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明到云南玉龙雪山旅游时捡到一块有孔、可见颗粒物石头,该石头最有可能属于
A. 沉积岩B. 喷出岩
C. 变质岩D. 侵入岩
【答案】B
【解析】
【详解】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A错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晶体颗粒较细,喷出岩多气孔,B正确。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岩性紧密,岩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片理构造,即为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没有气孔,C错误。侵入岩没有喷出到地表,矿物在地下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冷却,没有气孔,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特点:具有层理结构,常伴有化石和能源矿产;岩浆岩特点:常伴有金属矿产,喷出型岩浆岩具有气孔构造。
2.里约热内卢(西三区)的留学生观看了10:00(北京时间)开始举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视频直播,当地开播时间为
A. 10月1日5:00B. 10月1日15:00
C. 9月30日23:00D. 10月1日21:00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比西三区区时早11小时,北京时间10月1日10:00,开始举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视频直播,西三区开播时间为9月30日23:00,C正确。故选C。
3.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日冕观测模式,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保持一直线,且地球恰好能完全遮挡太阳。这相当于在地球上观测到了
A. 日全食B. 日偏食
C. 月全食D. 月偏食
【答案】A
【解析】
【详解】日全食是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把太阳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保持一直线,且地球恰好能完全遮挡太阳,此时望远镜观测太阳时太阳完全被地球遮挡,此时类似日全食,A正确。日偏食是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没有把太阳完全遮住、只是遮住部分,B错误。月全食、月偏食发生时当月球、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月球全部或部分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发生的现象,CD错误。故选A。
【点睛】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球、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月球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4.“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出现大潮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
②上弦月
③满月
④下弦月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朔月(新月)和满月之时,月球的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相互抵消,形成小潮。出现大潮时的月相是朔月(新月)和满月,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点睛】日月影响潮汐示意图
5.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发生6.0级地震。当地居民通过电视、手机提前10秒收到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系统首次进入公众视线。下列最需要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B. 非洲西部
C. 南美东部D. 北美西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板块交界处因板块张裂、碰撞挤压引起地震,因此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欧洲东部、非洲西部、南美东部位于板块内部、距离板块边界较远,地震较少,ABC错误。北美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最需要建立地震预警系统,D正确。故选D。
6.2019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严重火灾,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空中烟雾浓重,这会导致大气对
A.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近地面气温降低
B.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近地面气温升高
C.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近地面气温降低
D.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气中烟雾浓重,浓重的烟雾会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近地面温度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作用B. 流水堆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D. 风力堆积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沙漠地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弱,流水侵蚀作用、流水堆积作用对沙漠地貌的塑造极少,AB错误。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沙漠地区降水少,风力作用明显,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的“蘑菇沙漠”景观是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8.下列出现“东风送雨”现象的气候区是
A. 热带季风气候区B.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 地中海气候区D.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风送雨”现象说明是偏东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风,高温多雨,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位于东亚,夏季吹东南风,高温多雨,B正确。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是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降水,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B。
9.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局部示意图,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图示依次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板块边界类型。
【详解】根据板块分布规律可知,甲为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板块。图中M为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②,N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①。故选D。
10.迪拜世博会将于2020年10月举行,届时展馆将使用5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结合下图判断,该地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
A. 风能B. 石油
C. 太阳能D. 潮汐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示地区为阿拉伯半岛,多数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风力小,A错误。石油不是可再生能源,B错误。热带沙漠地区晴天多,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该地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C正确。潮汐能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下产生的可再生能源,该地区海域面积小,潮汐能少,D错误。故选C。
11.《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诗词中“湘江北去”体现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B. 水汽输送
C. 降水D. 地表径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诗词中“湘江北去”指的是湘江向北流入洞庭湖,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地表径流,D正确。蒸发水汽向上升,A错误。水汽输送是从海洋向陆地,B错误。降水方向是向下,C错误。所以选D。
