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复习《单元测试》04
展开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7)题。
屋外寒风呼啸,( xiōng yŏng péng pài)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起着风爆,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hōng míng)和狂风的怒吼,感到( xīn jīng ròu tiào)。
(1)看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xiōng yŏng péng pài hōng míng xīn jīng ròu tiào
( ) ( ) ( )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扫得(dé) 睡着(zháo) B.扫得(de) 睡着(zháo)
C.扫得(de) 睡着(zhe) D.扫得(dé) 睡着(zhe)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搁板 B.风爆 C.呼啸 D.怒吼
(4)“黑”字的第三笔是( )。
A.横 B.竖 C.撇 D.点
(5)这段文字选自短篇小说《穷人》,作者是( )。
A.雨果 B.亚米契斯 C.列夫·托尔斯泰 D.高尔基
(6)这段文字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屋温暖舒适,不仅体现了女主人的勤劳持家,也暗指这不只是客观环境的温暖,更是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的善良
B.小屋的温暖舒适跟西蒙家的阴冷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女主人桑娜家境较好,为抱回孩子做好了铺垫
C.作者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冷又黑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的富有
D.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7)《穷人》这篇经典的小说,一定激发了你阅读小说的兴趣,“安利柯”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这本小说。
A.《童年》 B.《小英雄雨来》 C.《爱的教育》 D.《战争与和平》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桑娜去( )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了。
(2)上课时,我们要集中精力学习,不能四处( )。
(3)站在山顶上( )远方,不禁让人神清气爽。
(4)夜晚,( )天空,群星灿烂。
A.仰望 探望 张望 眺望 B.眺望 张望 仰望 探望
C探望 眺望 张望 仰望 D.探望 张望 眺望 仰望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回忆关于你的爸爸的某个场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你正在和同学玩,突然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你会想些什么?仿照例句写一写。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13岁就跟随红军闹革命的爷爷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这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
(2)本单元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人生的悲欢离合,在一个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的夜晚我们认识了一个 (人物形象)的老汉;在一个寒风呼啸,波翻浪涌的夜晚,我们认识了 (人物形象)的渔夫夫妻;在一列驶出柏林的火车上,我们见到了 (四字词语)的老妇人,看到一个 (外貌描写)的老兵。
5.关于(童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故事讲述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B.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忠厚老实的格里高利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C.阿廖沙的舅舅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
6.口语交际。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试着说服别人支持你。
·说服爸爸,让他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老师,让老师在班里举办一次小说接龙活动。
·说服爷爷,在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出门。
二、阅读与理解。
(一)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说说有什么作用。
2.老汉有两次对小伙子“吼”,仔细揣摩,老汉分别是以什么身份“吼”的?表现了什么?
3.选文中对老汉的动作、神态描写非常凝练而富有深意,请举例分析。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千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即使挨冷挨饿,也不能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孩子,你不怕我是个坏人?”孩子走上去伸出他的手,挽住了老人说:“爷爷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第①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理解句子。
(1)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 。
②乘客们“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
。
(2)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差愧地低下了头。
“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 。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怎样看待车上的乘客?怎样看待这位老人?
三、表达与交流。
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比赛,在图书室阅读……校园是我们熟悉的环境,在这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共同成长的回学,有亲密无间的朋友,每天我们都过得丰富多彩。如果让你根据身边的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小说,你会怎样写呢?请展开想象,写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要求: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答案
一、1.(1)汹涌澎湃 轰鸣 心惊肉跳
(2)C(3)B(4)D(5)C(6)B(7)C
2.D
3.(1)示例:爸爸的眼睛布满血丝。他不说话,坐在那里。他像一块沉默的石头。
(2)示例:老师为什么要叫我……难道是妈妈向老师告状了……不会,这阵我在家表现还可以啊……难道是和同桌开玩笑,她又跑到老师那里哭鼻子了?……哎呀,管他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4.(1)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2)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善良淳朴 神志不清 头发灰白
5.C
6.示例:爷爷,在疫情期间您尽量不要出门。第一,病毒传染性非常强,很容易被感染;第二,万一接触了携带病毒的人,很多人会因为您被隔离;第三,疫情当前,咱虽然不能为国家分忧,但是咱至少能做到不给国家添乱。
二、(一)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气氛,更加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
2.老汉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老支书”的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前者表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大爱,后者体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3.示例:“冲上前”“揪出”“凶得像只豹子”,让人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让人体会到老汉的爱子心切。
4.在收尾处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在震撼中深刻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二)
1.第1自然段是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天气的恶劣,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2.(1)①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②怀疑老人是个坏人,对他们有不良企图。
(2)他们为自己对一个善意的老人充满怀疑而感到羞愧。
3.示例: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在车上,我不敢吃陌生人给的苹果,因为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对于车上的乘客,我充分理解,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们就会消除隔阂的。
对于这位老人,我非常敬佩,因为他用自己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了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三、略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词语的综合运用,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快乐阅读,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复习《单元测试》04: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复习《单元测试》0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