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巩固基础(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在200℃开始熔化,300℃都还没有熔化完。能反映该材料熔化特点的图是( )A. B. C. D.2.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减缓了地面上水的蒸发B.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C.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液化时降温来保鲜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升华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环境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沸点为),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若试管中放入的是酒精(沸点),酒精能否沸腾?若试管中放入的也是水,水能否沸腾?( )A.酒精能,水不能 B.酒精不能,水能 C.都能 D.都不能4.以下是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人体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33℃C.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5℃ D.无论怎样降温,也只能非常接近-273℃5.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现象,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6.重庆春秋两季不明显,冬夏的气候特点十分凸出,钟灵毓秀的重庆,有着各种景色。下列关于重庆美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金佛山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圣灯山的霜打枫叶——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仙女山上的云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巫溪县的阴条岭上冰雪——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7.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汽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升华 D.凝固、液化8.以下是同学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0℃ 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是39.2℃C.冬天正常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 D.现在考场内的室温为60℃9.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C.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10.小聪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0℃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一定处于固态11.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态熔化成了液态,N物质始终是固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B.由图乙知,M是晶体,N也可能是晶体C.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D.由图乙知,M熔化时间为15min12.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 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C.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 D.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吸热1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C.湿手烘干 D.冰雪消融14.如图所示,是生活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3B.冰在熔化过程中共花了6minC.CD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D.冰在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但是要持续吸热 二、填空题15.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方案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方案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_(方案一/方案二)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热。16.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甲)加热方式,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若采用图(乙)方式加热碘颗粒还可能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17.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 银酒 精甲 苯萘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40℃时, 水银是___________ 态, 酒精是___________态,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18.夏天,小明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这是_________形成的;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是因为小水珠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9.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20.小阳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看到老师做了演示实验,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管放在温度约为的热水中,可以看到碘升华管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小阳想:为什么不把碘升华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上直接加热?如图所示。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由此分析可知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把碘升华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直接加热;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21.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罐装饮料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饮料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饮料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落到地上的雪化成水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2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参考答案1.B2.B3.A4.D5.A6.D7.B8.B9.D10.C11.A12.A13.D14.D15.方案一 熔化 凝华 放 16.升华 熔化 凝华 17.固 液 水银 甲苯 18.液化 汽化 19.不能 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20.不能 熔化 21.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22.升华 熔化 凝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