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327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3274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3274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答案
展开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的正确顺序是( )
①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②有机大分子物质形成原始生命
③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④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2.(2分)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最切合( )
A.营养类型与生活习性 B.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
C.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D.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3.(2分)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
①智人阶段 ②能人阶段 ③南方古猿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4.(2分)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
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
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
5.(2分)据科学检测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说明( )
A.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2分)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界、纲、门、目、科、种、属
C.界、目、纲、门、科、种、属 D.界、门、目、科、属、种、纲
7.(2分)关于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8.(2分)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不包括( )
A.生物的形态结构 B.生物的生理特性
C.生物的生活习性 D.生物的个体大小
9.(2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
A.有真正的花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由胚珠发育成种子 D.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10.(2分)用藻类植物来生产生物燃料,利用的是藻类的哪一主要特征( )
A.大多生活在水中
B.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身体有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
11.(2分)下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的被子植物的是( )
A.珙桐 B.桫椤 C.铁线蕨 D.水杉
12.(2分)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 )
A.植株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C.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大的地方
D.叶只有单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入
13.(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
①卵生 ②用鳃呼吸 ③用鳍游泳 ④体表覆盖鳞片,有黏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2分)判断鲸是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 D.体温恒定
15.(2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特化成翼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卵外有卵壳保护
16.(2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青蛙 D.水分
17.(2分)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18.(2分)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19.(2分)种植水稻后要经常消除田间的杂草,这是因为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合作 D.竞争
20.(2分)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21.(2分)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22.(2分)下列各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内的榕树 B.池塘中的泥鳅
C.巴中的母亲河巴河 D.小河中的虾
23.(2分)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4.(2分)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塑料垃圾
25.(2分)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下列描述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
B.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
C.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
D.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
26.(2分)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下列对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力气大且不生病
B.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C.不抽烟、不酗酒就一定会健康
D.人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27.(2分)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①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食品
②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
④坚持体育锻炼,可多到江河中游泳
⑤多吸烟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28.(2分)作为一名宣传员,你能指出下列有关吸毒危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吗( )
A.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B.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C.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D.对社会影响不大
29.(2分)“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
C.用注射器“吸毒”的人,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
D.某人只要看到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毒瘾就会发作,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30.(2分)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31.(2分)生物圈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2.(2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 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33.(2分)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将生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4.(2分)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物质循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 应尽的义务。
35.(2分)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 。
36.(2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是有一定限度的。
37.(4分)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 与 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
38.(4分)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这个因素可以分为 因素和 因素。
39.(2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40.(2分)闻名世界的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泡菜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41.(4分)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主要包括 和 。
42.(2分)我国著名作物育种科学家 教授培育出了新型的水稻即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五、阅读作答(每空2分,共10分)
43.(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近期,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 。
(3)美丽中国,是需要所有中国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的。写出我们能为“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开展的两项活动:① ;② 。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的正确顺序是( )
①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②有机大分子物质形成原始生命
③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④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2分)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最切合( )
A.营养类型与生活习性 B.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
C.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D.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不适合生物的生存,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无生命的。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可见,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比较符合思想家老子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无生命的,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
3.(2分)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
①智人阶段 ②能人阶段 ③南方古猿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解: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南方古猿阶段②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①智人阶段。
故选:C。
【点评】人类进化的阶段多以填空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4.(2分)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
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
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其中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解:A、达尔文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B、达尔文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如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进而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C、生命是上帝创造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神话传说,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D、研究表明,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5.(2分)据科学检测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说明( )
A.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析】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人类和黑猩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A错误。
B、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错误。
C、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D、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容易错选为B。
6.(2分)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界、纲、门、目、科、种、属
C.界、目、纲、门、科、种、属 D.界、门、目、科、属、种、纲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解答】解: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7.(2分)关于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解:A、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相似程度则越多。故A错误;
B、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少,亲缘关系则越远。故B错误;
CD、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则越近,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等级的特点。
8.(2分)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不包括( )
A.生物的形态结构 B.生物的生理特性
C.生物的生活习性 D.生物的个体大小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解答即可。
【解答】解: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有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生物的个体大不能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依据,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9.(2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
A.有真正的花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由胚珠发育成种子 D.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分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解答】解:ABD、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故ABD错误。
C、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都是由胚珠发育成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
10.(2分)用藻类植物来生产生物燃料,利用的是藻类的哪一主要特征( )
A.大多生活在水中
B.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身体有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
【分析】藻类植物的作用如下:
①氧气的主要来源,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0%;
②可做鱼类的饵料;
③可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④可供药用,如从藻类中提取的褐藻胶、琼脂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但与其生产生物燃料没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
B、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细胞含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B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作用是关键。
11.(2分)下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的被子植物的是( )
A.珙桐 B.桫椤 C.铁线蕨 D.水杉
【分析】经过科学家的鉴定和统计,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其中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近388种,如银杉、桫椤、珙桐、水杉等。
【解答】解:A、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
B、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B错误;
C、铁线蕨不是一级保护植物,C错误;
D、银杉、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都属于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的珍稀植物,明确珙桐属于被子植物。
12.(2分)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 )
A.植株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C.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大的地方
D.叶只有单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入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常被用来检测空气的污染程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意义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关键是了解苔藓植物叶的特点。
13.(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
①卵生 ②用鳃呼吸 ③用鳍游泳 ④体表覆盖鳞片,有黏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可以从鱼的体色、体表、体形以及呼吸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
【解答】解: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用鳃呼吸;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但①卵生不是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所以②用鳃呼吸,③用鳍游泳,④体表覆盖鳞片。都是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故选:C。
