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I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 1 )无限情怀。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 2 ),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在初一,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内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月亮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从初一,经过十五,再到月末,完成一个循环。
月亮的这种阴晴圆缺,折射到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上,就是老子说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有的东西残缺了,实际上它获得了另外一种“圆满”——月亮只有一弯月牙的时候,是一种“损”,一种缺失,但它已经蓄满了生命,正在迈向圆滿,这就是,“损之而益”。有的东西圆满了,完成了,实际上却逐渐走向残缺——圆月当空,流光( 3 )地,是一种璀璨,一种“益”,但它的力量已经达到巅峰,无力再更圆一些更亮一些,只能慢慢消瘦下去,这就是“益之而损”了。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____4____,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圆,就成了中国人心灵的寄托。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寄托 趋之若鹜 泄B. 承载 情有独钟 泄
C. 寄托 情有独钟 泻D. 承载 趋之若鹜 泻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正是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B. 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C. 正是因为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D. 因为正是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答案】1. C 2. B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狄更斯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答案】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迎来重大变化,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相关的文化领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开始向“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发展。2018年1月,文化部出台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结构,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需求等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展望未来,伴随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我们将在“全数字化”环境中从事人文研究与传播,在“全人文化”环境中从事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数字人文还处在萌芽期,对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以应对新的挑战。
(摘编自《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光明日报)
材料二: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腾云峰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指出,数字时代需要树立共享理念,要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要让文物尽快数字化,建立起实现共享的数据库平台、传播平台。但这些仅靠文博领域的人是做不到的,需要跨领域合作。
过去3年,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与探索,让传统文化以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故宫QQ表情、《奇迹暖暖》的故宫传统服饰主题、以故宫南迁历史为素材的原创漫画《故宫回声》、“玩转故宫”地图导览小程序、天天P图——“故宫国宝唇彩”换装和《古画会唱歌》音乐专辑等10多个项目,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国潮”。
据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介绍,2019年9月,双方又达成一项新合作,将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并推动数字化采集行业标准的建立,形成一套面向未来的数字解决方案。“科技、艺术和文化,都是推动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也是腾讯提出新文创战略、持续推进与故宫和敦煌等文化机构合作的初心。未来,还将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结合,让人类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程武表示。
(摘编自《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 中国文化报)
材料三: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创意是核心。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带来了新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网络游戏;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比如数字出版。当时,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不强,还处在跟随阶段。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开始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标志的IP。传统文化机构利用自身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主动开放数字文化资源,寻求与数字文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
(摘编自《“数字+文化”,跑出跨界融合加速度》 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5G时代到来,超带宽带来的高速度和低时延,将使整个世界更加快速而广泛地连接,为各种新技术如VR、AR的应用打开大门。程武预言,“未来10到15年,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将成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这是一个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认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将呈现出三个特点,即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
(摘编自《全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值逾3万亿元》 北京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迎来重大变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向“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发展。
B. 仅靠文博领域的人无法做到让文物数字化及共享数据库平台、传播平台的建设,需要跨领域合作完成。
C. 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在2019年9月达成的新合作,在相关领域可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D. 未来10到15年,是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
5. 以下最能反映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和趋向的一项是( )
A. 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它。
B. 文物单位与数字传播平台合作,让传统文化以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C.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结合,让人类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
D. 传统文化机构利用自身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主动开放数字文化资源。
6. 结合材料,下列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部出台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B. 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跨界共享理念得到接受。
C. 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显著提升,大量具有鲜明中华文化标志的IP已形成。
D. 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技术提升,使科技与文化结合成为了可能,并推动了二者的加速融合。
【答案】4. D 5. C 6. C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高皇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水上,禽赵王歇。
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问曰:“仆欲北伐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东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此将军所短也。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遣使报汉,且请以张耳王赵,汉王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相关链接]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致:送达
B. 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谢:道歉
C. 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 按:止住
D. 燕从风而靡 靡:归顺
8.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 燕已从而东临齐 夫赵强而燕弱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广武君善于审时度势,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②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③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④东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
⑤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
⑥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A. ①②③B. ②⑤⑥C. ①③④D. ④⑤⑥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B. 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C. 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候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D. 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
A. 韩信率领几万军队攻打赵国,赵王在井陉集结军队,号称有二十万之众。双方军队人数悬殊,同时汉军不占据地利。
B. 广武君认为,汉军乘胜攻赵,不可阻挡,赵军宜断绝其粮草,固守,伺机取胜;而成安君则恃众轻敌,急于迎战。
C. 广武君被擒后进言韩信,如果不能使燕臣服,燕、齐两国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于刘邦统一天下不利。
D. 韩信采纳广武君计策,不战而屈燕之兵,韩信遣使向汉王报告,张耳被封赵王。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
(2)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3)然则何由?
13. 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韩信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7. B 8. C 9. B 10. C 11. C
12. (1)有人将广武君绑了送至韩信帐前,韩信解开广武君的绳索,让广武君面朝东而坐,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广武君。
(2)果真让长安君听(采纳)了您的计策,像我这样的人也已经被擒获\俘虏了。
(3)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做呢?
