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毎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ABCD)填写在相应的“答案栏”内.
1.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从理论上证明下列哪项是可能的( )
A.原始地球上无机物形成小分子有机物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无机物能形成大分子有机物或者生命
D.生命由非生命物质演化而来
【考点】N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设计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表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同时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答】解: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中,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无机小分子)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尿素(有机小分子).米勒的这个经典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物形成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这有力的支持了奥巴林的化学起源学说.
故选:A.
【点评】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2.下列有关同源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外形上不同 B.在功能上相同 C.在结构上相似 D.起源相同
【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如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同源器官的概念可知,同源器官包括:起源相同、外形上不同、在结构上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因此选项B错误.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的概念.
3.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底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
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 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的概念和化石的形成特点.
【解答】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分类地位(越低等 ),水生生物越多;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综上所述B、C、D选项不正确,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的概念和化石的形成特点,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学考和中考的重要考点,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直接的证据
B.细胞色素C的差异,也反映了生物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爬行类动物是由鸟类进化来的
【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N5: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A正确.
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B正确.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D错误.
故选:D.
【点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5.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有很多灭绝了,这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食物缺乏 B.遗传物质的改变
C.冰川的作用 D.不适应变化的环境
【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解答】解:按照达尔文的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当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如果没有产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就会在生存斗争中被环境淘汰,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某些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
故选:D.
【点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如果没有适应变化了环境的变异,就会被淘汰即不适者被淘汰.
6.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这是( )
A.经常使用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过度生长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进化,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点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即(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D.南方古猿、智人、直立人、能人
【考点】F3: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解: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故选:A
【点评】关于人类的进化应重点掌握进化的四个阶段.
8.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考点】4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9.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各级消费者
【考点】5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食物链和成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进一步构成食物网,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故选:B
【点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成食物网,其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大小.
1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
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 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考点】5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因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
11.某同学拥有该玻璃瓶、小鱼、螺、鱼、水草、洗净的细沙、经纱布滤过的池塘水制作一个生态瓶,房子室外,它与池塘生态系统相比较,稳定性差,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成分少 B.自动调节的能力弱
C.结构简单 D.缺少分解者
【考点】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池塘生态系统比生态瓶的生物种类多,稳定性强.
【解答】解:ABC、生物成分少、自动调节的能力弱、结构简单,都是生态瓶与池塘生态系统相比较,稳定性差的原因,ABC正确;
D、生生态瓶中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洗净的细沙、经纱布滤过的池塘水中还有细菌.
12.“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
A.虎的危害性大,多了容易被人发现而遭到射杀
B.虎性情孤独凶猛,不喜欢群居,驱逐了其他个体
C.能量流到高营养级的生物时很少,难以维持太多的个体
D.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相互捕食所致
【考点】5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
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故选:C
【点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据此解答.
13.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考点】L1: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等,因此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4.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黄萎病的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环境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遗传(基因)多样性
【考点】L1: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黄萎病的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表明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5.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是( )
A.提高畜牧的放养量,提供充足的饲料
B.改善生态环境
C.开发草原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
D.提高木材的产量
【考点】6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西部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的多样性、水土流失.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解答】解:由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性目的是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稳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常见的基础题.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C.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D.对某些珍稀动物进行就地保护吋还要进行迁地保护
【考点】L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故选:A
【点评】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17.食品在自然界腐败的原因主要是( )
A.食品内水分过多 B.食品暴露在空气中
C.食品的温度过高 D.食品内微生物大量繁殖
【考点】O2:食品的腐败原因.
【分析】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解答】解:所谓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败变质.其本质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分解变化过程.
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能够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分解,从而使食品腐败变质.故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18.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杀死原有微生物,不让其它微生物进入是关键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考点】O3: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分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A、我们知道由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在依附其上利用食物的养分,生长与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等味.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A正确.
B、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已达到防腐作用,B正确.
C、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水将B盆内进行了封闭,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有利防腐,C正确.
D、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食品防腐的原理,了解冰箱中保存食品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19.有关气调保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效果更好
B.按保鲜对象确定所需的气体组分
C.需要有大量氧气
D.气调保鲜主要是抑制其呼吸强度
【考点】O3: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分析】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如高温、密封等.