12.下图中,甲海域在离岸风的影响下海底营养盐类物质上泛,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鱼获量较大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半球夏半年来自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甲海域,由于西南风是从索马里半岛吹来的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给鱼类带来大量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所以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夏季。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13.下图中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
A. 沙丘B. 山地梯田
C. 三角洲D. 滨海沙滩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相邻等高线之间相差2米,坡度较缓,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判断图中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山地梯田,B正确;沙丘的等高线一般是新月型的,A错误;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C错误;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D错误。故选B。
14.盛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某天气系统控制下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下列示意图中,反映该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盛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是伏旱天气,是由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引起。反气旋从气流状况来说为辐散气流,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转,反气旋为顺时针辐散,D正确。A为南半球气旋,B为北半球气旋,C为南半球反气旋,ABC错误。故选D。
15.下图为甲乙两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造成甲地自然带更复杂的原因是甲地
A. 距海较近B. 降水较多
C. 纬度较低D. 海拔较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基带的自然带可判断出不同的纬度带。甲地基带是热带雨林带,对应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基带是针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与乙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低,热量丰富,C正确。温带雨林降水多但山地自然带谱不一定比低纬度山地自然带谱多,降水多少不是影响自然带谱多少的主要因素,B错误。距海远近无法判断且不是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两地的海拔相同,D错误。故选C。
16.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图中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侧为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相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地中海气候的自然带,A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自然带,D错误。故选C。
17.下图为海陆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洋流,这可能是
A. 巴西暖流B. 阿拉斯加暖流
C. 加利福尼亚寒流D. 秘鲁寒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温度自南向北在增大,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图中虚线表示洋流,洋流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为寒流,A、B错误;秘鲁寒流位于南半球,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北半球,D正确,C错误。故选D。
18.冬季,冷暖空气在昆明与贵阳之间相遇,形成准静止锋。此时昆明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A. 风和日丽B. 阴雨连绵
C. 乌云密布D. 晴雨无常
【答案】A
【解析】
【详解】昆明准静止锋的锋面主要在云贵之间,贵阳大部分地区冬季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因位于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阴雨连绵,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贵阳因“阳光不足,非常珍贵”而得名。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碧空如洗,阳光灿烂,气温较高;昆明纬度较低,加之北方高原、山地屏障作用明显,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此时昆明附近的天气状况是风和日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和天山准静止锋。
19.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迎风坡
②多锋面、气旋活动
③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A. ①②B. ①③
C. ①④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图显示的区域为我国的西南地区,由于湿润的西南季风可以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进入,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造成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①④正确,C正确。锋面气旋多在温带活动,与本图区域不符合,②错误;地势北高南低,受东南季风影响小,③错误。故选C。
20.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代表黑夜)。下列四地中,当天日落最迟的是
A. 莫斯科B. 上海
C. 新加坡D. 悉尼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中自转方向判断,图中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该半球为北半球。据光照图(阴影代表黑夜)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此时为北半球夏至。当天日落最迟说明该地昼最长。夏至北半球(极昼地区除外)纬度越高昼越长,四地中莫斯科纬度最高,莫斯科昼最长,当天日落最迟,A正确。上海、新加坡、悉尼纬度均低于莫斯科,昼长小于莫斯科,日落均早于莫斯科,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南北狭长,景观类型多样,资源丰富。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地区被誉为“风电宝库”,“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项目。
(1)从南部康县到北部敦煌自然景观迥异,说明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名称。
(2)沿河西走廊向西植被越来越稀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说明河西走廊风能资源丰富季节,并分析原因。
(4)简述河西走廊开发风能资源的意义。
【答案】(1)康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敦煌: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由于距海越来越远,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植被越来越少。
(3)冬春季节。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该地区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河西走廊地形平坦,两侧有山脉分布,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加大。
(4)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差异性表现、风能资源的开发和意义等知识点。
