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份质量监测语文语文试题(文字版,无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2021.10
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涂或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阅读《春》,回答下列问题。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甲】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回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乌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乙】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丙】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b 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 ① (工夫 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①处选填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和 hè 傍 bàn ①工夫 B.和 hè 傍 bàng ①工夫
C.和 hé 傍 bàn ①功夫 D.和 hé 傍 bàng ①功夫
2.结合语境,为文中【甲】【乙】【丙】三处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赶趟儿:①时间赶得上。 ②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乙】花针:①绣花用的细针。 ②刻着花儿的针。
【丙】黄晕:①昏黄,不明亮。 ②日光或者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黄色光圈。
A.【甲】① 【乙】② 【丙】② B.【甲】① 【乙】② 【丙】①
C.【甲】② 【乙】① 【丙】② D.【甲】② 【乙】① 【丙】①
3.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中回b两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 B. —— , C. : ; D. : ,
4.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盼望”这一动词的反复使用,反映出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迫切心情。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树、杏树、梨树以人的性格,写出了春花
争春比美、竞相开放的动态。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写出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非常亲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理解:上述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用三个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是新鲜、美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运用排比,讴歌春天,很有气势。
5.关于“春草图”的脚本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好像一个顽皮的孩
子,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从土里探出自己的小脑瓜儿,极富生命力,应该重读。
B.“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一句中,“满”字凸显出小草茂盛的特点,应该重读。
C.“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句中,“坐着”“躺着”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之间都需要停顿,因为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的悠闲。
D.“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句中,风是“轻悄悄”的,因为小草太美好,风都不舍得用力吹拂它,草是“软绵绵”的,太可爱,所以能够体现春草特点的地方都需要读出重音。
6.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体现了春天两种不同的美。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春
风》,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A.北方的春风是粗豪的 B.北方的春风是热闹的
C.北方的春风是诗境的 D.北方的春风是华丽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默写。(共4分)
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8.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9.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 ,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11-13题。(共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两首诗都有对声音的描写。其中,李白在【甲】诗中借“子规啼”表达了自己 的心情,在【乙】诗中通过“踏歌声”表达了自己 的心情。
12.两首诗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请结合【甲】诗画线诗句的内容,简要说说诗
人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两个文段,完成14-18题。(共10分)
文段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文段二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B.去后乃至 乃往,身自罢之
C.尊君在不?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下车引之 天又雨,公将焉之
15.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积累卡片。(3分)
积累词语 | 课文例句 | 词语释义 |
去qù | 太丘舍去 | 古今异义“去” 古义: ① (连接出发地) 如:去后乃至 今义:②(连接目的地) 如:去上海
|
引yǐn | 下车引之 | 重点实词“引” 本义:拉开弓 本文义:③ 引申义:延长;延续 |
1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1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个文段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8分)
19.腰封也称“书腰纸”,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其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
传、推介文字。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从四个选项中为表格中的名著各选一则恰当的推介语。(只填序号)(3分)
名著 | 《草房子》 | 《小英雄雨来》 | 《朝花夕拾》 |
推介语 | ① | ② | ③ |
【甲】从生活品味出生活的哲理。
【乙】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丁】每个正在成长中的男孩子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20.青春正是读书时,班级准备举办“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故事会,请从你读过的名著
中任选一个人物,向同学们讲一讲他(她)的故事吧。(10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人间烟火气》,回答21-23题。(共9分)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 , 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侯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黃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形形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21.阅读第④段,分别用本段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早晨炊烟和黄昏炊烟的不同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第⑤段与《散步》都写到了“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何
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在那颗星子下》,回答24-26题。(共11分)
在那颗星子下
——记我的中学时代
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抚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英语考试前一天的晚上,作为影迷的我没能抵挡住刚刚上映的《五朵金花》的诱惑,同我的三个“同谋”溜进电影院一睹为快。电影散场,意犹未尽的我们在马路上高谈阔论,不成想一抬头迎面走来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英语林老师。考试前夕,狭路相逢,走为上策啊。我一低头一扭脸,快马加鞭跑回家。带着但愿林老师没有看见我的祈盼,一头扎在恭候我多时的单人床上,进入梦乡。
④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⑤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我心想: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⑥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⑦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基础题100分,附加题20分,满分共120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⑧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⑨慢!
⑩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
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⑪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⑫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⑬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24.仔细阅读③—⑬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一次考试前,“我”在 ① 与林老师意外相遇。第二天考试,“我”凭着 ② 意外得了全班第一。试卷讲评时,老师要我 ③ ,我的成绩是47分。最后老师给“我”的成绩是 ④ ,并教育“我”,使“我”懂得 ⑤ 的道理。由此,“我”对老师充满了 ⑥ 。
25.第⑬段加点词“纤细”与“沉甸甸”看似矛盾实则饱含深意,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
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第⑬段画线语句,联系下面的文字,说说作者把林老师比喻成一颗星星的理由。(2分)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27.记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有灿烂的笑颜,温暖的拥抱,忏悔的泪水……这一切都让人挥之不去。请以“挥之不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字数500-7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期末]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25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活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