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三章 复习学案
知识回顾
1、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 分 子 | 原 子 | 离 子 | |
区 别 | 概 念 | 保持物质 性质的 微粒 | 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 | 带电的 或 |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 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 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 |
是否独 立存在 |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 |
构 成 | 分子由同种 或不同种 构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 一般有 、 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 电荷成为 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 电荷,成为 离子。 | |
所显电 性情况 | 电性 | 电性 | 阴离子:带 电荷 阳离子:带 电荷 | |
表 示 方 法 | 用 (分子式)表示 | 用 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 |
联 系 | 在化学 反应中 的表现 |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 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 ||
表 达 方 法 |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 |||
基 本 属 性 | 体积 ,质量 ,都是在不断 的,微粒之间有 。 同种微粒 相同,不同种微粒 不同。 |
3、物质的组成(构成)
单 质 分 子 CO2
元 素 物 质 原 子 Hg
化合物 离 子 NaCl
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 原子的质量。
质子 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③决定 种类。
原子核 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 中子 ② 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 ①质量约等于 (或 )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数 = 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为什么?)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题精讲
有A、B、C三种粒子:已知A带1个单位负电荷,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B粒子的第一、第三两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每个C粒子中有3个原子核,其质子数总和为10。
1 写出A、B、C的符号:A ,B ,C 。
2 B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A粒子的核电荷数是 。
3 写出B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钠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练习巩固
1、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111 B、272 C、50 D、161
2、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同的是(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元素的种类
3、某元素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之间,已知R2 的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及与钠化合时的化学式分别是
A x、Na2R B 2x、NaR C x-2、Na2R D x+2、Na2R
4、一种物质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成两种或多种更简单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空气 D、单质
第三章 复习学案(二)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既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 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 原 子 | 离 子 | ||
阳离子 | 阴离子 | |||
区 别 | 粒子结构 |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
粒子电性 | 不显电性 | 显正电性 | 显负电性 | |
符 号 | 用元素符号表示 |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资料在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小结,引入新课,新课,归纳总结,分组深入探究,拓展延伸,达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