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广东省普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1页
    2021年广东省普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2页
    2021年广东省普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广东省普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普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字词书写,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孩子在课堂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班长的学习成绩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跳绳,有的跑步,真是各得其所。
    D. 我班在这次体育节的足球比赛中以0比3的成绩负于九年级一班,同学们对此津津乐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节制的暴力网络阅读,让孩子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淆并不奇怪是可能的。
    B. 两会期间,不但是政府报告还是一些古诗词,这些女神级翻译总能翻译得很流畅。
    C. 春天的广州各大公园鲜花盛开,生机盎然,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城市景观花卉的装饰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二、句子默写
    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
    (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
    三、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便是敬。
    (2)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 suǒ(________)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________)矣。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wèi tóng jiá là(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5.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并回答问题。
    参考消息网消息,日媒称,f将自3月28日起首次在日本提供服务,首先在和歌山市启动。共享单车服务可通过APP轻松使用,有助于减少闲置自行车和提高各地区的流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f将以和歌山市为开端,逐渐扩大在日本的服务区域。27日f将在和歌山市政府与该市共同举行记者会,届时将宣布出租地点和费用等使用方案详情。和歌山在大阪附近,将成为f进入关西的切入点。据悉,f已经在海外70余座城市开展运营,投放超过12万辆共享单车,为海外用户累计提供超过2500万次骑行服务。
    (1)拟一个不超过20字的标题。
    (2)简述拟此题目的理由。
    五、课内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六、课外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识李·观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亦往看。虎承间③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王戎: 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折枝: 压断枝条。③承间: 趁机。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树在道旁而多子/羊肠小道
    B.纵百姓观之/稍纵即逝
    C.王戎亦往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了无惧色/一走了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尝 与 诸 小 儿 游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诸 儿 竞 走 取 之 唯 戎 不 动
    (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
    七、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何吴明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 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做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前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 小时或 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⑪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同时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理解”需要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做高质量的习题。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同时也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D.交叉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成为一个'学霸'的学习方法”。
    B.第⑦段“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一句中的”一般而言”删除后,原文意思发生改变。
    C.第⑨段“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一句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本文先介绍了“学霸”的含义,再分别介绍了“详尽发问法”、 “心理意象法”、 “习题检测法”、 “分散学习法”、 “交叉学习法”五种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3)老师要求背通《狼》,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狼》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琴声中的玫瑰
    ①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②小雪一派淑女状: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嚣。
    ③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④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 30元。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小雪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然而在我陪小雪去填报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⑤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你妈妈会明白的。"那位评委暖昧地笑了笑。
    ⑥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⑦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她是很有希望过级的……"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
    ⑧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骚动。那位评委悄悄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头。
    ⑨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
    ⑩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她又想起了那句话: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1)请在横线上把本文的情节补充完整。
    报名考试→________→________→考试失败
    (2)请简要分析⑦段中“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3)小说以“琴声中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含义?
    (4)请从音乐艺术、小雪及其母亲三个角度,分别谈谈你从小说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八、作文
