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云南省梁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克思说,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梁河一高2023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强调的是( B )
A.哲学是神秘的“科学之科学” B.哲学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2.“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C )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是由于阅读了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 B )
A.没有哲学的发展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C.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4.“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从哲学上看,两者争论的焦点是( A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C.是否承认哲学的作用 D.是否承认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5.名山大川总能出现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在黄山,有位游客发现了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但他却认为这是天神显灵。这位游客的思想属于( D )
A.主观唯心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③马克思主义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强大物质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7.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在“双11”购物节期间,针对不同消费者自主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京东配送机器人,会自行拐弯,规避路障,礼让行人,一切操作自动完成。人工智能的发展表明( C )
①人工智能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拓展人类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③意识也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机能 ④人工智能能够具备人类的某些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有菜品。这从一方面说明( D )
A.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C.意识反映的能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D.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9.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B )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造纸业摆脱了脏、乱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C )
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②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我们做事情的成功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微博,有时是公民向国家表达意愿的途径,有时是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桥梁,有时是推动文化传播的平台。从哲学上看,这主要反映了( C )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可知性12.故宫博物院为了更好地承担文物保护研究的使命,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持续的生命力。2019年9月16日,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再度携手,未来3年双方将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推动“数字故宫”建设,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数字资源开放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普遍的客观的 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所谓“厨师效应”,讲的是厨师把几种原料混在一起炒出来的菜非常美妙,但这种美妙的味道,是任何一种原料所不具备的。“厨师效应”告诉我们( A )
①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的发展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传统能源汽车便于人们使用但由于其污染问题正在受到限制,而新能源汽车低污染但由于充电不方便等尚未完全被人们所接纳。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要有一个渐进过程。这说明( D )A.新事物的成长是一个从被拒绝到被接纳的过程B.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C.事物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和飞跃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15.预计到202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96万公里左右。我国的铁路交通从蒸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动车、高铁,时速从几十公里提升到了300多公里,铁路运输进人了“日行千里”的高铁时代,人们出行更加高效、便捷。这表明了( B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③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完全肯定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6.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上述危和机的关系体现( A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排斥 ④矛盾双方相互分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生活中,母爱常常像春天的细雨,夏日的清风,冬天的暖阳,细腻、体贴、缠绵;而父爱则往往像海,宽广深沉而含蓄,像山,稳重厚实而威严。但无论母亲还是父亲,都一样在无私奉献,一样在用心育人。这说明( C )
A.不包含特殊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D.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8.有文章指出,全党反“四风”要把“抓作风”作为理清千头万绪工作的一个切入点,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突破口。这体现的哲理是( A )
A.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解决矛盾要优先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19.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信息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信息安全取得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我军信息化加速发展。上述论述体现了( D )
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②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抓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我们要抓重点、抓关键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20.人们种田有打算和筹划,造房起楼有设计图纸,吃药治病有处方,国家建设则有中长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这表明( B )
A.实践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起点的,认识活动是实践的一部分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先有认识后有实践,人的认识能力是人区别于万事万物的本质特征
D.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活动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21.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越来越深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进一步证实了( C )
①认识世界是实践的目的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是实践的来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表明( B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D.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永恒的23.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
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B )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类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4.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众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各地形象宣传语中,“生态”“活力”“幸福”等成为常见的词语。这说明( A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5.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这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6.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撼人心。”这位艺术家( C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7.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材料表明( D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面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8.《弟子规》中说“首孝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内涵的变迁说明( D )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9.“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这一观点( C )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
B.正确,因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错误,因为衡量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
D.错误,因为人们的地位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30.“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始终是使命和担当。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为功。从榜样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 A )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砥砺自我,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4个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3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推动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我们要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9分)答案: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循序渐进的工作,要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飞跃发展。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 随着土地改革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12分)答案: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我国对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真理性认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的变化相符合。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从确立到发展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33.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对大学生来说,既要看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就业挑战,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正确认识自我。专业人士认为,疫情影响下大学生一方面要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另一方面也要寻找新机会。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困难中把握机遇。从当前形势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比例在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一些新领域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
假如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就业挑战。(9分)答案: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困难中把握机遇。②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应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并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实现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涉及的有关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
运用历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涉及的有关行政法规进行清理的必要性。(10分)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发展。随着我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化,优化了职能配置,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涉及的有关行政法规进行清理,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涉及的有关行政法规的进行清理,有利于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涉及的有关行政法规的进行清理,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克思说,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