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兰溪中学英才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兰溪中学英才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 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给自来水杀菌
B. 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 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 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
C. 液体加热 D. 量液体
-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和离子都不能再分
- 小雨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
①3个锌原子;;
②两个氢分子:;
③两个氢氧根离子:;
④原子结构示意图对应的粒子:;
⑤氯化亚铁的化学式:;
⑥价的氧元素:。
其中正确的有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 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则某物质的组成是
A. 一定有C、H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B. 只含C、H元素
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因掺有三聚氰胺而造成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g
B.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 三聚氰胺是由15个原子构成
D.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 | 5 | 2 | 20 | 22 |
反应后质量 | 待测 | 11 | 28 | 5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 年10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美丽富饶而又充满水乡灵韵。但我市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在不断攀升,怎样才能处理好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呢?请你从防止水污染的角度向全市人民提出一条倡议:______。
目前,全国最大的管道直饮水工程在我市东城安居住宅小区运行,供水面积达210多万平方米。如图是该项工程的部分净水流程示意图。它运用生化与物化技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颜色和异味等,并将水软化。请回答:
①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是 ______;
②软水器的作用是除掉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使其软化,可用 ______检验软水和硬水;
③多介质过滤器的作用是为了除掉水 ______杂质。
-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的现象能写化学方程式就用方程式表示。
燃放烟花时常发出耀眼的白光其中含有的镁粉:______;
用氢气做“零污染汽车”的燃料:______;
在汽车排气管安装高效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常见的气体:______;
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______。 -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丙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甲的化学式为______;
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有 ______种,质子数为8的元素与质子数为13的元素结合的化学式为 ______。
同一周期元素排列的依据是 ______。 - 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⑤的名称是 ______。
把上面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
如果用过氧化氢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 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A,B,C,D 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微的观察.
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原因: ______ ;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______ ;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______ . -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若要制取氧气,至少需要称取多少g氯酸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构成方面的知识。需要会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
【解答】
A、图中含有5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5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A错;
B、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为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该分子即为氧化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则是氧化物,故B正确;
C、图中含有三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三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C错;
D、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由于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D错。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A、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给自来水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所以,用量筒量取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原则是,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B正确;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故D错.
故选
A、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
C、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
D、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进行解答.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的特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锌原子表示为:3Zn,故书写错误;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故书写正确;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故书写正确;
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其原子符号为Mg,故书写错误;
⑤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价,氯元素显价,其化学式为,故书写正确;
⑥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价的氧元素可表示为,故书写错误。
故②③⑤书写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对比该物质的质量即可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分数
所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和小于物质的质量,故物质中除了含碳元素、氢元素,还含有氧元素;
故选:C。
根据题意“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推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与水中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学会处理此类计算的题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聚氰胺是由三聚氰胺分子构成的,1个三聚氰胺分子是由15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三聚氰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三聚氰胺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学反应为:丁乙+丙。是分解反应故A是正确的。
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B也是正确的。
C、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故C也是正确的。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克,故D是不正确的。
故选:D。
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要做对该题可分两步走,第一,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待测故待测的数值是第二: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乙和丙.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并结合着图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9.【答案】禁用含磷洗衣粉合理即可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 肥皂水 难溶性
【解析】解:不用含磷洗衣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措施可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故答案为:禁用含磷洗衣粉合理即可;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故答案为: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
②检验软、硬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为软水,产生的泡沫较少,浮渣多的则为硬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③多介质过滤器的作用是为了除掉水的难溶性杂质;故答案为:难溶性。
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环保和净化水方面的题目,要理解活性炭等物质的性质,并且结合检验水的软硬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解: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汽车排气管安装高效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常见的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
;
;
;
分子之间有间隔。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三种物质均含氧元素,丙是单质,所以丙是氧气,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氧气,甲会转化成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水和氧气可以互相转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
丙转化成乙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三种物质均含氧元素,丙是单质,所以丙是氧气,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氧气,甲会转化成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水和氧气可以互相转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答案】 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解:在第三周期中,钠、镁、铝均属于金属元素;质子数为8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价,质子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3;;
同一周期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故答案为: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
根据元素的分类、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难度不大。
13.【答案】试管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槽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④⑤⑥
【解析】解:仪器⑤的名称是试管;
把上面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槽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制气装置最好选用的仪器是: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长颈漏斗等,因为这样便于添加液体药品;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试管;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槽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④⑤⑥;。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能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掌握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方法、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氮制取氧气的实验及注意事项即可顺利解答此题.
14.【答案】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剩余物的质量减少;反应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剩余物的质量减少
【解析】解: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B实验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了空气中,使剩余物质质量减少、D实验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剩余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剩余物的质量减少;
反应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剩余物的质量减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考虑;根据实验B、D的物质减少原因考虑.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知道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设计方法,如果有气体放出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5.【答案】解:设至少需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 96
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
【解析】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还要注意:设未知数不能带单位,计算过程要带单位,结果也要带单位.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据氧气的质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即可。
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比较基础的计算题,属于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133,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33,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说明题,计算题,探究与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6,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3- 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26,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3- 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共12页。
111,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3- 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11,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3- 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秋季正值制作葡萄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