    10.按要求作文。
    请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九、名著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速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有诗为证: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1)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________》翻译成英文时为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该作品中充斥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其中________(填人物姓名)口中唱出的这几句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就是真实写照。
    (2)结合原著说说李逵要杀宋江起因、经过和结果。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试概括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A.声名狼藉:名声败坏到了极点。不合语境;
    B.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使用错误;
    C.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使用正确;
    D.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
    2.【答案】 D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把“是可能的”或者“并不奇怪”删掉;
    B.关联词搭配不当,把“不但”改成“不管”;
    C.搭配不当,把“好时机”改为“好地方”;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句子默写
    3.【答案】 (1)忽复乘舟梦日边
    (2)到乡翻似烂柯人
    (3)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分析】本题中“烂柯人、宫阙、琼楼、蜡炬、麾、炙、霹雳”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忽复乘舟梦日边
    (2)到乡翻似烂柯人
    (3)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三、字词书写
    4.【答案】 (1)旁骛
    (2)萧索
    (3)根深蒂固
    (4)味同嚼蜡
    【解析】【分析】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páng wù”写作“旁骛”;
    萧索:意思是荒凉、冷落、萧条、凄凉,“xiā suǒ”写作“萧索”;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gēn shēn dì gù”写作“根深蒂固”;
    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wèi tóng jiá là”写作“味同嚼蜡”。
    故答案为:⑴旁骛
    (2)萧索
    (3)根深蒂固
    (4)味同嚼蜡
    【点评】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四、综合性学习
    5.【答案】 (1)f小黄车将于3月底首次登陆日本。
    (2)该标题从整体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让人印象深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结合材料“f将自3月28日起首次在日本提供服务,首先在和歌山市启动”归纳答案:f小黄车将于3月底首次登陆日本。注意不超字数。
    (2)本题考查题目理解。所拟题目“f小黄车将于3月底首次登陆日本”,概括了材料的主要内容,言简意赅。中国的小黄车登陆日本,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去关注新闻,让人印象深刻。
    故答案为:⑴f小黄车将于3月底首次登陆日本。
    ⑵该标题从整体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让人印象深刻。
    【点评】⑴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⑵新闻标题的作用,一是要准确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二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答案,考生可仔细体会。
    五、课内阅读
    6.【答案】 (1)得到;胜于;用脚踢
    (2)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3)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得:得到;②句意: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甚:胜过,胜于;③句意: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蹴:用脚踢。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①“恶(厌恶),甚(胜于),患(祸患),辟:(通‘避’,躲避)”②“乡(通‘向’,原先,从前),穷乏者(穷人),得(通‘德’,感激)”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3)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舍生取义。选项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⑴得到、胜于、用脚踢
    ⑵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⑶A
    【点评】⑴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⑶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每一个选项进行仔细比对,注意细微的差别。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六、课外阅读
    7.【答案】 (1)D
    (2)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①从他从路边李子的多少而判断李子甜不甜,可见他幼年就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说明他早慧(聪慧);②从面对老虎,别人惊慌逃避,他却一点惧色都没有,可见他有胆量。
    【解析】【分析】(1)A.道路/道路;
    B.放任/放任;
    C.也/也;
    D.完全/结束;故选D。
    (2)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 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该句意: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断句就是: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通读全文,“识李” 讲述了王戎通过“树在道旁而多子”推断出李子必苦的故事,可以看出王戎善于观察、推理,不被表象迷惑,可以通过表象看本质;“观虎” 讲述了面对虎啸“观者无辟易颠仆”,而王戎“了无惧色”的故事,可以看出王戎有胆量。故综合以上所述内容,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D
    ⑵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⑶①从他从路边李子的多少而判断李子甜不甜,可见他幼年就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说明他早慧(聪慧);②从面对老虎,别人惊慌逃避,他却一点惧色都没有,可见他有胆量。
    【点评】⑴⑴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写作语句,故事情节进行概括。注意对故事情节的准确理解,注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的把握。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牙,让百姓们来看。王戎也前往观看。老虎在笼子里爬在笼杆上吼叫,它的吼声使大地也在颤抖,观看的人没有不害怕躲避的,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脸上没有恐惧的样子。
    七、现代文阅读
    8.【答案】 (1)B
    (2)C
    (3)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狼》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向法。想象自己是“屠户”,将其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变成一幅幅图画,使其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四部分,在分散时间背诵每一部分。