13. 韩信随机应变,知己知彼,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攻心。能抓住对方心理劝降;能审时度势,听取正确意见。
第Ⅱ卷
本卷共14小题,共117分。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四、(2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杜甫将小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这样写切题,又使诗具有诗情画意。
B. 杜诗的颈联写灌木经雨、鸟兽沐雨,“暂”“轻”二字突出表现晨雨之“小”。
C. 周诗写春雨,诗人不但着力写雨中之景,也写雨后的情形,风格雅丽工整。
D. 春季农事伊始,农田待耕,一个“语”,将耕人喜得春雨之情展露无遗
15.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 两首诗虽同写“雨”,手法和情感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描绘了一幅“银丝之雨弱不禁风,竟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的清晨微雨图。
16. 《晨雨》:诗人由听觉写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紧扣“小”和“晨”二字,精心绘出一幅清新甜美的晨雨图,表达了对生活强烈的热爱之情。《春雨》:运用侧面烘托、渲染等手法,借景抒情,描绘诗人初春时节于楼上凭栏,静观远处农事伊始、农田待耕的画面,抒发为农人因雨而喜,心中欢欣满足的情感。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6)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其二)》)
【答案】 (1). 吞声踟蹰不敢言 (2). 隔叶黄鹂空好音 (3). 岩扉松径长寂寥 (4). 栗深林兮惊层巓 (5). 吴楚东南坼 (6). 垆边人似月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敦煌
①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②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③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④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⑤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⑥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⑦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⑧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那些无声飘过的岁月的风。
⑨“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⑩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⑪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⑫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⑬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
⑭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8.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 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不因干旱而枯竭,月光之下,其波浪奔涌,气势磅礴,更显梦幻般的美丽。
D.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是一句“锥心”之语。这样说的原因是莫高窟被意外发现以后,无数学者为此皓首穷经,甚至远涉重洋。
E. 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19. 作品第⑤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
20. 请赏析第⑧段。
21. 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答案】18. CD 19. 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20. 运用联想、想象。由眼前的“泥塑”和“壁画”联想到当初的创造,想象能工巧匠精心细致的描画、上色,来表现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突出时光流转和历史的久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佛像”(敦煌艺术品)的栩栩如生和所传达的平静乐观的佛教精神。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生动地表达莫高窟的千年历史,有很强的抒情性,增强了感染力。
21. 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文化魅力之大)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六、(10分)
22. 《红楼梦》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阆苑仙葩”指________ (2)“美玉无瑕”指________
【答案】 (1). 林黛玉 (2). 贾宝玉
23. 毛宗岗所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哪三位主要人物?
(1)智绝:________(2)义绝:________(3)奸绝:________
【答案】 (1). 诸葛亮 (2). 关羽 (3). 曹操
24. 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一副有关中秋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月静池塘 风摇帘幕 桐叶影 桂花香
中秋: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
【答案】 (1). 月静池塘桐叶影 (2). 风摇帘幕桂花香
25. 很多场合,沟通语言的确很重要。如果你发微信邀请朋友来自己家里做客,该怎样说?下面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欢迎你随时叨扰,请千万不要客气啊。
B. 诚挚地欢迎你,你的到来定会让我家蓬荜生辉,你还是不要爽约。
C. 欢迎你来我家做客,我今天特意买了你最爱吃零食,不见不散。
D. 你到我府上共叙同窗之谊,正好拜访一下令堂,以表达尊敬之情。
【答案】C
七、(6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著名诗人曾告诚孩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眼力、思力、定力、抗压之力。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一种或几种,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眼力是一种“定力”
鉴定是一门“眼学”,靠的主要是“眼力”,这是没有问题的。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种“定力”,是通过与自身各种微妙隐蔽的心理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
“为重名所骇”者,本质上是自信不足,心虚“怯阵”。“重名”就是“来头大”,包括很多因素,比如世家旧藏,著录累累,前辈大师的结论,题跋“帮手”的过硬等等。与“怯阵”相反的是“轻敌”,古代书画市场上,那些缺乏“证据链”的,“光头光脑”的“真龙”,被冤枉埋没的又何可胜数。鉴定中的求真与务实,需要的是一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立精神,既能“视袁绍如㙇中枯骨”,又能“识英雄于草莽之中”。
刚愎自用无疑是眼力的“毒药”。鉴定乃层层“掘进”之事业,需要不惮改过、从善如流的态度,如果被身份面子绑架,自护其短,不能虚心面对不同见解与前沿知识,自然无法做到吐故纳新,精进不已。而依赖与从众,则是固执的反面。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其他人一起看东西的时候,或者高水平人士对某件作品已有明确看法,多会不自觉地产生“放松”的心理。据当事者回忆,早年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鉴定书画时,就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鉴定数量庞大,一件书画拿上来后,只要一两个说话影响力大的人发表了观点,其他人除非发现有力证据,多是随声附和。
由贪婪而自欺,因畏难而避责,又是另一对矛盾。贪心一起,智商归零,这是世上绝大多数骗局成立的理由。有些行家帮别人鉴定难得犯错,而自己买东西却时而“马失前蹄”,就是“捡漏”心理的作祟。“捡漏”之心一旦发动,通常八匹马拉不回来,贪念趋进,理性后撤,使劲寻找有利自己判断的“正面”信息,而对反面信息视而不见。于此等处,可知“信息”与“外缘”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心在做捡择。
所以,离开了“定力”,就没有靠得住的“眼力”。“眼学”的背后,是一门“心学”。 一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中正、开放、虚灵,“活泼泼地”。另一方面,要随时省察“起心动念”的那一瞬间,警惕所有的先入之见和惯性思维,并且能够及时纠正、“转向”。恰如“中锋用笔”,实质上是一种不断让笔锋从偏侧散乱的状态回归中正与弹性的动态平衡的能力。
佛家云“八风吹不动”、“平常心是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些玄妙的哲理,都可以运用到鉴定的场合。从这个角度看,鉴定与撑船、写字一样,都可以成为一种“修行”。
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