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建立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平面的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彩笔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格?
课件出示:
师: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呢,大家想到测量的方法了吗?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师:看来大家和淘气、笑笑想到一块儿了。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
学生独自观察,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说。
引导学生得出:数学书的的封面同样大,可是淘气、笑笑测量的结果却不同。
师:这是为什么呀?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好吗?
生:好!
二、讲授新课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他们用的格子不一样大。
师:原来是这样呀!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必须用同样大的格子。
师:这个提议不错!也就是说需要统一单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
师: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课件出示:
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师:你们知道吗?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课件出示: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师:看到这,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学生分组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反馈: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m2)。
3.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常用的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有多大呢?在我们的身边找一找好吗?
学生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反馈:
这个小正方形学具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这是1平方分米。
用报纸拼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1平方米可真大呀!那么1平方米的地面上可以站多少个小朋友呢?
学生独自猜一猜。
师:大家的猜测准确吗?我们分组站一站好吗?
学生分组站一站,然后反馈:
1平方米地面大约可站12名同学。
三、课堂练习
1.每个小方格表示1cm2,数一数,填一填。
2.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连一连)
3.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一张美术纸的面积大约是4( )。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60( )。
(3)一块橡皮一个面的面积约为6 ( )。
(4)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 )。
4.解决问题。
图中每个小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图形补充完整,使图形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m2)。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2、4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1厘米 1平方厘米(cm2)
正方形——边长 1分米 面积 1平方分米(dm2)
1米 1平方米(m2)
【教学反思】
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导入部分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交流中探究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原因,进而得出解决的办法。在学习面积单位时,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过程,然后结合实际物体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对面积单位不仅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有了理性的认识。
数学北师大版面积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面积单位教案,共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案,共6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