【解答】解:气调保鲜,顾名思义,是利用控制气体比例的方式来达到储藏保鲜的目的.气调保鲜技术是通过调整环境气体来延长食品贮藏寿命和货架寿命的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分的调节气体,抑制导致食品变败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微生物的活动,因此选项C不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气调保鲜是现在最热门的保鲜技术,不仅能延长货架期,而且能长久保持食物的形、色、味不变,不用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生物体的某基因拼接到另一生物的DNA上
B.转基因生物所表现出来的新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C.转基因动物所表现出的是接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D.现代某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还有待解决
【考点】P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就是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科学技术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只是看怎么用了,自然界物种基因的稳定转变是长时间物种进化的结果,在物种适应自然的同时,自然界也在适应物种,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解答】解: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A正确;
B、转基因生物所表现出来的新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B错误;
C、基因控制性状,转基因动物所表现出的是接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
D、现代某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还有待解决,如可以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D正确.
故选:B
【点评】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转基因技术就是人们研究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文字,完成相应问题.
(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 微生物 的发酵作用,在人为控制下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常利用的微生物是
酵母菌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 盐腌、糖渍、干制、酒泡 ;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 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 ;适当降低 温度和氧气浓度 可降低果蔬生命活动,延长贮藏时间.利用酶对食物进行保存,不仅能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2)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系的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固氨酶进而起到固氮作用,
从而降低水稻的需氮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更为理想的是直接将固氮基因重组到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细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化肥厂”,让植物直接固氮,这样就可以免施化肥.
上文所述的固氮技术是哪一种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 .
生物固氮对环境有何益处? 节省了生产化肥的设备和原料,同时还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
【考点】O1: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P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2)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解答】解:(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如酿酒、制作面包等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以避免食物的腐败变质.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可以延长贮藏时间.
(2)固氮水稻是将固氮基因转移重组到水稻基因中得到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固氮水稻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氮肥,节省了生产化肥的设备和原料,同时还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故答案为:(1)微生物;酵母菌;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温度和氧气浓度;
(2)转基因技术;节省了生产化肥的设备和原料,同时还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转基因生物改变了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应慎重对待.
22.下面是某生态农业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各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可称为一个 农田 (填“农田”、“海洋”、“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
(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 太阳能 .
(3)农作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一 营养级,家禽、家畜、人是 消费 者.
(4)图中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5)你了解当地农村对作物秸秆是怎样处理的吗?就你知道的说出两种并说明优劣. 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们常用焚烧的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往往导致烟雾弥漫,污染环境,并造成安全隐患.把秸杆粉碎后还田、沤肥,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
【考点】64:生态农业;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3:生态系统中的类型;5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解答】解:(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图中展示的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3)农作物是第一营养级,家禽、家畜、人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4)农作物秸杆处理办法有直接利用:把秸杆粉碎后还田、沤肥;新能源:发酵法生产沼气;环保: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月就会被分解.人粪尿中,含很多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除此之外,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人粪尿不能直接使用,要先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就地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因此,以上田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即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5)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们常用焚烧的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往往导致烟雾弥漫,污染环境,并造成安全隐患.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最好不要对秸秆进行焚烧.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的确是一种肥料,但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太大;应提倡秸秆的合理利用;例如:秸秆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等.这样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故答案为:(1)农田;(2)太阳能;(3)一;消费;(4)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5)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们常用焚烧的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往往导致烟雾弥漫,污染环境,并造成安全隐患.把秸杆粉碎后还田、沤肥,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3.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一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代表 无机环境 ;A代表 生产者 :B代表 分解者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
(2)碳元素在⑤和⑦中是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流动,在①和⑥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从物质角度来说,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周而复始 ,它和能量流动是 同时 进行的.
【考点】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其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无机环境.①④⑥表示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③代表光合作用,②⑤代表呼吸作用,⑦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答】解:(1)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无机环境.图中B代表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图中⑤代表呼吸作用,⑦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元素在⑤和⑦中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在①和⑥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两者同时进行.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故答案为:(1)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二氧化碳;周而复始;同时
【点评】结合碳循环示意图,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4.某同学从网络上复制的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如下: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应该是 ④→⑤→③→①→② (用工序中的序号表示).
(2)和制作镘头、面包不同,制作甜酒的发酵属于 酒精 发酵,在适温和 无氧 条件下将 葡萄糖 转化成 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 二氧化碳 气体造成的.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 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 .
(4)发酵过程要放在温暖的地方,这样做是 利于发酵 .
(5)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发霉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 (答出一条即可).
【考点】O1: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据酒精发酵分析答题.
【解答】解:(1)、在制作酒时,首先要把容器清洗干净,除去杂菌;然后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置入25℃左右的环境中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2)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无氧时能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出现泡沫.
(3)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30℃是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
(4)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为了利于发酵,装置应放在温暖的地方.
(5)制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
故答案为:(1)④→⑤→③→①→②
(2)酒精;无氧;葡萄糖;酒精和二氧化碳;
(3)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
(4)利于发酵
(5)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
【点评】熟练掌握制作甜酒的过程、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表示几类植物的进化关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