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27m B.27mm C.270cm D.270mm
    2.如图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近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4(Fa)”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4.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5.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疫情在烟台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本着对国家、家庭和个人负责任的态度,烟台人民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不戴口罩不出门。小华出门前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关于镜中小华像的虚实、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变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虚像、0.6m、不会 B.实像、0.6m、不会
    C.虚像、0.8m、不会 D.虚像、0.8m、会
    6.2020年6月21日恰逢“夏至”节气,下午13:00开始,烟台的天空中出现了“日偏食”,见图。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水中折筷 B.拱桥倒影
    C.手影游戏 D.雨后彩虹
    7.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
    B.家用超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C.把脉(切脉)一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
    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对诗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9.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10.当你站在岸边,看到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而发生危险。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1.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12.《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莱阳到威海的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夜骑平均速度5m/s,走完此路段所需时间大约为t。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的原因以及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空气传声的速度大于固体传声的速度
    1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为参照物的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4.用刻度尺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30.72厘米、30.72厘米、30.74厘米、32.72厘米,关于实验中用到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圆柱体的直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1mm(0.1cm) 30.73cm B.1mm(0.1cm) 30.7267cm
    C.1cm 30.7cm D.1cm 30.73cm
    15.某同学在跑步的过程中,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判断该同学在此运动过程中各段的平均速度变化情况及你判断的根据(  )

    A.不变 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
    B.逐渐增大 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少
    C.逐渐减小 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多
    D.先减小后增大 路程时间都在变化二者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3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机械秒表的示数为    。

    17.(3分)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知道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通过查资料又知道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1.5×1011m,聪明的小明算出了从太阳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上需要经历的时间大约是    ;小华认为可以从地球上发射超声波到达月球,记录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时间,也可以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她的想法    (“可行”或“不可行”),因为    。
    18.(3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若用甲、乙、丙、丁代表四种声音,则你可以归纳提炼出哪些信息    、   、   。

    19.(3分)下图是根据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绘制的图像。则由图像你能直接或间接获得的该汽车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   ,   。

    20.(3分)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    ,屏幕上出现了汽车的影子,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因为    。

    三、作图简答题(21题4分,22题5分,共9分)
    21.(4分)图中的A′B′是物体AB经过平面镜M后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

    22.(5分)图中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图甲中的倒影有没有牌子本身明亮呢?其中的物理道理是什么?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看图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图乙中的倒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23题8分,24题8分,25题6分,共22分)
    23.(8分)图中所示是“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对斜面的坡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要想通过两次实验的测量数据能够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两次实验开始时要满足什么要求?
    (4)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5)各小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4.(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天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请你作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步骤①当中,省略掉的部分是怎么做的?
    (2)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哪儿?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25.(6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到平面镜上,目的是什么?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能否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是否发生了?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什么?
    (4)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当怎样做?

    五、分析计算题(26题12分,27题12分,共24分)
    26.(12分)“十一”假日,小明爸爸驾车带一家人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9:10时小明同学观察了汽车上的仪表盘,表盘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汽车行驶到9:40时,小明观察到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
    (1)请你认真观察后,对该仪表的功能和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2)请你认真分析和提取题目中的信息记录下来,同时求出根据题目条件可以求出的所有物理量。

