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
展开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分蒸发 B.纸张燃烧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2.(3分)缺钙易患软骨病、骨质疏松。这里所说的钙是指( )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3.(3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4.(3分)砒霜有剧毒,但可做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其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2 C.+2 D.+3
5.(3分)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6.(3分)以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把块状的大理石直接丢进直立的试管中
B.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C.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
D.胶头滴管用后无需清洗
7.(3分)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漏斗 D.量筒
8.(3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OH)2 B.CaCO3 C.KCl D.H2O
9.(3分)属于混合物的是(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二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10.(3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4Fe+3O22Fe2O3 B.S+O2SO2
C.Mg+O2MgO D.H2CO3H2O+CO2↑
11.(3分)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D.甲烷用作燃料
1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3.(3分)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O C.Fe3O4 D.C60
14.(3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食用油和水
C.酒精和碘 D.食盐和水
15.(3分)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熟石灰:CaO B.胆矾:CuSO4•5H2O
C.生石灰:Ca(OH)2 D.干冰:H2O
16.(3分)既有游离态氧元素又有化合态氧元素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17.(3分)如图可以表示 3 个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18.(3分)xmolH2O 和 ymolCO2 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x:y B.2x:y C.x:2y D.2y:x
19.(3分)能增大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 )
A.增大压强 B.增加氧气的体积
C.增加水的质量 D.升高温度
20.(3分)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氧气和臭氧
C.白磷和红磷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1.(3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能晾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一滴水中约含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小
C
CO 有毒而 CO2 无毒
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不同
D
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后小于 20mL
分子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22.(3分)物质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氧气:燃料 B.石墨:铅笔芯
C.氢氧化钙:建筑材料 D.氧化钙:干燥剂
23.(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4.(3分)以下是几种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苹果汁(2.9~3.3) B.鸡蛋清(7.6~8.0)
C.牛奶(6.3~6.6) D.葡萄汁(3.5~4.5)
25.(3分)把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全部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药匙、量筒、烧杯
D.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
26.(3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
D.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27.(3分)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快散热的速度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8.(3分)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甲和乙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大
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D.乙中蔗糖的溶解度较大
29.(3分)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n
B.1mol 水分子中含有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
C.氢气的摩尔质量是 2g
D.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30.(3分)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 6.4g 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8g
B.取 20 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 50 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 66.7克
C.1g 氢气与 1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2g 水
D.32g 硫与 32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64g 二氧化硫
二、填空题(36分)
31.(3分)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氦气 ,2 个铁原子 ,3 个氮分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②氧化铁 。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
32.(3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①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其中为除去难溶性杂质而采取的步骤有 (填标号),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填标号)。
②图一是电解水杂质,图二是反应示意图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Ⅰ.图二甲乙丙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该过程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属于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乙所代表的的物质是图一中试管 (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
Ⅲ.反应中,乙与丙分子数之比是 。
Ⅳ.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检验 D 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
Ⅴ.1mol 水中约含有 个水分子。
33.(3分)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 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混合物质量(不含容器质量)
68.6g
65.4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 克。
②反应前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③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④根据上述数据,还可以确定的是 。
a.二氧化锰的质量b。双氧水溶液的质量c。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
34.(3分)如表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溶解实验
物质/溶解度/g/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显著的物质是 。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100g 水。
③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把上述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④实验中升温和搅拌的目的分别是 、 。
⑤BCEF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用“<”、“>”、“=”表示)。
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三、简答题(34分)
35.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验证碳的还原性,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是否可以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为什么? 。
③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次是 , 。
④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再 。
⑤查阅资料获知,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这两种气体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6.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一:
①写出 a、b 仪器的名称 、 。
②装置 A 和装置 C 都可制备氧气,指出用装置 C 制备氧气的优点 。
③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硫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图二所示,两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的水,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⑤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用装置 B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优点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⑥按图三,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37.某同学选用如下装置,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连接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①证明无色气体是水蒸气,选用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无色气体是一氧化碳,选用 和 。
