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及反思
展开1.东汉的建立
2.光武中兴
二、外戚和宦官专权
三、黄巾起义
1.张角借“太平道”宣传和组织群众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3.184年起义爆发
4.黄巾军的失败和历史作用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本课难点: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
二、提问有关文景之治及汉武帝大一统的问题以后,教师指出,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达到了西汉的鼎盛时期。但是,从汉武帝以后,西汉便开始由盛而衰。后来,西汉是怎样结束的?东汉又是怎样建立的?以此导入新课。
三、“光武中兴”一目分三个部分讲。第一,东汉的建立;第二,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1.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2.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第三,光武帝统治以后,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一词,比较费解。教师应作解释: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刘秀一生中几个阶段:①参加起义军,在昆阳之战中起积极作用;②以地主阶级代理人身分重建汉政权;③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中兴局面。教师在讲课中要忠实于史实,对刘秀作出以肯定为主要方面的一分为二的评价。课本中的插图及小字,有助于学生对刘秀和东汉前期社会的理解,应指导阅读,但均不作要求。
西汉、王莽政权、东汉分别建立在公元前后,教师可用右面的纪年表将两汉政权时间标志出来,以帮助学生对公元前后的识别。
四、“外戚和宦官专权”一目,首先要讲清楚外戚和宦官各是什么人,然后讲清楚他们为什么能专权,最后在外戚和宦官中各举典型人物为例展示具体形象。课文小字关于梁冀的文字叙述比较详尽,可指导学生阅读,也可由教师叙述,但不作要求。宦官侯览的为非作歹,骄横专断也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了宦官统治的腐败和黑暗,教师要指导学习。
讲外戚与宦官专权时的穷奢极侈,目的在说明当时-黑暗,因此对穷奢极侈,广建宅第等具体描绘不宜过繁过碎,以免冲淡学生对黑暗统治的认识。
五、“黄巾起义”一目,着重讲清楚原因和特点,一、原因: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东汉末年的连年灾荒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讲这一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插图和竖写小字,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受压迫以及反抗精神的认识,但不作要求。二、特点: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1.张角利用“太平道”,通过传教和治病进行宣传和组织;经过十几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2.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竖写在旁边,要求记忆)预言;斗争的目标明确,时间具体;3.利用宗教形式掩护起义的准备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材料说明准备工作的严密和周详。
为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比秦汉时期三次农民起义在组织和发动群众上的不同之处:秦末农民战争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奋臂一呼,揭竿而起的,绿林赤眉起义是饥民暴动,都是仓促起义,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周密的组织,而黄巾起义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此处插图不作要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