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几年,沉思上。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窃以为,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七夕节春节:普天同庆的迎春盛会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政府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上一年的腊月(十二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新一年的正月十五。《尔雅 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说文解字》:年,谷熟也。(1)忙年1.腊八腊八粥的传说: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Sakyamuni)一家四口的故事;朱元璋。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灶王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祭祀灶神的食品鸡犬猪羊,瓜果枣豆,糖瓜。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扫房子磨豆腐。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官”。二十六去割肉洗疚疾有钱无钱,剃头过年。贴花花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做黄酒(2)团年,守岁年夜饭南方必备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北京荸荠(必齐)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2·压岁钱3·守岁放爆竹(年的传说)年关讨债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3)新年庆贺与拜年1·爆竹迎年2·拜祭祖先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5·送穷鬼与祭财神(4)正月初七“人生日”1·七菜羹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勤快,会计算,聪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2·人日登高闹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诗词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感受节日家乡的传统节日很多.如五月的端午节、七月的电节八月的中秋节等等。而最隆重义最热明的则地春节,我们这里俗称“过年”。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人们用一年辛勤劳作的积蓄忙着办年货。到了腊月二十日后,家乡处处都浸人了过年的繁忙热闹之中。人们支起了大锅蒸糯米酿甜酒打糍粑,招来亲朋好友杀年猪。杀的猪是不卖的,往往施制成腊肉以备来年招待客人、走亲访友。我们这里有谐语说:二十四,长工不管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肥猪:二十七,杀骗鸡:二十八打耙粑:二十九,酿甜酒;三十日,坐着吃。说的就是我们这里准备过年的情形。在忙忙碌碌中,腊月三十日到了,全家老少提了酒菜、纸钱、香烛、鞭炮,去给逝去的先人们上坟,我们称为“封岁”。说是要让先人们吃饱喝足,大家伙才好过年。所以这一天,山里到处是上坟的人,漫山遍野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可热闹了。到了傍晚四五点钟,丰盛的年夜饭准备好了。围着满满的一桌子菜,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开始吃年夜饭。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大家谈着话,相互让着菜,一派和睦热闹的景象。大人们给孩子们发了压岁钱,孩子们乐得欢天喜地。平常吃饭最磨磨蹭蹭的孩子们,年夜饭却吃得飞快。大人们一杯酒还未下肚,他们便呼啦-下出了门。他们要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给村中百家贺年。孩子们走东家,串西家。口中甜甜地嚷着:恭贺您过个好年!主人家眉开眼笑,拿出家中早准备好的小吃招待他们,还留他们吃年夜饭。孩子们总是很礼貌地推辞,又奔向下一家。全村都走遍了,然后带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回家。过年的这天晚上是不能早睡的,大人小孩必要坐到半夜12点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食品,谈天说地,讲故事,家中所有白灯都亮着,称为“守岁”,又叫“照岁”,以等着新的一年的来临。转钟了晚上12点一过,家中的男主人便匆匆带上纸钱香烛、鞭炮,挑着水桶去村中老井挑水。烧了纸钱,燃了香烛放了鞭炮。然后挑着满满担水回家。这就是家乡的“挑荷花水”。据说谁去得最早,来年的运气会最好,家中来年便财源滚滚。