②依次连接A、B、C、D 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同学认为,只 连接 A、D 装置,也可以探究碳的化学性质,装置D 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
③依次连接A、B、C、D 装置,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石灰水,请分析石灰水作用的不同之处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分蒸发 B.纸张燃烧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水分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食物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缺钙易患软骨病、骨质疏松。这里所说的钙是指( )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缺钙易患软骨病、骨质疏松,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B。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4.(3分)砒霜有剧毒,但可做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其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2 C.+2 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3分)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分析】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解答】解:A、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但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但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C、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水蒸气、氢气、氧气不具有温室效应。故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的种类,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另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6.(3分)以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把块状的大理石直接丢进直立的试管中
B.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C.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
D.胶头滴管用后无需清洗
【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考虑;B、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C、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D、胶头滴管用后必须清洗。
【解答】解:A、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A错;
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故B错;
C、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标签向着手心,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后必须清洗,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7.(3分)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漏斗 D.量筒
【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不需要进行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不需要进行蒸发,无需使用蒸发皿,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正确。
D、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无需使用量筒,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OH)2 B.CaCO3 C.KCl D.H2O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解:A、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故A错误。
B、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B错误。
C、没有氧元素,不可能是氧化物,氧化物必须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
D、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9.(3分)属于混合物的是(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二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蒸馏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3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4Fe+3O22Fe2O3 B.S+O2SO2
C.Mg+O2MgO D.H2CO3H2O+CO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项错误。
D、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1.(3分)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D.甲烷用作燃料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C错;
D、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O C.Fe3O4 D.C60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是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食用油和水
C.酒精和碘 D.食盐和水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碳酸溶液,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正确;
C、碘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5.(3分)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熟石灰:CaO B.胆矾:CuSO4•5H2O
C.生石灰:Ca(OH)2 D.干冰:H2O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
B、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故选项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3分)既有游离态氧元素又有化合态氧元素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分析】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区分这两种形态的方法是:在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氧气属于单质,氧气中的氧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水蒸气属于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A正确;
B、氧气属于单质,只含有游离态的氧元素,故B错;
C、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只含有化合态的氧元素,故C错;
D、水中的氧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借助元素的游离态和化合态,实际考查的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元素有两种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游离态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17.(3分)如图可以表示 3 个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水分子的模型为,故3个水分子表示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3分)xmolH2O 和 ymolCO2 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x:y B.2x:y C.x:2y D.2y:x
【分析】根据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xmolH2O 和 ymol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xmol:2ymol=x:2y。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3分)能增大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 )
A.增大压强 B.增加氧气的体积
C.增加水的质量 D.升高温度
【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压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正确。
B、溶解度不受溶质质量质量、溶剂质量多少的影响,增加氧气的体积,不能增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C、溶解度不受溶质质量质量、溶剂质量多少的影响,增加水的质量,不能增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3分)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氧气和臭氧
C.白磷和红磷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白磷和红磷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21.(3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能晾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一滴水中约含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小
C
CO 有毒而 CO2 无毒
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不同
D
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后小于 20mL
分子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约含有 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CO 有毒而 CO2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10mL水和10mL 酒精混合后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3分)物质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氧气:燃料 B.石墨:铅笔芯
C.氢氧化钙:建筑材料 D.氧化钙:干燥剂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B、根据石墨质软解答;
C、根据熟石灰作建筑材料是利用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进行解答;
D、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燃料,故错误;
B、石墨质软,可用作铅笔芯,故正确;
C、熟石灰作建筑材料是利用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3.(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24.(3分)以下是几种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苹果汁(2.9~3.3) B.鸡蛋清(7.6~8.0)