    27.(12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查体成了城乡居民司空见惯的健康习惯,而做心电图是最出基本的查体项目之一。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请你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分析计算出乙的心率。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27m B.27mm C.270cm D.270mm
    【分析】物理试卷一般使用B4纸,结合对常见长度的了解,运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可解答。
    【解答】解:
    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27cm=270mm=2.7×108nm。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体长度的了解和单位的认识,可做出解答。
    2.(2分)如图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近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4(Fa)”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声源是空气柱;空气柱越短,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是:丙、乙、甲、丁,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丁,则与“4(Fa)”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丁。
    故选:D。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同时能确定影响声音的本质因素,知道空气柱的振动影响水瓶的发出的声音是本题的关键。
    3.(2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体,“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海底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根据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2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故C符合题意;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理解探究的目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2分)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疫情在烟台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本着对国家、家庭和个人负责任的态度,烟台人民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不戴口罩不出门。小华出门前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关于镜中小华像的虚实、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变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虚像、0.6m、不会 B.实像、0.6m、不会
    C.虚像、0.8m、不会 D.虚像、0.8m、会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她的像距平面镜1m,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则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0.8m,仍为虚像,大小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6.(2分)2020年6月21日恰逢“夏至”节气,下午13:00开始,烟台的天空中出现了“日偏食”,见图。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水中折筷 B.拱桥倒影
    C.手影游戏 D.雨后彩虹
    【分析】日偏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分别分析题中四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即可解答。
    【解答】解:日偏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水中折筷,是由于光的折射;
    B、拱桥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
    C、手影游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
    故选:C。
    【点评】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分析。
    7.(2分)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
    B.家用超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C.把脉(切脉)一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
    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家用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把脉(切脉)一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音色,故C符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
    8.(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对诗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A正确;
    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9.(2分)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频率和音调关系的掌握情况,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0.(2分)当你站在岸边,看到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而发生危险。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首先明确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池底的光线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A、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规律,故A错误;
    B、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传播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折射规律,故B错误;
    C、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C错误。
    D、图中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11.(2分)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2.(2分)《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莱阳到威海的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夜骑平均速度5m/s,走完此路段所需时间大约为t。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的原因以及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空气传声的速度大于固体传声的速度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慢是在气体中。
    【解答】解: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故A正确;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C正确;
    D、空气传声的速度小于固体传声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可解答此题。
    13.(2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为参照物的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①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改变,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楼台在水面成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
    C、马与百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马为参照物,百花向后退去,故C正确;
    D、“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相对行驶的小船来讲是运动的;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则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此时青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以古诗词为内容,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和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
    14.(2分)用刻度尺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30.72厘米、30.72厘米、30.74厘米、32.72厘米,关于实验中用到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圆柱体的直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1mm(0.1cm) 30.73cm B.1mm(0.1cm) 30.7267cm
    C.1cm 30.7cm D.1cm 30.73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相邻刻线之间的长度,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可得圆柱体的直径。
    【解答】解:由于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测量值的倒数第二位可得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32.72厘米与前面三次测量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删去;
    圆柱体的直径为:
    D=≈30.73cm。
    故选:A。
    【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15.(2分)某同学在跑步的过程中,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判断该同学在此运动过程中各段的平均速度变化情况及你判断的根据(  )

    A.不变 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
    B.逐渐增大 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少
    C.逐渐减小 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多
    D.先减小后增大 路程时间都在变化二者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因此该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该同学在此运动过程中各段的平均速度不变,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状态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3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1.40cm ;机械秒表的示数为  3min10s 。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40cm﹣5.00cm=1.40cm;
    (2)由图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到3.5之间,分针示数是3min,大盘分度值是0.1s,大盘示数是10s,则秒表示数是3min10s。
    故答案为:1.40cm;3min10s。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7.(3分)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知道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通过查资料又知道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1.5×1011m,聪明的小明算出了从太阳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上需要经历的时间大约是  500s ;小华认为可以从地球上发射超声波到达月球,记录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时间,也可以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她的想法  不可行 (“可行”或“不可行”),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又知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5×1011m,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出时间;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又知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5×1011m,
    根据速度公式v=可得从太阳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上需要经历的时间大约是t===500s;
    (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月球周围是真空,因此不能用超声波测地月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500s;不可行;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18.(3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若用甲、乙、丙、丁代表四种声音,则你可以归纳提炼出哪些信息  甲、乙、丁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 甲、乙、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 乙的波形与甲、丙、丁不同,音色不同 。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乙、丁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甲、乙、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乙的波形与甲、丙、丁不同,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甲、乙、丁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甲、乙、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乙的波形与甲、丙、丁不同,音色不同。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9.(3分)下图是根据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绘制的图像。则由图像你能直接或间接获得的该汽车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前10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 , 10s后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0s后轿车运动的速度为20m/s 。