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往日贪睡的孩子们却早早起了床,忙着去给村里人拜新年。主人家便给孩子们喝红红的甜滋滋的糖茶,还摆下好吃的来款待他们。孩子们去得越多,主人家越高兴,说明这家人缘好,来年福气也最旺。初一过后,人们开始带着自制的腊肉,拿着糖,拎着酒,去给远方的亲戚拜年。这走亲访友的热闹景象,一直要到正月元宵节之后才降温。这就是家乡的“过年”,我喜欢!【点评】该文材料丰富,很有乡村气息,抓住家乡“过年”的情景,铺陈展开,给我们展现了一幕幕很有韵味的年景图,在平朴的陈述中蕴涵着浓浓的深情,给人对“过年”以无限的向往和回味。清明节清明节的来历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骊姬,申生,重耳(介之推)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清明习俗清明食品扫墓祭黄帝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同样又是清明时分,同样又是烟雨迷蒙。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有着一种莫名的惆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望着那烟雨中三三两两的扫墓的人,望着那烟雨中静静的墓,仰望那暗暗的天,心底弥漫幽幽的愁绪和沉沉的伤感!母亲!已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母亲的墓静静地立在凄清的风雨中,基上已是杂草丛生。立在母亲的坟前,我像有所期待,我好想听到母亲的呼唤,然而除了淅洲沥沥的雨声,什么声音也没有,我不免又陷入了一种失落。拔净那一片乱草,排上儿杯冷酒,再烧上一把纸钱。我很度诚地做完这些,跪在了时亲的坟前。母亲、您的儿子来了,您为什么一声都不吭呢?儿子多想再听听您的声音呀!风带忧,雨含愁,杂草含烟,真是“亲不在,低坟存、何处话凄凉"呀!然死者长已矣,存者只能水怀悲而已!泪眼婆娑中,猛然发现一棵枯树的树根处有一枝嫩嫩的芽儿,正依着枯树向上伸展。我的心一震,这是母亲的暗示吗?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儿子,早晚会有这一天的,妈走了,你要坚强!母亲是不希望她的儿子沉测于痛苦中。生命息息,总有代谢。古往今来,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片。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辈不断逝去,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逝去的是再也不会回来的了。在我们道尽对亲人的继绻思念、洒下所有伤痛的泪后,回忆就不应再是我们生活的负担。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母亲,您放心!儿子会记住您的话,坚强地走下去!这清明时节的和风细雨,不正在滋润着无限的生机吗?我知道,从今以后的清明,对我来说不会再是一个伤感的日子。【点评】本文感情真挚,娓娓道来,平朴而又自然,将清明时节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景与情融合较为完美。更值得肯定的是,本文并非一味抒发伤痛之情,那伤痛过后的感悟则表现了一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颇有哲理性。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风俗:吃粽子,赛龙舟。节日起源: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诗词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龙舟鼓点,声声激扬;镬中粽子,四处飘香。一年度的端午到了。江中龙舟争先恐后,岸上人群呐喊如潮。看着这赛龙舟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嗅着这蕴涵在空气中的浓浓的粽子香,我有些陶醉。但寻遍大街小巷却不见有关“屈子”的只言片语,我又有些迷茫。在这样的日子里,不知人们是否还记得那个在汨罗江畔徘徊的孤独的身影,还记得那个拥有伟大灵魂的屈原?远古的楚地,一个衣襟飘飘的身影在汨罗江畔徘徊。那就是对楚国忠心耿耿的屈子那就是楚王因忧民愁绪的屈子。面对秦使的花言巧语,面对郑袖的恶毒中伤,面对怀王怀疑的目光,面对糊涂而苟且偷生的群臣,他仰天长叹。“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近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望那风雨迷茫中的楚国,回望自己所热爱的家乡,他的心是如此揪心地痛:这里将成为秦国的疆域了。作为一个心中只有租国的人,如何承受这亡国的痛!又如何去见楚国先人!徘徊良久,他终于以袖掩面,投入了滔滔的汨罗江中。一代爱国诗人就此含恨痛辞人世,岂不令人扼腕叹息。“五月五,是端午。鼓龙船,寻屈子。煮粽子,撒江中……”后人敬仰怜惜屈子,便在他投江自尽的日子举行仪式吊唁他。江中赛龙船意为驱散水中之鱼,而将粽子扔到水里是为了让水里的鱼吃饱了以免咬着诗人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及在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的原因。