C.牛奶(6.3~6.6) D.葡萄汁(3.5~4.5)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25.(3分)把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全部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药匙、量筒、烧杯
D.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
【分析】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据此判断所需的仪器。
【解答】解:A、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无需使用天平、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B、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故选项正确。
C、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无需使用天平、药匙,故选项错误。
D、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无需使用试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3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
D.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A、笼统地说分子和原子是不能比较大小的,有的分子就比有的原子小,有的大,如果具体到某个分子或原子能比较大小,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正确;
C、分子和原子都参加化学反应,故C错误;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如果具体到某种分子和原子就可以比较大小了
27.(3分)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快散热的速度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而不是加快散热速度,故选项错误。
B、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C、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而不是降低木柴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3分)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甲和乙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大
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D.乙中蔗糖的溶解度较大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乙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则乙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则乙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温度比甲高,则乙中蔗糖的溶解度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29.(3分)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n
B.1mol 水分子中含有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
C.氢气的摩尔质量是 2g
D.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分析】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B、1mol 水分子中含有1 mol 氧原子和 2mol 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意义,掌握物质的量的含义、单位、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3分)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 6.4g 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8g
B.取 20 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 50 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 66.7克
C.1g 氢气与 1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2g 水
D.32g 硫与 32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64g 二氧化硫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是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分析问题即可。
【解答】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参加反应的铜和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28:160=4:5,则在空气中加热6.4g 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B、取20 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 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可能为66.7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由2H2+O22H2O,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1g 氢气与8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9g 水,选项中说法氢气有剩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D、由S+O2SO2,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1:1:2,则32g 硫与 32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64g 二氧化硫,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36分)
31.(3分)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氦气 He ,2 个铁原子 2Fe ,3 个氮分子 3N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②氧化铁 Fe2O3 。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uOCu+H2O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故填:He;
2 个铁原子就是在铁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Fe;
3 个氮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N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②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是H2+CuOCu+H2O,故填:2H2+O22H2O;H2+CuOCu+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2.(3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①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其中为除去难溶性杂质而采取的步骤有 ABC (填标号),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D (填标号)。
②图一是电解水杂质,图二是反应示意图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Ⅰ.图二甲乙丙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甲 (填序号),该过程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
Ⅱ.乙所代表的的物质是图一中试管 D (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
Ⅲ.反应中,乙与丙分子数之比是 1:2 。
Ⅳ.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H2O (用化学符号表示);检验 D 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
Ⅴ.1mol 水中约含有 6.02×1023 个水分子。
【分析】①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净水的原理;
②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构成和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
①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加明矾沉沉淀、过滤;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水消毒;
②Ⅰ.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二甲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该过程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乙所代表的物质氧气,为试管D中的氧气,丙所代表的物质氢气;
Ⅲ.反应中,乙与丙分子数之比是1:2;
Ⅳ.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检验 D 管中产物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Ⅴ.1mol 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故答案为:
①ABC;D;
②Ⅰ.甲;分解反应;2H2O2H2↑+O2↑;
Ⅱ.D;
Ⅲ.1:2;
Ⅳ.H2O;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Ⅴ.6.02×1023;
【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读题,从中找出有用的知识结合问题进行解答,此类题的难度一般不大,起点高,但是落点低,主要是书本中的题。
33.(3分)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 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混合物质量(不含容器质量)
68.6g
65.4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 3.2 克。
②反应前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0.2mol 。
③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④根据上述数据,还可以确定的是 abc 。
a.二氧化锰的质量b。双氧水溶液的质量c。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①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68.6g﹣65.4g=3.2g,
故填:3.2。
②设反应前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x,
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3.2g÷32g/mol=0.1mol,
2H2O22H2O+O2↑,
2 1
x 0.1mol
=,
x=0.2mol,
故填:0.2mol。
③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故填:催化作用。
④根据上述数据,还可以确定: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后即可计算出二氧化锰质量),双氧水溶液的质量(计算出过氧化氢质量,再根据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根据过氧化氢溶液质量、过氧化氢质量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水的质量,再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