    【解析】【分析】(1)B.结合原文第⑦段“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可知,B“我们要尽量多做高质量的习题”表述错误。故选B。
    (2)C.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C的“10小时、15小时或20小时”不是列数字。故选C。(3)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①《狼》是一篇文言文,首先翻译成现代文更好理解,然后通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这样背起来更容易,这是用到了“详尽发问法”。②本文讲的是人狼对峙,最终人靠智慧杀狼。这时候,可以分角色演绎课文,假如自己是“屠户”,这样就可以在脑海中把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变成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这是用了“心理意象法”。③《狼》这篇文言文,一般情况下都是课上师生分析理解后再背诵。这样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可以先做一部分和课文有关的习题,比如做几道情节梳理练习题,这样对学习内容掌握和记忆更有帮助。这是用到了“习题检测法”。④学习课文时,把文章分层,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把文章分为四部分,在分散时间背诵每一部分。这是用了“分散学习法”。⑤每周可安排不同内容的语文课。例如,两三节课学完《狼》后,可以进行其他语文习题的训练。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是用到了“交叉学习法”。
    故答案为:⑴B
    ⑵C
    ⑶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狼》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向法。想象自己是“屠户”,将其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变成一幅幅图画,使其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四部分,在分散时间背诵每一部分。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⑵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与作用,考生要结合文章仔细体会与分析,读出该说明方法究竟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一特征。
    ⑶该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注意灵活运用文章中介绍的知识点,并结合相关题目进行阐述。不能简单地概括。
    9.【答案】 (1)暗示改名;拒绝改名
    (2)①母亲以实际行动告诉女儿要沉着冷静,而且以这种从容不迫的动作做出表率;②拂去落叶和后面婉言谢绝相照应,细节之中包含母亲的深意;③拂去落叶,便也拂去了滚滚红尘中的污染。
    (3)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雪的琴声是所有钢琴声中最好听的,犹如玫瑰般珍贵,漂亮,同时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品质如玫瑰般美丽、高贵。
    (4)小雪的角度:①做人要正直,不能为了利益而违背良心。②在遭遇不公时,要冷静。③对于世俗的污染,我们要敢于用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敢于对世俗说“不”。
    母亲的角度: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为孩子做好榜样。音乐艺术的角度:①琴艺的获得,要靠艰苦磨炼;艺术的更高追求需要的是执著不懈。②音乐是艺术,不要拿世俗玷污纯洁的艺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能力。根据第④段“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可以梳理概括出第一空答案:暗示改名;根据第⑧段“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可以梳理概括出第二空答案:拒绝改名。
    ⑵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从“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帮小雪拂去长裙上的一片落叶的动作可以看出,母亲想以这种从容不迫的实际行动告诉女儿在比赛时要沉着冷静;从“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可以看出,小雪母亲拂去落叶的细节和这里的婉言谢绝相照应,细节之中包含着母亲对女儿的正确引导;从“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可以看出,母亲拂去落叶的动作,实际上也暗示了母亲拂去了世俗对纯洁艺术的污染。
    (3)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琴声中的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小雪优美动听的琴声比作漂亮的玫瑰。从第⑧段“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可以看出,“琴声中的玫瑰”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雪的琴声是所有钢琴声中最好听的;从第⑩段“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可以看出,“琴声中的玫瑰”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品质如玫瑰般美丽、高贵。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和启示。题干要求从音乐艺术、小雪及其母亲三个角度作答。小雪的角度,抓住“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她显得很平静”等语句,从正直、冷静、勇敢等角度作答;小雪母亲的角度,抓住“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等语句,从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做好榜样等角度作答;音乐艺术的角度,抓住“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等语句,从艺术本身的神圣圣洁和追求艺术的执着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暗示改名、拒绝改名
    ⑵①母亲以实际行动告诉女儿要沉着冷静,而且以这种从容不迫的动作做出表率;②拂去落叶和后面婉言谢绝相照应,细节之中包含母亲的深意;③拂去落叶,便也拂去了滚滚红尘中的污染。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雪的琴声是所有钢琴声中最好听的,犹如玫瑰般珍贵,漂亮,同时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品质如玫瑰般美丽、高贵。
    ⑷小雪的角度:①做人要正直,不能为了利益而违背良心。②在遭遇不公时,要冷静。③对于世俗的污染,我们要敢于用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敢于对世俗说“不”。
    母亲的角度: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为孩子做好榜样。音乐艺术的角度:①琴艺的获得,要靠艰苦磨炼;艺术的更高追求需要的是执著不懈。②音乐是艺术,不要拿世俗玷污纯洁的艺术。
    【点评】⑴情节的梳理,需要考生结合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出情节内容。
    ⑵细节描写的作用,一定要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可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也有可能是想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考生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体会。
    ⑶标题的含义,要注意在通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从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前者只需要回答出表面意义即可;后者则要结合主旨进行阐述。
    ⑷启发感悟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积极向上的角度进行阐述,注意在回答时,要结合文章情节进行表达,不能空洞。
    八、作文
    10.【答案】 【参考例文】
    在尝试中成长