现在,端午节仍在,赛龙舟亦是热闹非凡,粽子也吃上几只。但人们是否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景仰屈子的美德,并以之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则未为可知,因为我不见关于“屈子”的只言片语,所看到的都是厂家及商店推销商品的广告。我想这节日的盛况更多的是为了“赛龙舟”中的那份荣誉和那份高昂的奖金,更多的是为了“粽子”那可观的利润,更多的是为了那份赏玩和热闹。一个有名的文人这样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敬畏去纪念去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端午节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端午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走进我们先人的世界里好好感悟,让我们用一颗敬畏的心仰视我们的先人,让他们成为我们人生的榜样,让我们的民族魂永存!【点评】该文构思新颖,思考深入,由端午节想到民族精神,反映了考生敏锐而深入的思考能力。再者,考生对端午节的历史了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另外,本文语言颇有文采。中秋节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一个古老的诗国,有一个白发的诗人,拈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诗,给所有的孩子唱······老诗人捞月去了,小诗留在月光里悠扬,在故乡悠扬,在他乡悠扬······ ——熊秉明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世纪十年代某年的申秋节,明月悬空,照彻中原大地、大江南北。第一幕 中秋岳家人未圆 只因胡虏觑中原北宋相州汤阴岳飞家的小院里,岳母、后妻李氏及岳飞七岁儿子岳云围坐在一张小桌边, 桌上摆着几个月饼,小岳云双手撑在桌上,支着小脸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岳云:今儿的月亮真圆呀!比我们这张小圆桌还要圆,是谁把开亮界得这么圆的?是吴刚用斧头削的呢,还是小白兔用嘴哨的呢,还是嫦娥用手绣的呢?以前怎么没这么圆呢?李氏:傻儿子,今儿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的日子,所以月亮又圆又亮。岳云:别人的爹都回来了,可阿爹怎么没回来呀?我好想他哦!我想坐他的大马。李氏:你阿爹在外面打金兵。岳云:是谁让阿爹去的呀?阿爹什么时候回来?岳母:(摸着孙子的小脑袋)是奶奶让你阿爹去打金兵的,等打败了金兵,你阿爹就回来了。岳云:为什么要去打金兵呀?岳母:因为金兵抢了我们的土地,夺了我们的财物,还杀人,不让别人过好日子。有你阿爹打金兵,天下的老百姓才能安心地过日子,才能够全家团圆。岳云:阿爹长什么样子呀?李氏:你阿爹长得像你奶奶,你长得像你阿爹,你看看你奶奶,瞧瞧你自己,就知道阿爹什么模样了。岳云:我跟阿爹一模一样吗?岳母:有个地方不一样,你阿爹背上有我刺的“精忠报国”,你没有。岳云:奶奶,你帮我也刺上吧,我要和阿爹一样报国打金兵。岳母:真是我的好孙子!第二幕中秋巡营慰将士,一曲豪歌表情怀宋金对峙的战场,中秋的圆月下,岳飞巡查军营,分发月饼,并勉励士兵。岳飞:兄弟们,今天是中秋佳节,我们本应在家与亲人团聚过节,但金兵扰我国家,侵我土地,杀我亲人,掠我财物。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用我们的男儿气概为国家、为亲人铸就一座铁一 般的长城,保家卫国!众将士:愿听命。岳飞:我为众兄弟唱一曲我自创的曲子,以此共勉(伴着号角声放声高歌《满江社》)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将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画外音:中秋明月没他们怎能圆?中秋圆月因他们而更圆!壮哉,岳飞!壮哉,岳家军!壮哉,吃苦为民!壮哉,精忠报国! )【点评】该文结构、构思新颖,选取古人事道,运用成曲形式来作文,颂扬爱国英雄和爱国精神。这确实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值得肯定的创新。此外,本文在人物的塑造,上是成功的,人物语言与人物身份相符合,真实可信。如小岳云的天真、岳飞的英勇等。七夕节七夕节的简介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七夕节的习俗诗词七夕唐代·白居易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大人说七夕便是年轻情侣约会的时间,并且告诉我们,在七夕那天夜晚,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你要真听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的美好婚姻。真的有趣,感受七夕,感悟人世间爱情的甜蜜。重阳节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重阳节的习俗1·登高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