故填: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34.(3分)如表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溶解实验
物质/溶解度/g/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显著的物质是 KNO3 。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g/100g 水。
③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CE ,把上述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升温 、 加溶剂 。
④实验中升温和搅拌的目的分别是 增大NaCl的溶解度 、 加速溶解 。
⑤BCEF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C>B>E>F (用“<”、“>”、“=”表示)。
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显著的物质是KNO3;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 水;
③上述溶液中,BE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10g水中刚好溶解3.7g氯化钠,所以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CE,把上述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升温、加溶剂;
④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实验中升温和搅拌的目的分别是增大NaCl 的溶解度、加速溶解;
⑤B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100%,C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E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F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所以BCEF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C>B>E>F;
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①KNO3;
②31.6;
③BCE;升温;加溶剂;
④增大NaCl 的溶解度;加速溶解;
⑤C>B>E>F;
⑥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34分)
35.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验证碳的还原性,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 导管口有气泡生成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是否可以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为什么? 不能,试管内的空气中含有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 。
③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次是 C+2CuO2Cu+CO2↑ , Ca(OH)2+CO2═CaCO3↓+H2O 。
④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将导气管从试管中撤出 ,再 熄灭酒精喷灯 。
⑤查阅资料获知,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这两种气体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OH2+CO 。
【分析】①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②根据碳能与氧气反应分析回答。
③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和水,据此分析回答。
④根据碳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⑤根据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不可以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原因是:试管内的空气中含有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次是:C+2CuO2Cu+CO2↑,Ca(OH)2+CO2═CaCO3↓+H2O。
④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将导气管从试管中撤出,再熄灭酒精喷灯。
⑤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这两种气体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和气体的性质可知,这两种气体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H2+CO。
故答案为:①导管口有气泡产生。②不能,试管内的空气中含有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2CuO2Cu+CO2↑;Ca(OH)2+CO2═CaCO3↓+H2O
④将导气管从试管中撤出;熄灭酒精喷灯。⑤C+H2OH2+CO。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不是很大。
36.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一:
①写出 a、b 仪器的名称 锥形瓶 、 分液漏斗 。
②装置 A 和装置 C 都可制备氧气,指出用装置 C 制备氧气的优点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
③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硫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图二所示,两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的水,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逸出污染环境 ;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
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D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⑤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用装置 B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⑥按图三,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
【分析】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装置C的特点进行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硫有毒、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④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⑤根据装置B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⑥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a是锥形瓶;b是分液漏斗;
②装置 A 和装置 C 都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的发生装置,用装置 C 制备氧气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③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进入空气污染环境;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药品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D作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⑤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用装置 B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⑥按图三,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
①锥形瓶;分液漏斗;
②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③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逸出污染环境;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④D;2KClO32KCl+3O2↑;
⑤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
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某同学选用如下装置,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连接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①证明无色气体是水蒸气,选用 E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白色粉末逐渐变蓝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SO4+5H2O═CuSO4•5H2O ,证明无色气体是一氧化碳,选用 C 和 D 。
②依次连接A、B、C、D 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CO22CO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Cu+CO2 ;有同学认为,只 连接 A、D 装置,也可以探究碳的化学性质,装置D 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检验CO并处理尾气 。
③依次连接A、B、C、D 装置,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石灰水,请分析石灰水作用的不同之处 B处石灰水除去未反应的CO2,D处石灰水检验CO与CuO反应的产物;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CO与CuO反应有CO2生成 。
【分析】①根据水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方法分析;
②根据方程式书写步骤及酒精灯作用分析;
③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①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证明无色气体是水蒸气,选用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SO4+5H2O═CuSO4•5H2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无色气体是一氧化碳,选用C和D。
②A 中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C+CO22CO,C 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Cu+CO2;只 连接 A、D 装置,装置D 中出气管口气体能燃烧,说明A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说明碳具有还原性,同时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的酒精灯可以检验 CO 并处理尾气。
③依次连接A、B、C、D 装置,B中石灰水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D处石灰水用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D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①E;白色粉末逐渐变蓝;CuSO4+5H2O═CuSO4•5H2O;C;D
②C+CO22CO;CuO+COCu+CO2;检验 CO 并处理尾气
③B 处石灰水除去未反应的 CO2,D 处石灰水检验 CO 与 CuO 反应的产物;CO 与 CuO 反应有 CO2 生成。
【点评】明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一模化学试卷,共6页。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7页。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