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编】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课件+同步教案
- 第七章第二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 第七章第三节《汗液的排出》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 第七章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七章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八章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5页。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代谢废物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生理学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七年级 下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讲课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基于“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本节课在对大量事实材料(实验现象、生活现象、资料)的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概括、提炼最终得出结论。
课标中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和学案导学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动性;用一些实际问题建立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指导相关生活领域;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带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知识获取的本质。
突出新课标中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思想,用重要概念的表述形式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代谢废物》是北京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代谢废物的主要成分、排泄的途径、排泄的意义。本节课是第七章的起始节,意在帮助学生对生物的排泄功能形成整体认识,为第二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和第三节“汗液的排出”的学习做铺垫。同时,该内容与第十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生情况:
学生具备“人体的营养、物质运输、能量供应”相关知识基础。已经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能熟练使用解剖器、显微镜等常用实验工具。学生对动手做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缺乏对其中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需要教师的问题、任务的驱动引导。
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实践式教学——通过亲自实验获得知识
教学手段:
问题导学,实验探究,资料分析,小组互助
技术准备:
学生尿液的收集,检验尿液的主要成分器具准备,排泄的意义相关资料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及其排出体外的途径。
描述排泄的概念以及排泄的意义。
能力目标
初步运用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使用图表和资料,处理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认同保护排泄器官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排泄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排泄的概念
教学流程示意
导入新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知
出示图片:汽车排出尾气、烟囱冒烟
讲解:与汽车排出尾气、烟囱冒烟类似,人每天也需要排出身体不需要的物质。例如人每天需要排尿。
提问: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追问:尿液还含有什么物质呢?
明确:需要实验检验。
观看。
思考。
水……
废物……
类比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出本节课内容。
环节二
探究新知(一)(排泄的物质及途径)
引导。
明确:今天用类似的方法检验尿液的主要成分
引导。
提问:各步骤需要做几件事?
补充:各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讲解:pH相关知识。
提示:注意安全。
引导。
补充:健康人尿液性质;影响尿液pH值的因素;尿液中的结晶体;尿素性质。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分析思考两个问题。
提问:1.你认为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出示:尿液的成分。
提问:2.人体的尿液颜色会有变化,如早晨起床后的尿液颜色会比较深,饮较多水后排出的尿液颜色会比较浅。这是怎么回事?
讲解:尿液成分的来源及排出过程。
提问:除了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外,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还能产生什么物质?
讲解:什么是代谢废物。
提问:代谢废物还有什么排出途径呢?
提问:有人说汗液和尿液的成分一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说明理由?
出示:汗液的成分
讲解:汗液的排出过程。
提问:代谢废物还有什么排出途径呢?
提问:呼气可以排出哪些物质?
讲解:气体的排出过程。
回忆:检验土壤浸出液方法。
自学:实验方法步骤。
回答。
明确:操作要领。
听讲。
操作并填写实验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
听讲。
回答。
明确成分含量不同。
回答,明确排出的是多余的水。
听讲。
二氧化碳。
听讲。
排汗……
根据实例回答。
明确:与尿液成分相同。
听讲。
呼气……
据旧知和实例回答。
听讲。
初步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二
探究新知(二)(排泄的概念及意义)
提问:排尿、排汗和呼气,尽管排出的物质不同,排出的方式也不同,共同点?
出示:排泄的概念。
提问:排便是不是排泄?并说明理由?
补充:某些动物特殊排泄途径。
引导。
补充:与健康生活相关的知识。
总结:排泄的意义。
比较回答。
明确:什么是排泄。
分析回答。
听讲。
分析三个资料,归纳排泄的意义。
听讲。
明确。
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初步分析资料,处理相关信息。渗透与生物学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认同保护排泄器官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回顾本节所学。
归纳核心概念。
环节四
学以致用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代谢废物
营
养
物
质
呼吸
作用
气体(呼吸系统)
尿素 尿液(泌尿系统)
尿酸
无机盐 汗液(皮肤)
水
二氧化碳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量规:
1.知识目标的评价:学案中的学以致用部分用分数评定。(5分)
2.探究能力的评价:
(1)探究活动的结果写在学案的相应位置用分数评定。(5分)
(2)探究活动的实践操作部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给以公开或个别口头表扬。
(3)探究活动的交流展示部分,教师依据发言情况给予口头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1)通过师生眼神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给予鼓励或提示性的表情评价。
(2)学案的书写和完成度用分数评定。(5分)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充分利用了学案导学开展学生活动,能做到及时检测、及时反馈,使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大大增强。导学案的设计真正做到了引导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活动的作用。学案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反馈!
充分利用了学校实验室资源,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检测尿液的主要成分实验,是新教材新加的内容,第一次将此实验设计进入课堂,克服了学生尿液的采集和具体操作细节等困难,不仅使全体学生都检验到了尿液的主要成分,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比较排尿、排汗和呼气三种代谢废物排出途径的异同点,得出排泄的概念,帮助学生消除了“排便是排泄”的错误概念。突破本节课难点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实际生活相关资料得出排泄的意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渗透了健康生活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排泄,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