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部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974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部编版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展开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读准诗句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断、开、回、出”等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体会诗中描绘的壮观情景。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3、通过拓展阅读其他诗人写的祖国山河的诗句,感受壮丽山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描绘的壮观情景。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描绘的壮观情景和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忍不住感叹---(出示单元导读页)(学生读),诗人也喜欢用诗歌描绘河山,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中的美景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同学们,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河山的热爱,想象着画面诵读诗句,这样的美景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节课,我们继续想象画面,跟随“诗仙”李白看一看他笔下的美好山河。《望天门山》。齐读课题
师:你怎么理解“望”?生:向远处看
师:题目的意思就是--远处看天门山,你对天门山有哪些了解?你怎么知道的?生:看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三年级起学古诗,教材中有注释,通过注释学懂古诗是很好的办法。(板贴:借助注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请一位读一读。相机指导“中断、至此回”等易错的地方。
师:你读的很准确,尤其“至”、“此”两个平翘舌音读的很准。师:再请一位。学生朗读。师:听出她的停顿了吗?你给了大家很好的提示,“诗歌诗歌,诗是歌”,有音乐的节奏感,要读出节奏。
师:嗯,很好,我们像他这样一起读。学生读师:很好,李白还望见了什么呢?再次默读古诗,拿起笔,试着圈出诗中的景物。生: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师:“孤帆”是几只船呢?生:一只船,因为是“孤帆”。有补充吗?生:碧水,青山、日。
师:“日”就是太阳。(课件:诗中“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标注)(板:景)
师:前面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生:就是长江。
师:很好,你已经学会了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意思了
(三)想象画面,感受景色的雄伟壮观
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谁能借助注释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生说意思。
师:你很会学习,诗不仅是歌,诗还是画,看到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生说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帮助你。生说的不好或者一般:你还是再说诗句的意思。如何把我们理解的诗句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呢?这需要我们的想象。再读这句。
师:什么是“中断”?生:从中间断开。
师:断这个字,左边代表两束丝线,右边的斤代表锋利的斧头,这个字含有用力砍断的意思。天门山这么坚硬,却被砍断了,被谁砍断了?生:楚江水
师:是呀,这楚江水就像一把利斧一样,硬生生的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给(师做劈的动作)---砍断了,这就是---断,这得是什么样的力量呀?生:巨大的(师:你能读出这种力量吗?)师读。
师:锋利的斧头,巨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开”,一双大手把门栓给拉开,门就开了,如果天门山就是一扇门,这门一开,这楚江水会是怎样的气势?生:浩浩荡荡、来势汹汹。
师:是呀,多么浩荡呀!把我们感受到的力量、气势,送进诗句,读出来!你现在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说画面,
师评价:(你进步了)(真生动、有味道)(给她掌声)你看,原来我们只是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借助关键语句进行了想象,画面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味道。(板贴:想象画面)
师:浩荡而来的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又会出现怎样的奇观呢?生:不会说师指板书,随着山势的走向,他不得不掉转方向,折而向北,你看,你看到了什么?(咆哮着的江水拍打着悬崖,激起了千层浪,)你听,你听到了什么?生:(哗哗哗,轰鸣声震耳欲聋)师:这山与水的较量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一起读)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相互作用,形成了这样的状景,教师引读。
第二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李白披着霞光,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他又看到了——。
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生朗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生说意思。
生描绘画面。(师:你会想画面了)
师: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水把天门山冲开了,左边的山和右边的山就面对面了。这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立啊,李白为什么说相对“出”呢?
师:学生不语。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你坐着车往前开,两旁的风景都好像---扑面而来,此时李白正坐在船上,顺流而下,两旁的景也在---扑面而来,两岸相对的青山也好像在----生:向他打招呼,像扑面而来的拥抱,在欢迎李白的到来。师:此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呢?
师:此时的李白已经与这山水融为一体,他太激动、太高兴了,这哪里仅仅是景,这分明还有李白与青山的“情”啊。(板书:情)这一个“出”字把原本静止的山给---写活了、写动了,你真是李白的知己,你读懂了他。谁来读一读?知己,你来读一读。一起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这一“出”一“来”,让我们看见了人行碧波上,两岸青山出啊!
(四)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师:这就是现在的天门山,如果在常人看来,这就是一处普通景观罢了,为什么李白面对它,却激动万分呢?老师来告诉你们,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才25岁,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激动的、兴奋的心情怎么表达呢?看,正好借眼前高广辽阔的山水来抒发。生1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师:高广辽阔的山水正如李白高远的抱负、广阔的胸襟!读--生2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师:(配乐)闭上眼,你就是年轻的李白,你就是志向高远的李白,你乘船而来,只见:水冲山开,山阻水回,楚江敞开胸怀欢迎你,青山伸出手臂拥抱你;更有那辽远的白帆奔你而来,自然的雄伟气势,心中的满腔豪情,于是,你提笔写下了如下诗句,看这里,读----全班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师:李白酷爱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留下无数壮美诗篇,我们来看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用前面学到的方法,1、看注释,读懂诗句,2、还能根据某一句诗,说说想象到了什么画面。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你学懂了什么?生:我们来汇报,我们学懂了李白一大早就出发了,告别白帝城到江陵去,一天就到了。在路上听到了很多猴子的叫声,船很快就经过了万重山。师:万重山就是很多很多的山。再说一遍。生:船很快就经过了万重山。师:再请一组同学。过程略。师:读着这首诗眼前又怎样的画面呢?选择一个画面就可以。生:我想象到的画面是白帝城很高很高,已经高到跟天上的彩云碰到了一起。生:我想象到的画面是船飞快飞快,像飞机一样快,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就回来了。生:我想象到的是两边就是高高的山。师:你们很棒!你们借助注释读懂了诗句,看到了他写的景,还能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他抒的情。今后我们这样来读诗!下课。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句写行船的感受,猜字引课题,初读知大意,拓展升感情,结束语,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共3页。
2021学年望天门山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望天门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