【详解】(1)图中南部康县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其自然带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敦煌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属于干旱地区,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2)沿河西走廊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因此导致植被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风力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植被条件分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区域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4)河西走廊由于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经济落后,开发风能资源,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环境问题突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能源的开发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2.土壤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闽东南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西部为山地,东部为丘陵、沿海平原,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由于人口密集,土地压力大,原始森林遭受较大破坏。这里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简述闽东南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关系。
(2)分析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八月份是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最严重的月份,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4)从航运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给闽东南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1)分布不均匀,由沿海向内陆侵蚀力递增,侵蚀更严重;南部、西北部出现极值区域,侵蚀最严重。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或降雨量越大,降雨侵蚀力越大)。
(2)甲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坡度陡;夏季风受地形抬升作用,降雨量大,降雨侵蚀力强;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土壤容易遭受降雨侵蚀;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3)除夏季风带来的降雨,8月份台风频发,多暴雨,导致降雨侵蚀力更严重。
(4)水土流失使泥沙汇入河道,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升,通航能力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闽东南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关系、水土流失原因、危害等知识点。
【详解】(1)由图可知,闽东南等降雨侵蚀力线分布不均匀特征明显,南部、西北部出现极值区域,数值在800以上,侵蚀最严重;等降雨侵蚀力线由沿海向内陆侵蚀力递增,侵蚀更严重,沿海最小;结合左图降雨量分析,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降雨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增,由沿海向内陆降雨侵蚀力递增,降雨量越大,降雨侵蚀力越大。
(2)水土流失应从降水、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角度答题。甲地区位于山区,地形崎岖,坡度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达到1800mm以上,降水集中,降雨侵蚀力强,数值达到800以上;材料中“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可知该地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不合理开发山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都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由于降雨侵蚀力与降水量相关,结合我国台风登陆时间,可知8月份降雨侵蚀力较高的原因可能是,除夏季风带来的降雨,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
(4)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增,大量泥沙汇入河流,导致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高,河道变浅,通航能力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点睛】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地形多在山区,地貌多在陡坡,植被很差,土壤是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气候是多暴雨,或降雨时间长。
人为因素: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草原超载过牧,以及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闽东南多山区,地形崎岖,坡度陡;降雨量大且集中,降雨侵蚀力强;不合理开发山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3.巴塔哥尼亚是个独特的地方,西接安第斯山脉,分布着广阔的草原和荒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某科考队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流的“滋润”,虽然荒溪广布,但河流以外流河为主。荒漠中有保存完好的、形成于约6000万年前的大片石化森林。石化森林形成的过程是:生长着的古代森林,受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掩埋,整片森林都演变成为化石,当这些化石出露地表即形成石化森林。
(1)分析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巴塔哥尼亚地区荒漠广布,但河流以外流润河为主,分析其主要原因。
(3)在地质时期巴塔哥尼亚地区曾森林茂密,据图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
(4)从内外力作用分析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出露地表的原因。
【答案】(1)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难以获得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2)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川融水成为众多河流的水源补给;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大陆轮廓东西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少,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形成外流河。
(3)当时安第斯山脉还未隆起,地势平坦,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较大,带来丰富降水,形成茂盛植被。
(4)板块运动使该地区地壳隆起;再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荒漠成因、外流区域广布的成因、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及地理过程的解读,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及地理过程动态变化的分析能力,整体难度较大。
【详解】(1)荒漠的形成反映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干旱的气候可以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结合本地区地理位置,该地处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部高大安第斯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强,形成雨影效应,难以获得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降水稀少,位于安第斯山东侧,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蒸发量大,使得本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2)主要考查外流区域广布的成因。安第斯山海拔高,冰川较多,夏季冰川融水成为众多河流的主要水源补给,地势西高东低,大陆轮廓东西狭窄,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较短,河流可以迅速入海,蒸发、下渗损失较少,多数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形成外流河。
(3)据右图可以看出,早期安第斯山脉还未隆起时,该地区地势较平坦,大陆东部发育流茂密的森林,说明早期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较大,带来丰富降水,当地森林众多,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
(4)首先古代生长的森林受火山爆发影响,被火山灰掩埋,可溶性矿物质渗入树体,最终将树木变成了化石。这是一个堆积形成化石的过程;其次当这些化石出露地表即形成石化森林,说明此阶段地壳抬升,使得森林化石受到外力(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最终形成石化森林。
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