    人生就像一条路,而那些困难便是那高低不平,窄小险峻的小径。在这条漫漫长路中,当我们面对艰难险阻,克服心中恐惧,踏上第一步时,就注定了我们要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成长,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至少这一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上了初中以后,我对于看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丰富的人物描写,曲折的情节变化,都让我很是激动。而且小说中时常有许多好词好句,或许我没见过,也或许是不熟悉的词语,都通过描写印入我的脑海。看的小说越来越多,我便开始想:我能不能也写出一篇文章呢?从小学开始,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我几科中最差的,我也一直对于我写小说的能力表示怀疑。直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好词好句收入我的脑海后,我幻想:我写的文章会好的,会让读者的心情随其中情节的曲折而变化的。可是当我辛辛苦苦写完一小章,重新阅读起来才发觉写的真的很幼稚,连我自己都这么觉得,看来这篇文章真的很失败。我开始仔细阅读起来,总结经验,一次的失败算不了什么,在尝试中获得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之后,我尝试着把文章发表到网络上去,让读者提提意见。这一次,我写的依旧不好,但比起第一次确实是有一些进步。我又开始了我的阅读,希望从中更多的吸取精华写好我的文章。终于在一遍遍的尝试下,达到了我满意的标准。可能这个标准对于别人来说不高,但我认为我努力了,我达到了自己的标准,我很开心。
    经此一事,我懂得了人这一生中不会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克服。但只要自己努力了,尝试了,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在失败中总结了经验,就一定会从经验中成长起来,变得更强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在尝试中成长”里面包含了两个关键词语“尝试”“成长”。“尝试”一般是指人的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挑战,“成长”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写该作文时,应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语展开,且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采用叙述事件穿插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在“尝试”中自己的成长和感悟。依据文题要求,可以确定文章的叙事重点在“尝试过程”,行文中需明确过程是什么,注意结果要突出感悟、成长。选材构思方面,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一直在成长、一直在长大。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有所改变、有所获得。同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引导、关怀我们的人,亦有促使我们成长的事件,可以将其写出来进行分析从而从中获得感悟与思考。例如:选择自己的励志小故事、家庭小事、生活小事等素材,以自己学习、生活中经历的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的典型事件为主体,重点叙述自己尝试战胜它们时候表现出来的执著精神,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
    【点评】写作本文时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要写出真情实感。例如:“我”在什么样的尝试中,在尝试过程中“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等。“小故事蕴藏着大道理”,通常我们的成长就是在一件件小事的尝试中有所收获的,因此立意选材一定要典型,从细微处着笔,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确保行文之时对于事件与人物的描写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心思想以及感悟。
    九、名著阅读
    11.【答案】 (1)水浒传;白胜
    (2)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没说,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教人拦住,气做一团。
    (3)①他有正义感,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富有同情心。节选文段中他对刘太公女儿的遭遇,就很有同情心,并拔刀相助。②他鲁莽中透着可爱。例如“负荆请罪”“被张顺骗下水打斗”“李逵耍滑”中都表现出了憨厚、率直、天真的一面,让人读后忍俊不禁。③他也有思想上的局限性。他既反贪官,也反大宋皇帝,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可他夺位以后的理想却是“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这说明他仍然受皇权思想的支配。④行动上莽撞,易出乱子。他头脑简单,有勇无谋,嗜斗,嗜杀,这是他人性中的一大缺陷。⑤他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他下山接母,母亲却被老虎吃掉,令人为之落泪。他最终被自己最敬爱的哥哥宋江毒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文段中“李逵”“燕青”“宋江”等人物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水浒传》;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出自“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是白胜所唱。
    (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积累。结合原著可知,两个恶人冒名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李逵路过庄上,得知这件事,误以为宋江强抢民女,所以内心十分生气。回到梁山以后,李逵“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然后“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要杀宋江。结果被“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而李逵也是“气做一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结合选文和原著,从李逵误以为是宋江强抢民女,气到要杀宋江中看得出他有正义感,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富有同情心;攻破祝家庄以后,李逵见人便杀,说明李逵行动上莽撞,易出乱子,看得出他是一个头脑简单,有勇无谋,嗜斗嗜杀的人;从“负荆请罪”“被张顺骗下水打斗”“李逵耍滑”等事件中可以看出,李逵虽然鲁莽,却也透露着可爱,表现出了憨厚、率直、天真的一面;从李逵“扯召谤钦差”事件中扬言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看得出他既反贪官,也反大宋皇帝,可他夺位以后的理想却是“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这说明他仍然受皇权思想的支配,思想上仍有局限性。
    故答案为:⑴水浒传、白胜
    ⑵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没说,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教人拦住,气做一团。
    ⑶①他有正义感,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富有同情心。节选文段中他对刘太公女儿的遭遇,就很有同情心,并拔刀相助。②他鲁莽中透着可爱。例如“负荆请罪”“被张顺骗下水打斗”“李逵耍滑”中都表现出了憨厚、率直、天真的一面,让人读后忍俊不禁。③他也有思想上的局限性。他既反贪官,也反大宋皇帝,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可他夺位以后的理想却是“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这说明他仍然受皇权思想的支配。④行动上莽撞,易出乱子。他头脑简单,有勇无谋,嗜斗,嗜杀,这是他人性中的一大缺陷。⑤他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他下山接母,母亲却被老虎吃掉,令人为之落泪。他最终被自己最敬爱的哥哥宋江毒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记忆。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识记,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结合积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情节的概括。解析此类题时,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能够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单叙述即可。
    ⑶人物形象的分析,解析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回答时要结合具体情节,不能太空洞。

    相关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拟写下联,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