振幅;(3);(4)不会;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
四、计算题(24题8分,25题9分,共17分)
24.(8分)一列火车长,以的速度通过长为的隧道,求:
①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
②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
【解答】解:火车行驶的速度,
(1)根据题意可知:
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为:
答: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为。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答:这列火车需才能完全通过隧道。
25.(9分)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求:
(1)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解答】解:(1)由可得,内,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
(2),,
由可得,汽艇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
;
(3)汽艇通过的路程:
,
喊话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
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
答:(1)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
(2)汽艇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20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一教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物理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二小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育测试要用一个电子身髙测量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