    【分析】根据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意义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图为v﹣t图像;由图可知,前10s内,轿车做加速运动;10s后,轿车的运动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后,轿车运动的速度为20m/s。
    故答案为:前10s内轿车做加速运动;10s后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后轿车运动的速度为2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v﹣t图像的分析,属于基础题。
    20.(3分)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  汽车反射黄色光 ,屏幕上出现了汽车的影子,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红 色,因为  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解答】解: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反射黄色光。
    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将影子照亮,由于背景是白色的,反射各种色光,所以能反射红光,故影子区域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汽车反射黄色光;红;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注意: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三、作图简答题(21题4分,22题5分,共9分)
    21.(4分)图中的A′B′是物体AB经过平面镜M后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虚像、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物体AB。
    【解答】解:分别作出像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实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如图:

    【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用实线连接即为物体。
    22.(5分)图中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图甲中的倒影有没有牌子本身明亮呢?其中的物理道理是什么?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看图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图乙中的倒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2)光照射到不平的反射面上时会发生光的漫反射现象。
    【解答】解:(1)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子本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中,使得水面反射的光线减少,所以倒影暗了一些;
    (2)水面有涟漪,则一部分光线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了四面八方,使得倒影有些模糊。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难度不大。
    四、实验探究题(23题8分,24题8分,25题6分,共22分)
    23.(8分)图中所示是“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对斜面的坡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要想通过两次实验的测量数据能够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两次实验开始时要满足什么要求?
    (4)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5)各小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分析可知实验原理;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就越快,越不方便测量时间;
    (3)两次实验开始时都应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4)从便于测量时间的角度分析;
    (5)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解答】解:(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就越快,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越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要想通过两次实验的测量数据能够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两次实验开始时都应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4)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出声音的同时按下秒表,便于测量时间;
    (5)各小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误差造成的。
    答:同上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动手能力。
    24.(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天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请你作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步骤①当中,省略掉的部分是怎么做的?
    (2)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哪儿?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分析】(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后,需要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得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后,需要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得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
    (1)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5.(6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到平面镜上,目的是什么?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能否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是否发生了?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什么?
    (4)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当怎样做?

    【分析】(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2)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为了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
    【解答】解:(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2)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的,这样做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已经发生;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答:(1)目的是显示光路;(2)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已经发生;(3)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测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此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最基本的探究实验,应当掌握。
    五、分析计算题(26题12分,27题12分,共24分)
    26.(12分)“十一”假日,小明爸爸驾车带一家人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9:10时小明同学观察了汽车上的仪表盘,表盘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汽车行驶到9:40时,小明观察到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
    (1)请你认真观察后,对该仪表的功能和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2)请你认真分析和提取题目中的信息记录下来,同时求出根据题目条件可以求出的所有物理量。

    【分析】(1)该仪表可显示汽车当前的速度和已经行驶的路程;
    (2)由图甲与图乙所示可知汽车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该仪表可显示汽车当前的速度和已经行驶的路程,由图甲可知9:10时汽车当前的速度为80km/h。汽车已经行驶13561km,
    由乙图可知9:40时汽车当前的速度为80km/h。汽车已经行驶13596km;
    (2)由图甲与图乙所示可知,汽车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s=13596km﹣13561km=35km,
    汽车行驶的时间:t=9:40﹣9:10=30min=0.5h,
    汽车的平均速度:v===70km/h。
    答:(1)该仪表可显示汽车当前的速度和已经行驶的路程,由图甲可知9:10时汽车当前的速度为80km/h。汽车已经行驶13561km,
    由乙图可知9:40时汽车当前的速度为80km/h。汽车已经行驶13596km;
    (2)汽车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为35km,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0.5h,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0km/h。
    【点评】本题考查汽车仪表盘的使用、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属于基础题。
    27.(12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查体成了城乡居民司空见惯的健康习惯,而做心电图是最出基本的查体项目之一。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请你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分析计算出乙的心率。

    【分析】对于同一台心电图仪来说,相邻两波峰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心率与波长的乘积一定。
    【解答】解:甲的心率为60次/min,
    设乙的心率为n,根据题意得
    60次/min×25mm=n×20mm
    解得n=75次/min。
    答:乙的心率是75次/min。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清楚对同一台心电图仪来说,不同人的心率与心电图的波长乘积一定。


    相关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市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图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应用创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