【点评】生物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注意并不是所有特点都一定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4.(2分)判断鲸是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 D.体温恒定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解答】解:鲸具有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特化成翼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卵外有卵壳保护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解: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减少空气的阻力。A正确;
B、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B正确;
C、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C正确;
D、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外有卵壳保护,但与飞行无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6.(2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青蛙 D.水分
【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描写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的“歌唱”,人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其中,水稻、青蛙和人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组成了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组成非生物因素。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
故选:C。
【点评】熟知诗句的含义以及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2分)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A、“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降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
C、春天气温回升,“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8.(2分)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农谚“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常出现春旱现象,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因此说明此时主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并结合诗句分析来解答。
19.(2分)种植水稻后要经常消除田间的杂草,这是因为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合作 D.竞争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解:水稻与水稻旁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0.(2分)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此题主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
【解答】解:“春兰秋菊“这一句可以说指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植物生理学所说的光周期,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光照变长,这时适合的光周期促使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不同的影响。
“南桔北梨“是由于温度的原因,桔在北方的温度下是不能生长的,而梨也无法适应南方过热的温度环境,所以两种情况都会使桔或梨长势不好,而且不结果或结果风味不佳“南橘北梨”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1.(2分)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分析】(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解答】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有两个,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22.(2分)下列各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内的榕树 B.池塘中的泥鳅
C.巴中的母亲河巴河 D.小河中的虾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校园里的榕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BD、池塘里的泥鳅、小河中的虾,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C、巴中的母亲河巴河既包括了巴河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巴河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正确。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3.(2分)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解答】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24.(2分)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塑料垃圾
【分析】①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
②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及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解答】解: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故选:C。
【点评】理解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的成因、危害及预防。
25.(2分)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下列描述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
B.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
C.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
D.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利于保护生物圈
B、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圈
C、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利于保护生物圈
D、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利于保护生物圈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6.(2分)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下列对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力气大且不生病
B.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C.不抽烟、不酗酒就一定会健康
D.人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分析】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27.(2分)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①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食品
②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
④坚持体育锻炼,可多到江河中游泳
⑤多吸烟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识。解答时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①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②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健康的生活还需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学会③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坚持体育锻炼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多到江河中游泳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28.(2分)作为一名宣传员,你能指出下列有关吸毒危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吗( )
A.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B.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C.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D.对社会影响不大
【分析】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
【解答】解:A、吸烟严重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A正确;
BC、吸烟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BC正确;
D、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有人把吸烟称作“20世纪的鼠疫”,可见吸烟危害的严重,对社会影响大,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吸烟的危害,明确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做到自己禁烟,并宣传禁烟的危害,利己利民。
29.(2分)“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
C.用注射器“吸毒”的人,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
D.某人只要看到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毒瘾就会发作,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分析】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解答】解: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A正确。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B正确。
C、吸毒有很多方式,如用注射器“吸毒”,即静脉注射,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C正确。
D、看到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毒瘾就会发作,这是对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等条件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确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30.(2分)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
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31.(2分)生物圈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是通过 生存斗争 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生存斗争(或生存竞争)
【点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32.(2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解答】解: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故答案为:自然选择。
【点评】关键是知道达尔文的主要科学成就: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33.(2分)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将生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分析】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解答】解: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分解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真菌与细菌的作用,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对物质循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4.(2分)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物质循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 每一位公民 应尽的义务。
【分析】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于每一生活细节中做好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资源回收三方面的工作。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两个方面着手考虑,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故答案为:每一位公民。
【点评】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35.(2分)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 生态平衡 。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生态平衡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36.(2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但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个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调节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7.(4分)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 捕食 与 被捕食 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
故答案为:捕食;被捕食。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38.(4分)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这个因素可以分为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因素的含义、分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故答案为:生物;非生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
39.(2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水 。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解: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发萌。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故答案为:水
【点评】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40.(2分)闻名世界的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乳酸菌 ,泡菜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解: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因此泡菜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乳酸菌
【点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41.(4分)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主要包括 发酵技术 和 现代生物技术 。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解答】解: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工业起源很早,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用发酵法酿酒,然后开始制酱、制醋、制腐乳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现代的发酵技术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如青霉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能治疗疾病。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0世纪未,随着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技术﹣即系统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信息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等。
故答案为: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技术的种类。关键是了解传统发酵技术以及现代发酵技术的区别。
42.(2分)我国著名作物育种科学家 袁隆平 教授培育出了新型的水稻即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分析】袁隆平培育出来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解答】解: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提高水稻的产量,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袁隆平。
【点评】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五、阅读作答(每空2分,共10分)
43.(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光合 作用。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2)近期,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 焚烧秸秆 。
(3)美丽中国,是需要所有中国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的。写出我们能为“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开展的两项活动:① 节约用电 ;② 骑自行车上班 。
【分析】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②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答】解:(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2)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焚烧秸杆,给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3)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活动,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光合;碳﹣氧
(2)焚烧秸杆
(3)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
【点评】理解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植被的意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7/8 16:39:10;用户:2451558564;邮箱:2451558564@qq.com;学号:7121128
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阅读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阅读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